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赞美竹子的诗句-竹传情,诗言志——颂竹诗中竹文化的人文意境发展史

赞美竹子的诗句-竹传情,诗言志——颂竹诗中竹文化的人文意境发展史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19-12-27 23:29:19
阅读:

竹传情,诗言志。


在江南,从原始社会的劳动歌到《楚辞》诗歌吟唱,再到唐、宋、元、明、清的诗词中都有颂竹诗佳作。借竹的翠绿之色、挺拔之态、浓密之势起兴来赞美君子的品行,表达为淳朴民风中起兴之物。






竹在《楚辞》诗集中出现两次,均在《七谏·初放》一篇中,诗中提及修竹与柏“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泛泛而来风。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借竹柏感叹屈大夫孤独而死,也决不变心从俗的高洁精神。但这一时期的竹子只是作为赞颂事物的端倪,正如剧情中的“配角”,人们依托生活中都可见的竹抒发情感,但不直接称颂竹,还未达到咏竹诗的阶段。






直至南北朝时期,乱世中文人雅士淡化功名转而寄情山水。儒家“比德”将自然山水的描写与仁义道德直接挂钩,山水诗中也融入了山水林泉、湖光山色中文人感受到的传统哲思。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诗》中颂到竹林幽深、茂密的景象用“密竹使径迷”直接描绘竹径植竹茂密使诗人迷路的景象。沈约《咏檐前竹》中的“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描绘竹在风中、雨中和月下成影下动人的形态,更有借咏竹以抒发情感。自此南北朝开启后世咏竹诗风,成为江南咏竹诗发展历程中的奠基。








唐代盛期的社会经济富足带动了诗歌艺术的发展,咏竹诗歌更是随着这股浪潮而迅猛发展。白居易在《养竹记》中将竹比作“贤人君子”,赞颂竹子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品格和情操,说明了唐代的文人士大夫也延续了竹比德君子的历史赞誉。李峤在《咏竹》篇中描绘了竹影、翠枝叶与周围的环境景致,竹的声色气韵与诗人内在的感受相融合。文人寄情于竹不全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为了寻找情感寄托,唐代可为江南咏竹诗的发展期。








宋代咏竹诗发展到达了顶峰,究其原因主要归功于苏东坡一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以竹况君子,引发后人纷纷效仿隐居或普通居处必有竹,与苏东坡一起的文与可将咏竹诗与墨竹画相结合的爱竹之心,使得宋代咏竹诗数量激增。承唐代白居易的咏竹遗风,将咏竹诗融入题画的表现形式逐渐成为了风尚。








元代,咏竹诗以题画诗见长,画竹名家如赵孟頫、柯九思、高克恭等将咏竹诗提在题画诗之中,正面或侧面赞竹的诗词少之又少,虽然咏竹题画诗发展乐观,但从咏竹诗的发展来看,这一时期是江南咏竹诗发展史上的缓慢期或低谷期。








回归明代,政治格局的变化激起了文人们咏竹诗的创作思潮,咏竹诗承袭元代的题画诗发展基础上,咏竹诗更是随着竹画的增加也变多了,咏竹题画诗的张力和内涵并俱,如画家徐渭《咏竹》“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细看昨夜西风里,若今琅玕不向东。”题画竹诗的典例,竹画中呈现风吹竹而不折画面,诗句再次描绘了竹遇风“不屈服”“不妥协”的思想,这也是诗人的民族情义。这一时期咏竹诗从元代的低谷期逐渐恢复,因此可定义为江南咏竹诗发展史上平稳期。








清代咏竹的诗风非常盛行,特别是“扬州八怪”的兴起,不仅为竹画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格局,也为咏竹诗注入新的活力。郑燮的咏竹诗多达几十首,“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用较少的笔墨去描摹竹节竹叶特征,以其极少开花的特点而引发讨论,从而赞竹不媚不谄,朴实无华和正直的品德。“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赞扬竹的坚韧劲节,寄寓了诗人追求刚劲风骨品格,读起来兴致激昂。他的题画诗除了咏竹和借咏竹以抒情言志之外,还有总结画竹经验如“一竿瘦,两竿够,三竿奏,四竿救。”描绘出了画竹数字法,直接反映出郑氏墨竹清瘦的特征及咏竹朴实性。


来源:木材圈原创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