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职业发展规划书-看日本70后的职业生涯,学习在不确定的时代如何做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发展规划书-看日本70后的职业生涯,学习在不确定的时代如何做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1-04 01:55:30
阅读:
最新资讯《职业发展规划书-看日本70后的职业生涯,学习在不确定的时代如何做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内容是文/感姐谈个人发展作者:感姐,职场10年,辗转产品研发、管理咨询和HR。目前是职业发展咨询师和培训师,咨询案例超过110+,擅长解决职业规划、发展、转型及开启副业等问题。今天接上一期,继续谈谈读完《游牧东京》这本书的所思所感。-职业发展规划书,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文/感姐谈个人发展


作者:感姐,职场10年,辗转产品研发、管理咨询和HR。目前是职业发展咨询师和培训师,咨询案例超过110+,擅长解决职业规划、发展、转型及开启副业等问题。


今天接上一期,继续谈谈读完《游牧东京》这本书的所思所感。
在进行游牧东京的项目时,作者追求的不仅仅是一种旅行的兴奋感,更重要的是重新思考了“如何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设计”。
不知道你们看到这里,会不会有疑惑——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设计,到底有没有可能?
如果认为进体制内、进大公司工作才是好的人生,那就无所谓设计,只需要拼尽最大的力气完成目标即可。然而从未来趋势看,铁饭碗越来越不存在。组织和岗位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工作者越来越没有“稳定感”和“安全感”,雇员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正式员工外,临时、派遣、兼职、合作顾问等开始在企业里越来越多的应用,对于企业来说,非正式雇员能够减少人工成本(比如法定福利)和用人风险。
大势难违。
在工作越来越不确定,越来越没有安全感的时代里,大多数工作者必须通过终身学习或者为了谋生而学习来维持灵活的就业能力。我们已经无法制定长期的规划稳定地发展,不过,不确定性的另一面是可能性。
对选择有更独立的见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很有意思,文章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做自己?调查发现人们的选择无非是辞职旅行或开个小店。本意是想要做自己,却不知道如何做自己,依然受媒体、他人的影响从一条拥挤的路走到另一条拥挤的路,缺乏独立思考。


《游牧东京》的作者通过在东京的游牧生活项目,找到了他的答案。从他的经历中,一起看看对我们可以有何启发。
首先,作者“断舍离”,把自己一半以上的书、CD都押给了二手店,家具家电请附近废品回收人员买走了,一些生活用品则打包放在郊区便宜的集装箱里。


作者是曾经有“收集癖”的人,但是大多数的书和CD,已经不读不听了,所以根本没必要占那么多的物理空间。在断舍离的过程中,作者感觉好像重新清洗了自己一遍。
然后,作者发出了“征集提供住宿的伙伴”的信息,很快就有5000多响应者,接着开始了轮流住在朋友和社交媒体上认识的朋友家中的生活。


将留宿的地方,和房主的对话实时更新出来,由此得到了更多能够提供住宿场所的房主的回应。后来还得到了合租屋销售人员的邀请,居住并宣传他们的合租屋,甚至找到了赞助商。
在这个项目中,作者在东京市内住过差不多五十多个地方,生活方式(居住点)从“流浪”到“多据点”,对人生设计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将“人生设计”归结为三点:
自我设计。精神方面的安定性以及开拓自身可能性的“多样性”设计。
工作设计。根据地点与人的变化,对工作的“关联性”的设计。
生活设计。保持身心健康的“多据点”居住环境的设计。

自我、工作和生活是三位一体的概念,缺一不可。


1、自我设计——柔软弹性来自多面性
应对不确定性的要点是进行“多面性”设计,人生设计师不将自己僵化于一个层面的自我,而是有意识地,甚至有策略地培养多层面的自我。不要将自己的潜能限制于某一行业或是某一家公司,而是建立起平行事业线并同时进行,不仅是对将来的风险控制,也是对全新未来的一种投资。
其实我们每个人,本身就拥有“多面性的自我”。职场人、父母、儿女、私下生活中的自己……人拥有多个面孔才自然。在某个圈子中是领导者,在另外的圈子里可能是新手。
人生设计师们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会埋头于各个领域,并拥有多个面孔。这样不仅能在精神方面提供缓冲带,而且能发展出更多的可能性。即便在事与愿违或受到挫折时,也能随心所欲地展现自我的多面性。
当然,这并不是鼓励所有人都当“多面手”。只是指出,如果一个人只固守某一个角色,在应对人生风险上会比较弱。


工作之外,兴趣小组、志愿者、学习小组等多个圈子的活动,能帮助自身产生新的变化。就像作者,已经成为编辑之后,还报名了编辑课程培训班。虽然当时只是为了提升技能,但没想到后来与培训班的同学创立了网络杂志,采访了很多跨领域人才并出了书。
回首过往经历,作者一边从事已有的工作,同时并行另一条事业线(以志愿者身份无报酬地参加一些项目),开拓了一条不同的人生之路。而这种不将自己的潜能封闭于某一个行业,在其他行业上试着培养另一个自我的经历,也让他在“另一条事业线”上的工作逐渐多了起来,帮助他度过一次又一次职业瓶颈。
据此作者提出复业这个概念。有效利用多层面的自我能力,在不同领域灵活使用自身技能和经验。


一个工作走不通,从事复数的工作避开风险,这是人生不会被偷去的工作方法。这样虽然不能在短时间内一鸣惊人,却更适合长期的、可持续的自我设计。


2、工作设计——孕育“连接”的工作方式
在工作设计上,作者认为重点是“人与人的连接”。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与人的连接越来越方便,其中也孕育着新的机会。在网上结识志同道合的人,见面后成为了朋友,有的甚至会在一起工作。
未来越来越多的创业企业或微小企业会利用共享工作间的圈子中的连接,孵化而生。作者也是以“游牧东京”为契机,出入了各种场所和社交圈子,也将它们用到了工作和生活当中。
书中的一个案例很有意思。


大石先生,大学毕业后进入了管理咨询公司工作。之后从公司辞职,积攒了自行创业、个人咨询顾问等经历,现作为独立撰稿人活跃在出版界。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让他对人生的想法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亲属们都平安无事,但他第一次体会到了“人什么时候离开都不奇怪”的残酷性。


“在这之前,我的人生计划与大多数人相同,不过就是想办法更快更多地赚钱,之后才能享受富足的生活。到了六十岁打好各方面的基础,迎接退休的到来。退休之后,无非就是忙于个人兴趣,四处旅行,买栋房子,依靠储蓄和养老金生活就好。


如果到了五十岁、六十岁仍然不能退休该怎么办呢,如果那时又有地震发生,失去全部的我还能留下什么呢?想到这里,我变得极为焦虑。我决定抛去过去所有的固定观念。


与其赚更多的钱过上退休后的美好人生,不如现在便马上展开美好的人生。四十年投入工作,退休后剩下的二十年投入兴趣爱好的纵向型人生计划横向进行。具体计划是,一周当中的三天半工作,三天半休息,这是我人生横向计划的实践性的开始。如此一来,可以自由地享受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自由地开始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试着不考虑所谓的人生顺序。”


这位大石先生,现在以东南亚为中心,在世界各处考察、流浪,同时摸索、实践在海外居住、工作的人生设计。他创办了一个封闭的线上社区,社区里都是付费会员,会员们可以互相交换以亚洲为中心的新兴国家的移民、就业、创业等一手信息。


当然,作者并不是推荐大家都辞去工作独立门户。只是想提供案例,给一些灵感。


自由职业者的生活绝对不是身处天国,公司职员的日子也并非度日如年。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主动思考自己想要的,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3、生活设计——双栖生活时代的“多据点住宿”



作者认为,居住环境可以与工作方式一样,从多角度设计。


在国内的大城市,我们要面对“到底是居住在市中心,忍受老旧小的居住环境,换来更少的通勤时间还是住在郊区有更好的居住体验,但要忍受长时间通勤不便利”的选择。


今天流动的劳动力,觉得租房居住更舒适,因为自助居所会把人们挤在某个区域内,机会也会随之缩小。比如在北京,有一部分人就选择租房,除了限购的因素之外,距离也是需要考虑的。


我知道的普通上班族中,有倾尽所有在南五环付了首付买了房子,但最终无法承受每天通勤3个小时以上,选择把房子租出去,再在工作所在地租房子的例子。


在游牧东京之初,作者的计划是最大程度地活用社交媒体的邂逅,以“偶然中发现幸运的机会”的方式,在东京都内流浪。然而,慢慢地,因为可以在有朋友住的地方住宿,或是距车站很近的“据点”增多,他的流浪生活变为有规律,且安定地在几个据点之间的往返,游走式的生活。


既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体验,又获得认识新人和更多工作机会,在郊区和市中心往返生活让两者兼得,是作者认为不错的选择。不过,这种更适合时间偏自由的人群。对于工作时间固定的大城市上班族来说,这样的生活几乎不可能。但在周末多去郊外感受大自然,工作日在城市中居住,才是两者兼得的唯一办法吧。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到,自我、工作和生活三者本身就无法分割。


在自我层面更多面性,工作上的自由和选择更多,相应的生活方式也会更自由和灵活。


4、新时代下的职业生涯设计


商业社会中的计划已经在发生改变。技术、市场、用户、粉丝以及客户心理都在时时变化当中。僵化的计划已经无法适应现实情况,职场和人生设计是相通的。


没能进入期望的企业,没有按计划升职,现在的工作与想做的事情相差甚远……经常会发生与当初的计划背道而驰的意外事件。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难道只能强迫性地说服自己“不能贪多”、“人生就是要不断地做出取舍”吗?


僵化的计划实际上与简易轻松的人生设计处在完全相反的位置上。在潜意识中排除了“随机应变”的想法,有时甚至会扼杀不经意间造访的机会和可能性。


当然,我们脑中也确实需要扎实地锁定好目标。但是,为了能达到长期的目标,必须有意识地不断积累短期目标。


人生,并不是建设巨型纪念碑,高速公路或大坝。过去的职业或人生计划的设定过程,好像要根据一个业务计划书,向遥远的对岸建一座大桥似的。


实际上“设计”这个词,还有着“解决问题”的意义。比起在书桌上的空谈,要试着画点什么、做点什么才好。


不用“多少岁要拿出怎样的成绩,多少岁要做到某个职位”这样的单一思考方法,而是试着拿出多个选项。


试着优先排序那些让自己感到兴奋的选项,在自己内心做个头脑风暴,也要学着利用“偶然性”,将偶然事件有计划地进行设计,从而使职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最后,来总结一下:


1、人生的设计包括自我、工作和生活。不确定的时代打破了单一的价值判断,不确定性意味着更多可能性,从更开阔的角度思考与设计人生,主动成为自己人生故事的作者。


2、保持随时都可以开始新事物的心态,才能给自己带来意外发现、邂逅和喜悦。


3、抛弃大、全、远的职业规划,尽量从小事做起,建立并完成短期可达成的目标,同时学会利用“偶然事件”,会让职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这一期就写到这里了,希望对你们有启发。







我是感姐,一名职业发展咨询师,“工作有成就感,生活有幸福感,收入有刺激感,人生有意义感”——四感新人生的提出者和践行者。


曾经的我,遭遇职场天花板,也曾为职业生涯何去何从焦虑,迷茫。


现在,我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职业咨询师,咨询案例110+;除了一对一咨询,还开启了自己的训练营、职业生涯课;写作方面,5个月简书粉丝从200到7000+;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出版……


在35岁的人生“下半场”里,我不再只满足于有一份收入还可以的工作。我期望帮助像曾经的我一样迷茫、焦虑的人,找到方向,不断成长,走向新人生。


我的咨询对象和学员中,有成功开启副业的宝妈;有重新找到方向的职场管理层;也有3个月内收入提升6倍的职场中年人。


我是感姐,你身边专业、靠谱、有温度的职业咨询师。


如果你有职业困惑和迷茫,欢迎私信,赠送你《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手册》,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