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直言贾祸-风雪起时忆韩公

直言贾祸-风雪起时忆韩公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0-31 08:15:23
阅读:
最新资讯《直言贾祸-风雪起时忆韩公》主要内容是-直言贾祸,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原创: 船海


傍晚时分,成群的玉蝶从昏暗的天空蜂拥而下,扑簌簌纷纷扬扬。不大一会儿,天地间白茫茫不辨东西。眼望飞雪间,还未来的及感慨些什么,脑海里就涌现出一首久远的唐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正月,大唐京都及其周边一连下了多天大雪。一时间,大地没了路眼,京城小巷及其通往各地的道路全都被雪沙覆盖了去。而风雪中,却有个人拽着一匹马,深一脚浅一脚迤逦而行。当他艰难地走到蓝田关口时,望着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欲哭无泪,绝望之至。于是,他奋笔疾书成诗一首。那诗,便是在下刚刚望雪时想起的那首唐诗,那诗名叫《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也就是在元和十四年正月“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3岁时父母双亡,得兄韩会抚育,后随韩会贬官到广东,兄死后随嫂郑氏北归河阳。贞元二年至贞元十二年,四次进士科考三次名落孙山,直到第四次才榜上有名。考中进士后,又经过三年三次皇帝亲自监考殿试,未得一官半职;贞元十二年他应宣武节度使董晋之召,到汴州任观察推官,掌管狱讼之事。在此期间,他悲愤、冷静地作《马说》,大声疾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后经多方努力和积极表现,于贞元十六年得以上调回京,担任官员子弟的老师(四门学博士)。在此其期间,他敢为人师,广授门徒,积极推荐文学青年,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师说》:“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等;贞元十九年,得“伯乐”举荐迁任监察御史(监察部长)。但不过半年,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为民请命,遭权臣谗害被贬为阳山(今广东省阳山县)令;贞元二十一年,唐宪宗即位大赦天下,他获赦北还为国子监博士(最高学府校长);此后,十余年间历任河南县令、比部郎中、考功郎中、知诰、中书舍人等。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韩愈作为行军司马(参谋长)随裴度讨伐淮西叛军到前方作战。班师回朝论功行赏,韩愈被提升为法院副院长(刑部侍郎),不久转兵部副官(兵部侍郎);元和十四年,上书力谏被贬为潮州刺史,后移袁州(江西西部)刺史;元和十五年,宪宗被杀穆宗即位,韩愈被召回朝,担任中央官学最高长官(国子祭酒);长庆二年,镇州王庭凑叛乱,韩愈单刀赴会“勇夺三军之帅”,穆宗大喜任韩愈为组织部副部长(吏部侍郎),后转首都市长兼最高检察院院长(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穆宗驾崩,敬宗即位韩愈仍为吏部侍郎。是年12月25日,中唐“古文运动”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一代文学大师阖然长逝,享年57岁。



韩大官人在元和十四年,咋会“雪拥蓝关马不前”呢?话说,那年大唐有限公司第十二任老板李纯(唐宪宗),把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从凤翔府法门寺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地寺庙,要官民顶礼膜拜。在朝为官的韩愈看到这一荒唐行为,便提笔写了一个“意见书”——《论佛骨表》,指出它对国家无益,劝谏阻止时任大唐第一老板。要命的是,韩愈同志因急于劝谏,竟在建议书中说出“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等等,拿“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国运不长”来骚老板的气。结果,想当然地触怒了总老板,韩同志因此几乎被处死。最后,在裴宰相等多人多方方奔走下,韩愈被贬潮州,并严命责成即日上道,立马滚蛋。


潮州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都(长安)有八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风雪中艰难地走到了蓝田关口(蓝田县东南)。当他望着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欲哭无泪、绝望之至时,他的侄孙韩湘匆匆追赶了来,为这位凄惨的老人送行。于是韩老悲歌当哭、奋笔疾书,一挥而就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风雪中,孤独一人仓促奔走,路途的艰辛与困顿不言而喻。满腔委曲、愤慨、悲伤难以掩饰,“云横”、“雪拥”、“马不前”,景阔情悲,蕴涵深广。他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如今自知前途难料。因故,对赶来的侄孙安排后事——“好收吾骨瘴江边”。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韩老先儿“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虽死无怨的悲壮情怀!那一年,韩愈已经51岁了。



韩先儿作为一名政治家,不仅在中央工作过,也在地方工作过。不仅在学校干过,也在军队干过。不仅在司法部门过,也在皇帝身边过。在地方做过幕僚、县令、刺史,当过大学老师、校长,在朝做过纪检大使、兵部副部长、法院副院长、中央秘书长、组织部副部长,还做过首都的市长。他的阅历之完整、经验之丰富、政治素质及其综合素质极佳,是极少人能够经历的。


韩先儿作为一位文学家,他开创了著名的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合一”、“辞必己出”和“不平则鸣”等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等等,其《马说》》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及其《师说》提出的“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等备受世人称赞,不愧为“文章巨公”、“百代文宗”。


韩先儿作为一名思想家,一生都在维护有利于当代复兴和发展的儒家思想权威,敢于,且一直和佛、道以及其他干扰儒家思想做坚决的斗争。


韩先儿作为一名军事家,他曾作为行军司马(参谋长)讨伐淮西叛军,并凯旋而归被提升兵部侍郎。晚年,即他去世的前两年,镇州王庭凑叛乱,他依然单刀赴会,圆满完成了他人不能为、不敢为的安抚使命,被誉为“勇夺三军之帅”。



据传,韩愈入学时,嫂嫂郑氏为给他起学名几经犯难:“你大哥名会,二弟名介,会、介都是人字作头,象征他们都要做人群之首。会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义都很不错。”韩愈听后,立即说到:“嫂嫂,我就叫韩愈好了。愈,超越也。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无来者,决不当平庸之辈。”这个“愈”字,正是韩愈少年胸怀大志,不甘人后的最初表露。然而,韩愈虽然自幼聪慧,饱读经书,从三岁起就开始识文,每日可记数千言,不到七岁,就读完了诸子之著。但由于唐代科举制度过于苛刻,由于他不善投机钻营,当他满怀信心步入社会时,却连续八年屡考不中,未得一官半职。最后,不得不走唐代多数知识分子求仕的另一途径——投奔藩镇幕府。他与河南府法曹参军之女卢小姐婚后,卢小姐劝其道:人求言实,火求心虚,欲成大器,必先退之。于是,他立即选用卢小姐赠言中的最后两个字“退之”作为自己的字。


他经过几十年艰难曲折的努力和奋斗,从一个贫寒的读书人到临时工,从临时工到国家正式教师,从一名教员到高校领导,直至成长为一名国家高级干部。原本,不善投机钻营、不看着权贵眼色的韩愈,是很难取得如此结果的。但一“愈”,一“退”,使他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走向了成功。


韩同学的成功,一是不放弃理想,执着追求。二是坚持原则,勇于变通。他20岁赴长安应进士试,应试不第连考四年,三试博学鸿词未选连考三年。之后,三次上书宰相、三次拜访权贵,但均被拒之门外。然而他始终怀抱“忧天下之心”,不学他人遁迹山林;为了实现自身价值,不气馁、不自暴自弃、不怨三道四,而是适时地走了上“曲线救国”——投奔藩镇幕府,且从临时工做起;为了实现自身理想,不仅没有安于临时工现状,反而积极奔走,呼唤“伯乐”;在其转为国家公务员之后,依然奋发向上,最终步入国家领导阶层。


步入仕途后又因性格耿直、直言无忌而贾祸,一贬阳山,再贬为博士,三贬潮州。颠沛流离,身心交瘁间,他始终做到宦海浮沉荣辱不惊。李纯老板迎接法门寺释迦佛指骨时,韩愈同志认为佛教教人无为而徒食,无益于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于是,他不但不明哲保身、缄默不言,反而奋不顾身上《论佛骨表》力谏,公然向至高无上的皇帝说“不”。宪宗要用极刑将其处死,幸亏裴度等为其求情才免去一死,被逐出京城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在辛苦奋斗几十年换来的政治前途即将断送之际,一方面他把中原先进文化带到相对落后的岭南地区,多为当地民众做好事(潮州人为感念韩愈,甚至将这里的笔架山改称韩山,将山下的鳄溪改成韩江)。另一方面按照仕途的游戏规则,主动给宪宗呈递《潮州刺史谢上表》,适时给老板致谢和道歉。不仅给至高无上的皇帝一个台阶,并使自己得以及时回到朝廷实现其最大价值。



韩公的一生虽然天不假年,但熬过了至高无上的“万岁”,唐朝代、德、顺、宪、穆、敬宗六位皇帝。他入仕既晚,命运多舛,但其一生如其名同其字,进进退退,退退进进,终归是奋发向上、不屈不挠!虽然在生活现实面前有所变通和妥协,但也正是这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基础之上的变通和妥协,才成就了他伟大的事业与名望!我等之辈可望其项背?可有这般能耐?难!


阴云周身我何在?风雪起时忆韩翁!


中国农业银行南阳市分行 翟传海(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中国农业银行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