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诸葛亮弹琴歇后语-空城计的故事,孔明大摆空城计歇后语

诸葛亮弹琴歇后语-空城计的故事,孔明大摆空城计歇后语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4-08 14:09:19
阅读:

古时候就已经开始有三十六计了,俗话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那到底怎样解释才是最合理的呢?看过许多古代片,其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美人计、苦肉计、金蝉脱壳、声东击西、釜底抽薪、还有就是偷梁换柱了吧。但是我们今天主要介绍的是空城计的故事,那么使用空城计的主人公又是谁呢?他为何要用空城计来打败敌人呢?



话说当年,刘备为了请大神诸葛亮出山,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呢,三顾茅庐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么诸葛亮为何值得刘备花这么大的力气呢?诸葛亮的智慧也不是盖的,人家是真材实料,所以就让那些想要称帝的人用尽心思去招纳贤臣啦,所以刘备也不例外。



说来也不奇怪,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打天下的功劳可是很大的,像我们知道的著名的成功事件就有草船借箭,还有就是空城计了。那么空城计的故事又是怎样上演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见证这个奇迹的现象吧。



空城计的故事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


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


兵马都退了回去。



孔明大摆空城计歇后语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空城计退敌-----反败为胜;


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



奥秘世界独家观点:刘备三顾茅庐确实没白费,毕竟诸葛亮真的是智勇双全,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建立了蜀国,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皇帝梦。一个有智慧的人,可以看透别人的心里想法,就是现代的心理医生一样,能把人琢磨透切,听起来很恐怖的,因为这样就感觉自己是透明人了。但是诸葛亮他并不是心理医生,他只是熟读兵法,了解一些作战时候的心理,正所谓“知己知彼”嘛。在诸葛亮使用空城计的时候,他也想到了司马懿并不是那种很冲动的人,在没把握的情况,不会孤军奋战的,也正是因为这样,顺应了司马懿的心理发展趋势,上演了一局空城计,逼退了敌人,也解救了自己,守住了城池。


当然,空城计的故事,也教会了我们,在遇到任何棘手的事情时,都不要惊慌,学会淡定沉稳地处理事情,这样才不会让对手得逞。


相关链接:


关于空城计的解释


空城计,这是一种心理战。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实者实之,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诸葛亮的空城计名闻天下。此事虽是小说家演义,其实,早在春秋时期,真的出现过用空城计的出色战例。


空城计,是一种被动作战的被动行为,当那些实力空虚、因遭受意外压力被迫走投无路的一方,采用此招,目的就是企图蒙混过关或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由于此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有许多主动权和机遇还掌握在对方手里,因而,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下,不宜使用空城计,同时,此计也不宜重复、多次地运用。


在实际战略中,风险往往与机遇、利益和成功共存,“不入虎穴,焉得虎仔”,空城计的奇巧之处在于:要善于正确、及时地把握对方的战略背景、心理状态、性格特性等,因时、因地、因人地以奇异的谋略解除自己的危机。三国时,诸葛亮之所以能大胆地以“空城”退敌,就是他能准确地惴摸到了司马懿谨慎、多疑而心虚的心理状态,而诸葛亮独出心裁、奇异的思维方式,使他成功地化解了一时的危局。


关于空城计的案例


知州妙用空城计


北宋真宗年间,马知节做延州的知州。有一年元宵节,派出去侦察的士卒回来禀报说:边寇的大队人马正向延州开来。马知节心想:城内军民正准备过节,如果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混乱不堪。再就是自己的兵马太少,不足以抗敌,怎么办呢?想着想着,他忽然眼前一亮,立即有了应对的办法。


马知节首先命令大开城门,然后张灯结彩,大摆宴席,全军上下与民同乐,共度佳节。将士们看到知州如此镇定自若,知道定有破敌良策,军心稳定,行动有序。城中百姓见如此情形,也都安心过节。


边寇来到城下,见城门大开,城中百姓正欢天喜地过佳节,猜疑城内有重兵埋伏,认为此次进犯不是时候,便主动地撤走了。


孔镛一人闯山寨


明孝宗时,孔镛任田州知府。上任后的第三天,州内的军队到别处执行任务去了,只留下一座空城。当地的峒族山民得到这个消息,马上聚集在一起拿着刀枪包围了田州城。


众人惊慌失措地关起城门,下决心死守几天。可孔镛却说:“把城门打开!”有人劝他说:“大人,峒族山民是十足的野人,他们不知道什么空城计,你只要一开城门,他们就会杀进来。”孔镛不慌不忙地说:“把门打开,我要出去和他们谈,我要以皇上的恩威与孔孟之道来劝导他们。”众人一听全都哭笑不得,心想这个迂腐的知府老爷怕是死定了。


城门打开了,孔镛带着几个随从骑马走了出来。峒族首领喝道:“你是什么人,还不下马受死!”孔镛镇定中带着威严:“我是新来的知府,我正要到你们的山寨视察,还不前头带路。”


以前的知府不关心峒族人的生活疾苦,从来没去过峒族山寨。峒族首领听说孔镛要去山寨,便欣然应允了。


来到山寨,孔镛一屁股坐在中间的座位上,厉声喝道:“无礼之辈,还不跪下!”首领不服气地说:“区区知府,竟敢向我们发号施令!”孔镛说:“我是你们的父母官孔知府,有责任管教你们。”


有人问:“您可是孔圣人的后代?”孔镛回答:“敝人正是孔圣人的子孙。”众人一听,对孔镛肃然起敬。孔镛接着说:“我知道你们本是良民,因饥饿所致入城抢夺。现在我来做你们的父母官,把粮食和布匹分发给你们。如果你们不听我的话,一意孤行,我就派官兵兴师问罪了!”


峒族山民聚众闹事目的就是为了抢粮食和布匹,听说知府大人可以无偿供给他们,纷纷表示不再造反,诚心悔过。峒族首领安排孔镛在山寨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孔镛带领他们来到田州城下,叫城上的士兵丢下粮食和布匹。峒族山民扛着粮帛,兴高采烈地返回山寨。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