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赞美友情的诗句-有一种友情,叫苏轼和他的朋友们:人间有味是清欢

赞美友情的诗句-有一种友情,叫苏轼和他的朋友们:人间有味是清欢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19-12-31 10:28:21
阅读:

苏轼一生经历坎坷,生性秉直,诚心待人,结交朋友众多,对友情是非常看重的,词中有不少描写友情的作品。这些作品切入的角度、取材的范围以及表达的主题都不尽相同,可以多方位展示苏轼对友情的看重和珍惜。


人间有味是清欢


《江神子·恨别》


相逢不觉又初寒,对尊前,惜流年。风紧离亭,冰结泪珠圆。雪意留君君不住,从此去,少清欢。转头山上转头看。路漫漫。玉花翻。银海光宽,何处是超然。知道故人相忆否,携翠袖,倚朱阑。


苏轼对友人的感情,常表现为他换位替友人思考。此词乃熙宁九年(1076)苏轼移知徐州前作,另有题为"东武雪中送客"。东武,即密州。"客"指章传道,苏轼与他有诗歌唱和。起句点题,相聚的时光不知不觉过去,如今又是大雪,寒风紧吹,连离别的泪水都似乎会凝结,足见其天冷情真,但友人却无法留下来,"从此去,少清欢"。能与知心的人相聚畅谈在苏轼心中是非常愉快的事情,是毫无负担的真正的快乐,故以"清欢"来写友情。


下阕从对方设想,超然台是苏轼重建的登临处,想象友人回望时没法看到自己。大雪挡不住友人离别的脚步,很容易让人想起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紧接着再追问朋友"知道故人相遇否?",这与他在《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中所说的"我思君处君思我"是同一思致。煞尾告诉友人,当他远去后,自己会在离亭伫立,目送他。


相逢不觉又初寒,对尊前,惜流年


苏轼是很享受与友人相聚的时光的,在词中频频提到。


《浣溪沙》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睛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首词里描绘了与朋友相聚那种心无所牵的悠游心境。此前有序云:"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元丰七年(1085),苏轼在黄州度过了四年多贬谪生活后调任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苏轼经过泗州正遇寒冬,故停留此地小住。这首词就是写在泗州与朋友游玩南山的情景。


词的上阕写南山一带的风景:出门时斜风细雨,寒意丝丝,慢慢的,细雨停歇了,烟靄漂浮在山间,稀疏的柳条在日光的映照下摇曳。不适合游山的日子,苏轼因为有友人相伴,也能在萧瑟景致中看到生机。同时,由眼前淮水想到清清的白洛水流入淮河,再东流至海,气势越来越浩淼,这里面不也有词人自己的胸襟么?


下阙写到与友人饮茶试春,宋代以开水注入研磨好的茶末,加以调试,水续面有雪白细密的泡沫者为佳。春盘乃立春日的风俗,取各色春天之物置于盘距中,互相馈赠。这种雅致而充满情趣的生活,又有友人相伴,其乐无比,故道"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首词看似闲笔,却具体生动地反映了苏轼与友人平淡自然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寄托了苏轼无限的感慨和人生体验。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苏轼对朋友的友情当然不限于共享美好,更有对朋友的充分了解和宽慰。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参寥子是诗僧道潜的别号,他是苏轼的好友。这首词是元祐六年(1091)苏轼由知杭州召为翰林学士承旨,离杭赴京之时所作的赠友之词。苏轼与参寥子是多年至交,感情深厚。上阕貌似写钱塘风景,实则寄寓了很深的感情,希望友人淡看离别,就像潮水起起落落,都是自然的规律。西兴在钱塘江南岸,苏轼借此来感叹不必过多思量世事,俯仰间已是千年。劝友人和自己一样,凡事不去计较思虑。下阕说自己记得西湖最美的景致是春天里空明青翠的山色在雾靄中明灭。这样的美景中最相得的就是友人,想到离别后再有知音就很难了,和友人相约自己将来要退隐杭州,不要像东晋时候的谢安那样空有隐居的愿望而终生未能如愿。用谢安的外甥羊昙路过西州门时因思念谢安而泪流满面的故事,希望自己能实现归隐的愿望,以免好友像羊昙那样为自己抱憾泣下。


道潜乃僧人,于世俗情怀当不会在意如此,但苏轼偏偏对他赠词抒发难舍的感情,越见出仕途充满变数,官场上难有真情,亦见出词人用情之真挚,故清末郑文焯评说:"云锦成章,天衣无缝,是作者从至情流出,不假熨贴之工。"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苏轼对友情的态度既真挚又洒脱。"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是苏轼极为称赞的一位文人,他却常常为情所溺。秦观在被贬处州时,回忆当年与友人欢会,抒发了很深的感慨和忧愁。


《千秋岁》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这首词作于绍圣二年(1095)秦观贬谪处州(今浙江丽水)时期,亦有人认为写于衡阳。起句点明时间,次句化用杜荀鹤《春宫怨》"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一句,加以补充。春意盎然,然词人并不欢欣,"乱"与"碎"二字不只是写实景,亦是词人内心的感受;逼出下句描述贬谪生涯中没有朋友的寂寥,人也日渐消瘦,衣带渐宽,这里是巧妙化用了江淹的诗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思友人而不见,唯有碧云空相对,这里也是化用了江淹诗《杂体三十首·休上人怨别》中的句子"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贬谪之地缺少朋友的孤寂与凄凉在秦观笔下反复渲染,足见他内心的哀怨。


下阕转头由今忆昔,所言"西池",是借喻汴京金明池,是当日与朋友欢聚之处。鹓鹭是鸟,飞行起来很整齐,好像朝官的行列一样,故有"鹓鹭同飞盖"的描写。昔日的聚会越是惬意,越是衬托出被贬谪后的凄凉。


秦观这里回忆欢聚,实是为了感叹"携手处,今谁在?"凸显自己的孤独。贬谪生涯无尽头,岁月蹉跎,面对大好的春光,梦已断,朱颜亦改,愁闷是无法消遣了,故煞尾极度夸张说:"飞红万点愁如海。"这一句将实情化为虚情,无限悲戚,可能受到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曲江》)的启发。此词在当时影响颇广,得到了苏轼、黄庭坚等众多文人的唱和:"罪大天能盖。君命重臣节在"(苏轼),"苑边花外,记得同朝退"、"人已去,词空在"(黄庭坚),"忆昔东门会,千古同倾盖。人已远,歌如在"(王之道)…这些见证了秦观等人声气相通的真挚友情。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在此起彼伏的朝党斗争中,人生起落不能自主,友情就成了非常温暖的慰藉。同为苏门弟子,李之仪有《采桑子》一词,题"席上送少游之金陵"


相逢未几还相别,此恨难同。细雨濛濛,一片离愁醉眼中。明朝去路云霄外,欲见无从。满袂仙风。空拖双凫作信鸿。


李之仪,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曾从苏轼于定州幕府。他比秦观年轻约十岁,非常敬佩秦观的才华。这首小令起笔直抒胸臆,表达对与秦观离别的难舍难分,下阕想象分别后天各一方的情景,用到王乔化鞋为双凫,乘之飞往京城(事见《后汉书·王乔传》)的典故,用了"空拖"二字,说明二人生离别后的难以相见。真的友情在生离时是难舍的,在死后也是难忘的。李之仪在秦观死后也有词怀念友人。


《朝中措·望新开湖有怀少游,用樊良道中韵》


新开湖水浸遥天,风叶响珊珊。记得昔游情味,浩歌不怕朝寒。故人一去,高名万古,长对孱颜。惟有落霞孤鹜,晚年依旧争还。


上阕怀念昔日与秦观同游的豪情,下阕对感叹友人之死可以"名高万古",自己却在仕途起落中日渐衰老。结句稍稍有点亮色,不知是对友人还是对自己的安慰。


惟有落霞孤鹜,晚年依旧争还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