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云图台词-感谢奥斯卡,电影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两小时的幻想

云图台词-感谢奥斯卡,电影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两小时的幻想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5-24 21:28:55
阅读:

今天的奥斯卡颁奖礼,《爱乐之城》会拿下几个奖?


又是一年奥斯卡。今日,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在好莱坞举行,而风头最劲的影片无疑是夺得14项提名的《爱乐之城》,上一次创下这个提名次数纪录的是1998年的《泰坦尼克号》。


看奥斯卡,都希望心目中的好片获得嘉奖。比起波澜壮阔的《泰坦尼克号》,《爱乐之城》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在中国的大城市已经出现了《爱乐之城》那样的生活,年轻人住在廉租房或合租房里,为生活、爱情或梦想坚持着。《爱乐之城》从2016年火到2017年,充满套路的爱情戏和励志戏仍然很受欢迎,因为它总能回应观众对生活和爱情的梦想。


文/于青


要知道,无论是好片还是烂片,电影都不是凭空而来——它与所有的艺术形式一样,源于生活。


你可以在苍白的故事情节与扁平单一的模式化表演中,找到平日里同事之间自以为有趣的段子、看上去刻骨铭心的狗血爱情故事、觉得全世界都该围着自己转的玛丽苏公主病,以及假装参透了人生真理的苍白与空洞——烂片来源于烂生活。烂片之所以泛滥成灾,是因为烂生活已如空气般伴你左右。


米歇尔·福柯说,“我们应当努力去探寻究竟的,并非我们是怎样的人,而是我们拒绝成为怎样的人”。吐槽一部电影当然容易,而如何不活成一部烂片、要活得像一部好片,则需要我们首先明白什么是好生活,再尽最大可能去实现它。


《爱乐之城》的开头,人们在塞车的高架桥上唱歌跳舞。


像音乐一样生活


对于生活,音乐更像是一种对抗。对抗平凡,对抗庸常,对抗无处爆发的索然无味。


所以你能在《爱乐之城》里看到塞车的人们不再“路怒”,而是打开车门,一起到阳光下歌舞;在《海盗电台》中看到一帮宁可住在船上也死不妥协的摇滚DJ;在《制造伍德斯托克》中看到从各个角落为音乐长途跋涉而来的嬉皮士;在《再次出发》中看到两位非成功音乐人插着分流式耳机在纽约的大街小巷到处走,直到音乐把城市变成一颗炫目的珍珠。


音乐还是生活的一剂灵药。《爱乐之城》里的高斯林实现了开一间爵士酒吧的梦想,在这方天地里他们终于可以自由地享受音乐与生活。《曾经》之中的街头艺人与东欧移民能够在破败的生活中,用音乐筑起一片不一样的天空。《寻找小糖人》之中的天才Sixto Rodriguez就算在南非已经红成现象级,他也依然选择在开完演唱会后回到底特律,走在破败结冰的老街上,将音乐存留心中,继续做他的泥瓦匠。


音乐为倾听者制造了一个透明的外壳,可以屏蔽噪声、美化世界。而制造音乐的人,本身就是一场美梦。


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曾获得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13项提名。


像幻想家那样生活


如果你没有看过充满美妙幻想的《爱乐之城》,那么你可以打开电脑重温《本杰明·巴顿奇事》的那段经典台词:“每个人对于自己的感受都不一样。我们都走向同一个方向,只是走的路不同罢了。本杰明,你有你的路。”


幻想家一般活成什么样?《指环王》之中最为弱小的霍比特人,成为了唯一不受魔戒之欲左右的人。


《少年Pi的奇幻漂流》之中,为了在如荒漠般的海洋中坚持不死,Pi动用了自己所有的想象力,营造出一个极端绚丽的幻想世界,用以掩饰极端恐怖的事实。


而在《黑天鹅》之中,妮娜更是用幻想区分出自己的真实与虚幻、艺术与生活——她让自己融进了一场现实与艺术交织的天鹅湖幻境之中,用最真实的希望与痛苦,完成了一场完美如梦的演出。


电影的一般功能是用来造梦,用以短暂地逃离现实。你当然还有另外一种选择:相信梦与美,相信现实之中意想不到的惊奇,以幻想家的想象力,将短暂人生活成一场奇迹。


电影《爱在黎明破晓前》。


像爱情一样生活


《爱在黎明破晓前》已经证明,不需要日落黄昏的桥段,也不需要美貌街景的陪衬,只要两个人互相顺眼、趣味相投,爱意就能从心中迸发,填满时间的空洞。


《一天》则更证明,无论人们想出了多少诸如高富帅、白富美、土肥圆、屌丝与备胎等专有名词来描绘爱情的现实与功利,那些一直生长于备胎等“弱势群体”心中的爱情,才是让这个世界最终不被放弃的苦口良药。


《爱乐之城》《天使爱美丽》《重庆森林》《真爱至上》则讲述了一个个小人物的清新童话:不管你多么平凡、内向、善良、奇怪、失败,总有一款不孤独的爱情适合你。


所有或浪漫或哲理或现实或白痴的爱情片,似乎都逃离不了这样一个道理:想要活成一场爱情,首先,你要在思想中囤积足够的爱——它并不仅仅直指爱情,它隶属于诗歌、艺术、文学、科学……万物之爱,才是构建个人之爱的基石。


电影《降临》,入围2017年奥斯卡八项提名。


像小说一样生活


电影《冷山》之中,南方老兵英曼从节节败退的内战战场踏上了奥德赛般的归家之路,南方淑女艾达则在孤立无援中学会面对生活的粗粝。电影平衡了小说的意象与现实的图景,用自然之美平衡了战争之丑,表现出无数书籍所共有的主题:新的生命与信仰,来自生与死、希望与绝望的共同孕育。


不论是以爱情为主题的《简·爱》,还是以未来为舞台的《云图》,不论是描写大革命的《巴黎圣母院》,还是以荒凉的仇恨为出发点所展开的《呼啸山庄》,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主题:逃离与对抗,仇恨与原谅。


而如何将现实活成一本小说?这需要你向那些活在大部头中的主人公学习:在绝望中不否定希望,在痛苦中不放弃对善的信仰。


电影《月光男孩》,入围2017年奥斯卡八项提名。


像诗歌一样生活


在电影《明亮的星》中,诗人济慈告诉心仪的芬妮:“诗歌需要你去理解自己的感觉。你潜下湖水的一瞬间,并不是为了马上游到岸边,而是为了身处湖水中,去最真切地感觉到水的包裹。也并不是想要去理解湖水的构成,而是去体会一种凌驾于思想之上的感觉。诗歌抚慰我们的灵魂,并给它最大的勇气去接近神秘。”


诗歌就像是济慈生活与恋爱于其中的汉普斯特德荒野。在这片古老的伦敦绿地中,有果树、林莽、白芷花、田野的玫瑰、绿叶堆中易谢的紫罗兰、布满苔藓的曲径……电影细致地描绘了穿透枝叶与花朵细细洒下的阳光、沾染着缤纷落叶的幽暗小径、弥漫在微光深处的散漫雾气……


艾米莉·狄金森在诗中这样写:“我居住在可能里面——一座比散文更美的房屋。”如何才能活成一首诗?解开包裹心房的浮躁,去感受万物之中蕴藏的所有灵动。


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入围2017年奥斯卡六项提名。


像超脱者那样生活


电影总是在塑造一些超凡脱俗的超脱者,比如《海上钢琴师》,比如《肖申克的救赎》,比如《阿甘正传》,比如《超脱》,比如《爱乐之城》。


从表象上看,超脱者的共同特征是实在的欲念较少,只喜欢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一件远离现实、看起来基本没有实际利益的事。他们并不去追寻成功的人生、财富的累积、社会地位的上升。他们就像在使用另一套人生评估体系,所谓攀爬、努力与实干,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他们像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


然而,只要剖开内心就会发现,他们各自隐埋伤痕,如同《超脱》之中,努力抽离感情的亨利所说:“有一种感觉无时不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我对自己很诚实。我不再年轻。我正在老去,开始厌倦自己身体里的灵魂。有好几次,我用光了所有表情,从人群中仓皇逃走,就像你当年那样。”


如何抗拒时间、欲念、厌倦对自我的侵蚀?超脱者给出这样的答案:“我们要学会阅读,用以激活我们的想象力,耕耘它,提高我们的自我意识,我们的信仰系统,我们都需要这样的技巧,用以抵御,用以保有,我们纯粹的精神世界。”


电影《血战钢锯岭》,入围2017年奥斯卡六项提名。


像孩子那样生活


《铁甲钢拳》中的孩子是比大人更坚强的存在。他从垃圾场里捡回一只废弃的机器人,熬夜为它升级系统,带它奔跑教它跳舞,还说服不负责任、屡战屡败的loser父亲从尘埃里捡起连自己都不认识的梦想。


《怦然心动》中,总是不畏险阻、攀向高处的小女孩朱莉的一双眼,似乎比周围的成年人更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而《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孩子则始终用一双未被偏见、误解、恐惧与伪善遮挡的眼睛,去期待人们做出符合事实逻辑的决定,去理解世界应有的样子。


为什么要像孩子一样生活?只有孩子能凭着一股未经世事的纯真执拗,将无条件的信任撒向屡遭辜负的现实世界。只有孩子能够满腔热情地努力付出,相信明天,即使撞得头破血流,也坚信用偏见、隔膜与仇恨筑起的墙总会倒下,象征着真诚、善良与美丽的窗户终会打开。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