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真实成语-一个成语让我们误会了1500年,真实的江郎从未才尽!

真实成语-一个成语让我们误会了1500年,真实的江郎从未才尽!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0-17 02:54:54
阅读:
最新资讯《真实成语-一个成语让我们误会了1500年,真实的江郎从未才尽!》主要内容是江郎才尽,原指南朝才子江淹后期才思衰竭一事,今喻人的才华穷尽,文思减退。他自幼勤奋好学,六岁能诗,十八岁已熟背“五经”,年轻时便成为。-真实成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江郎才尽,原指南朝才子江淹后期才思衰竭一事,今喻人的才华穷尽,文思减退。江淹,字文通,南朝梁人。他自幼勤奋好学,六岁能诗,十八岁已熟背“五经”,年轻时便成为一个鼎鼎大名的文学家,其诗文在当时受到极高评价。可当他年岁渐长,诗文却写得愈加枯淡平乏了,后世称之为“江郎才尽”。关于江郎为何才尽,历来有三种说法。



商丘江淹墓


一为流播甚广的五色笔传说。钟嵘《诗品》记载:“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授之。而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南史.江淹传》亦有如是记载。大致是说,郭璞将毫端蕴秀的五色神笔借与江淹,让他作出了《恨赋》《别赋》这样的千古奇文,而后又将其收回。此有二疑。其一,郭璞为西晋人,早已驾鹤游仙去也,要说他将笔收回自用,恐非仙人所屑为。其二,郭璞以游仙诗著称,其诗颇有高蹈绝尘,鄙弃凡情之意。而江淹的恨别二赋则是缠绵悱恻,凄凄婉转,二者之笔怕非一路。


二为《南史》记载的“索锦”一事。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淹就从怀中掏出几尺绸缎还他,而后所做文章便不复精彩了。此说与第一种说法相似,其时造纸术虽已发明,然达官贵人写字作画用绸缎者居多,以此标榜身份。蕴有神力的笔和绸缎都被前辈收去,文章自然不再精妙了。



上述两点俱为传说,今人多付之一哂。于是,学者们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学流派,以及文学创作的本质等方面对“江郎才尽”赋予新的解释。梁武帝时期,沈约等人倡导“永明体”新诗,这与江淹的创作态度相悖,于是他写了不少拟古诗,被讥步人后尘,缺乏个性。而晚年的江淹,实已功成名就,他不愿再以诗文行世,便封笔罢歇,淡出文坛。此外,高官厚禄早已磨灭他的创作激情,使他的作品不再携情韵以行。《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尚书》说“哀乐之声感,而歌咏之声发。”这意在说明创作充满真情实感,发而为声,作品才能形神兼备。故屈原“发愤以抒情”,韩愈则说“气盛言宜”。江郎已垂垂老矣,南朝士人圈内又多靡靡之音,加之个人耽于安逸,作品枯涩也在情理之中了。


综上所述,无论出于哪种原因,“江郎才尽”之说似已盖棺定论,细究发现其实不然。据《梁书》记载,江淹自幼家贫,曾采薪养母。他深谙贫贱滋味,从仕后更是小心谨慎,颇有政治识见。据《齐书》《南史》记载,齐永元年,崔慧景造反,叛军围困都城建康,士族官僚纷纷变节投敌,唯有江淹称病不出。崔举事失败,众人皆叹服淹的识见。而后萧衍又率兵起事,众人得前车之鉴,均安之若素。而江淹却脱掉官服,投奔萧去了。萧衍获胜称帝,淹得重用,官至尚书左丞。这取舍显藏之间,显示出过人的智慧。此时的江郎,老则老矣,却是老而不昏,越老越滑,俗称老狐狸!且不论他是否“才尽”,头脑清楚,见识远大却是不争的事实。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说这种人才思衰竭,恐怕还得存疑。明乎此,我们再根据江淹前后期的文学创作来考察“江郎才尽”的正确性。



今天我们常将“江郎才尽”这个成语挂在嘴边。1500余年来,此语也是江淹的名片。但真正让他名垂后世的,却是《恨赋》《别赋》二篇。“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此等佳句,语言清丽,声情婉谐,脍炙人口,达到了江郎早期创作的巅峰。但赋中所道之情,则是最普通的人生情怀,可谓“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即陆机《文赋》所言“非知之难,能之难也”。纵观二赋,可喜者,乃文字清丽,用典恰切,抒情浓郁,烘托巧妙。它所依赖的,更多的是精深的文学修养,而非亲历恨别之情。换言之,以江淹的文采,老来作此类文章,想来也不致太差。




此外,江淹晚年曾作15首《效阮公诗》,被看作拟古之作。阮公即是阮籍,其诗寄慨遥深,被称为“厥旨渊放,归趣难求。”其时,司马氏集团专权,阮籍之诗,大多是全身远害的乱世悲歌。江淹历仕宋,齐,梁三代,也存有惶惶求全之心。试看其《效阮公诗》其一:


若木出海外,本自丹水阴。群帝共上下,鸾鸟相追寻。千龄犹旦夕,万世更浮沉。岂与异乡士,瑜瑕论浅深。


诗中多抒发乐天知命情怀,人世沉浮,云烟眼外,安稳已然成为他的人生哲学。因此,他假托五色笔之说,罢笔隐退,也是求全之策。可举下例予以印证。


《诗品笺》引张漙的话道“江文通遭梁武,年华望暮,不敢以文陵主,意同明远,而蒙讥才尽。世人无表而出之者,沈休文窃笑后人矣。”意思是,江淹害怕梁帝妒忌,故意说自己才尽,后人不了解情况而讥笑他,沈约知道了一定会笑话。因为沈约也有这样的经历。据《梁书.沈约传》记载:“约尝侍宴,值豫州献栗径寸半。帝奇之,问曰:‘栗事多少?’与约各疏所忆。少帝三事。出,谓人曰:‘此公护前,不让即羞死!’”沈一代饱学之士,在文人皇帝跟前也要避让三分,以免遭祸。推己及人,只有沈约明白,江淹并非“才尽”实为遁迹避祸而已。



由此,我们可大胆猜测,“江郎才尽”并非确事,乃文人避害保身,不得已而为。若非如此,或许我们可以看到江郎更多优秀之作也未可知。不知江郎晚年于锦绣温乡之中,可还有当年风华意气时的幽怨遗恨。“已矣哉!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