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只开头的成语-从以三打头的词语,学中国文史哲02

只开头的成语-从以三打头的词语,学中国文史哲02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1-08 16:15:45
阅读:
最新资讯《只开头的成语-从以三打头的词语,学中国文史哲02》主要内容是-只开头的成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0021三甲


科举考试用语。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始将所录取的进士分为三等,分称第一、二、三甲。是年第一甲取二十八人,第三甲取一百五十七人,第三甲取五十四人,三甲人数反少于二甲。端拱元年(988)、二年取录进士皆未分甲,淳化三年(992)只分为第一甲、第二甲两等。以后分为三甲或五甲。取中为第三甲者,例赐同进士出身。金分为上、中、下三甲。元代第三甲授正八品官职。明清规定,第三甲名额多于第二甲。明第三甲第一名亦称传胪,清只用于称第二甲第一名。第三甲多分至各部、寺、院担任中级官员,或出任知县等地方官,地位一般较二甲者为低,少数亦可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又,清顺治一三(1646)定武进士授官例,第三甲授署守备。雍正五年(1727)定,武进士三甲者得选十人充任蓝翎侍卫,余为守备。



0022三史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称(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唐以后,《东观汉记》失传,以范晔《后汉书》与《史记》、《汉书》合称三史。②见“三史科”。


0023三礼


《仪礼》、《周礼》、《礼记》的合称。东汉郑玄兼注三书,合称《三礼注》。盛行于当时,开创三礼学之综合研究,为历代经学家所继承。晋王肃撰《三礼解》,与郑玄异。南北朝时,气礼学特盛,南北士族经学家以精研三礼著名者辈出,南北经学之三礼学复定于一尊。唐孔颖达撰《礼记正义》,贾公彦撰《周礼义疏》及《仪礼义疏》,皆以郑注为主。宋朱熹、陈详道治三礼,极务详博,掊(pou阳平或上声))击郑学。清江永撰《礼经纲目》、秦蕙田撰《五礼通考》。而治礼学最称详审者有孙诒让《周礼正义》、胡培 《仪礼正义)。


0024三司


①官名合称。东汉、唐代、辽代指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唐代又为太子内官司闺、司则、司馔(zhuan)合称。


②公官署合称。唐代为御史台、中书省、门下省合称,凡有重大案件,由三司长官共同审理,称三司理事;侍御史、中书舍人、给事中更直朝堂谓三司受事。又为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合称,鞠大狱则谓三司推事。明改称三法司,而将各地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合称三司。清初曾为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转盐运使司合称。


③官署名。唐末、


五代为盐铁、度支、户部三官署合称,五代时以重臣一人专判其事,称三司使。北宋三官署合而为一,称三司。掌邦国财用大计,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威权颇重,四方贡赋一归三司,朝廷不预;设三司使为长官,号计相。下设副使、判官、三部使、三部副使、三部判官等。太宗至真宗时,曾两度废为三部,分设盐铁使、度支使、户部使。一度分全国为十道,于东京开封府设左计使,西京河南府设右计使,分掌十道财赋。


咸平六年(1003),又将三部合而为司,重设三司使,三部保留盐铁副使、判官,度支副使、判官,户部副使、判官,作为三司属官,分掌三部事务。元丰改制废。三司大部分事务并归户部左曹及户部所属度支、金部、仓部。西夏亦置为次等司,主财计。金泰和八年(1208),省户部官员置三司,兼劝农、盐铁、度支,有使、副使、签三司事、同签三签事及判官、规措审计官、知事、勾当等官吏。贞佑年间罢。


0025三台


①三公别称。


②官署合称。汉晋指尚书台、御史台、谒者台。隋指御史台、司隶台、谒者台。


③古台名。战国时燕国建,故址在今河北容城。董说《七国考》云:“三台城在容城县。”又引《城冢记》云:“燕魏分易水为界,筑三台登降以耀武。”


0026三式


星占术语。指太一式、遁甲式和六壬式。北宋《崇宁国子监算学救令格式》记录当时算学考试中要考三式。试题是射覆及预占三日风雨。元《秘书监志》记录当时司天监“三式科阴阳人员,合行依例每年推算风雨历日,并每月二次出题试问占筮之事”。宋元时代三式与数学天文学有关。三式的起源很早,西汉已有六壬式之类。



占星术


0027三老


乡官名。战国时秦、齐、魏国闾里及县均设,掌乡里教化。西汉初,乡、县皆置。汉王二年(前205),诏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后郡国亦置。三老可免除摇役,就地方政事向县令、丞、尉提出各种建议。东汉明帝时,以年老大臣为之,以示孝悌天下。三国、两晋、南北朝多沿其制,少数县、乡亦置,然无定制。


0028三考


官吏考绩制度。三年一考,九年三考,按结果决定升降奖惩。汉以后,各朝一般均采三考制。又科举制度中的乡试、会试、殿试亦统称“三考”。


0029三场


科举考试用语。指考试的场次。唐神龙元年(705),首先确定进士科“先帖经,然后试杂文及策”的共场考试制度。其后,宋之解试、省试,元、明、清之乡试、会试皆采用三场制,称为初场(或头场)、二场、三场。其间亦有不同者,如北宋熙宁四年(1071),根据王安石的建议,进士科改试四场,至南宋建炎二年(1128)复行三场制;而元代的蒙古、色目人只试两场。三场的具体考期、内容,历朝各有不同。


明清行八股文后,士子之精力专于初场的四书义及经义,考官阅卷亦重初场,而不深究其二、三场。又,武科亦有三场。参见“礼部试”、“乡试”、“会试”、“武乡试”、“武会试”。


0030三吏


周代王室的三位大臣。一说为三公,一说为三卿,一说为三事大夫,《左传·成公二年》“王使委于三吏。”杜预注:“三吏,三公也。”


0031三托


即唐代南诏中央官吏乞托、禄托、巨托的总称,由清平官、大军将兼领。《新唐书·南蛮传》:“乞托,主马;禄托,主牛;巨托,主仓廪,亦清平官。”


0032三师


官名合称。


(1)太师、太傅、太保的合称。北魏始有此称,位上公,地位居二大、三公之上。名为辅导天子之官,位极尊而无职掌。北齐因之。北周改称三公。隋唐仍称三师,为赠予德高望重元老大臣的荣衔。唐末多为藩镇加官,遂至冗滥。辽因唐制。宋初为亲王、宰相等大臣的加官,后仅授予最受尊宠的大臣。徽宗时改称三公,为宰相之任。金复称三师,元代以后改称三公。


(2)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的合称。


0033三光


天文学名词。


①日、月、星辰。《白虎通”封公侯):“天有三光,日、月、星。


②日、月、五星。《史记“天官书》“衡,太微,三光之廷。”司马贞索隐:“太微,天帝南宫也;三光,日、月、五星也。”③《礼记”乡饮酒义》郑玄注:“三光,三大辰也。”《春秋公羊传·昭公十七年》“大辰者何?大火也。大火为大辰,伐为大辰,北辰亦为大辰。”大火、伐、北辰即古人所谓之三大辰。


历史名词。


④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时实施的烧光、杀光、抢光罪行。


江湖名词。


⑤清代以来江湖各行业,指火。因旧时以日、月、星为“三光”,后‘三光”泛指火光,故称。语见清-唐再丰《鹅幻汇编》卷一二《江湖通用切口摘要》。


⑥旧时侦探。指火柴。语见吴汉痴《切口大词典”衙卒类“侦探》。


⑦旧时上海等地流氓。指警探的助手。语见汪仲贤《上海俗语图说》。


⑧道教名词。


日、月、星的统称,后被道教沿用。《白虎通封公侯》:“天有三光:日、月、星。《淮南子”把论》:“若上乱三光之明,下失万民之心!”注曰:“三


光日、月、星也,乱其光明则万民无心矣。”黄庭内景经》务成子引注:“《道机经》云,天有三光日、月、星。(太平经》有《三光蚀诀》。其他经籍也有称日、月、星为三精者。



日寇的三光政策


0034三因


中医对三类病因的合称。即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外感病邪侵袭为外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所伤为内因,而饮食劳倦,跌打金刃,以及虫兽所伤等则为不内外因。是中医基础理论病因与发病学说的组成部分。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有详细阐述。


0035三传


即“三传科”。


0036三伏


节令术语。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总称,三伏期间统称伏天、伏日。三伏起源甚古,《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秦德公二年(前676),初作伏、祠社,磔(zhe阳平)狗邑四门。”《汉书”郊祀志》:“秦德公作伏祠。”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六月伏日也,周时无,至此乃有之。”师古日:“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也。”


《渊鉴类函“岁时部》:“阴阳候曰:‘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谓之三伏。”如此计算,两个庚日之间相隔十天,初伏到中伏固定为十天;但由于有立秋后的第一庚日为末伏的规定,因而中伏到末伏就有十天和二十天两种情况。自入伏到出伏,约相当于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正是中国夏季最热时期,故有“热在三伏”之说。


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故又称“大伏天”。《初学记》卷四引《阴阳书》:“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


②因初伏、中伏、末伏亦称头伏、二伏、三伏,故三伏亦指末伏。


0036三行


行指步卒,晋惠公时已有左行、右行,文公五年(前632)又“作三行以御狄”(《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共有中行、右行、左行三行。至八年,罢三行,改为车兵,为上、下新军,与原三军合为五军。参见“六军”。古代军队组织的称谓。指春秋晋国军队的组织单位。晋国为了抵御狄军,在上中下三军外,创立中右左三支军队,为避天子六军之名,称作三行。三行建制,未配备战车,与三军有不同。


0037三多


清蒙古正白旗人,字六桥。清末举人。历任杭州知府、洋务局总办、库伦办事大臣等职。1921年为铨叙局局长。1924年授将军府将军。后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宫公署咨议。为俞樾(yue去声)弟子。能诗文。



三多(1871年—1941年)也有1875年一说,卒年不详


0038三齐


西汉高帝元年(前206)项羽徙齐王田市王胶东,治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齐将田都为齐王,治临蓄葘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故齐王建孙田安为济北王,治博阳(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国均在故齐国境,其王均为故齐国王族,故合称为三齐。


相关阅读


日本三番五次废止汉字 却最后失败 是为何


从20条以三打头的词语,学习中国的文学历史哲学经济 内有三条链接


走过的弯路:汉语拼音化与废除汉字


管理文化纵横谈:西方的科学管理是披着科学外衣的野蛮管理


重农抑商思维非源于文化,乃因历史总画圈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