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纸成语-作文不是练体操,成语不是加分项

纸成语-作文不是练体操,成语不是加分项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1-10 04:15:40
阅读:
最新资讯《纸成语-作文不是练体操,成语不是加分项》主要内容是据说语文老师们在评判小学生的作文时,常用一个标准来作为加分项——有没有用成语?用了几个成语?用得是否准确? Get到了这个作文评分标准,孩子们就要特意去背一大堆成语,大抵知道它们的意思。家长们也会给孩子买成语大词典、成语故事大全作为参考书和课外读物。-纸成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据说语文老师们在评判小学生的作文时,常用一个标准来作为加分项——有没有用成语?用了几个成语?用得是否准确?


Get到了这个作文评分标准,孩子们就要特意去背一大堆成语,大抵知道它们的意思。家长们也会给孩子买成语大词典、成语故事大全作为参考书和课外读物。在写作文时,孩子们有时候要从故事和情节中跳出来,搜肠刮肚地找上几个成语,像镶嵌宝石一样地揉进整篇文章中。


猴叔说,做文章不是练体操,完成一个直体后空翻,加两个托马斯全旋,就应该加上多少分。作文讲究“以我手,写我口”,个性化的语言是文章的风格;作文讲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真情实感是文章的内核;再说得深一点,作文讲究“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中正的精神、深邃的思想是文章的灵魂。


对于成语,大多数孩子,甚至部分语文老师,都把它简单地当作了形容词的升级版。比如要形容受到惊吓,直接“吓得我浑身哆嗦”,这就是团身后空翻的水平;用成语“魂飞魄散”就是屈体后空翻的程度;如果写“刹那间如同万丈高楼失脚,扬子江心断缆崩舟”,这就是直体后空翻加转体720度的水平。


猴叔说,我们在行文时化用一些成语,并不是为了升级形容词,以显示我们的辞藻华丽,而是为了借用成语背后的典故,来扩展我们文章的空间,加深我们文章的内涵。所以,猴叔建议大家不要简单地说“用成语”,而要说“用典故”。


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经史子集,汗牛充栋,四书五经,是我们文化的宝库。不读读古文,真不知道我们的汉语为何如此神奇,如此富有魅力和饱含智慧。只看成语词典,成语故事大全,我们不可能对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和思想有深刻的理解,我们在用这些成语时,就只是肤浅地炫技,如同迈个门槛还偏要翻跟头加转体。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猴儿子听相声《解学士》。儿时的解缙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门对千棵竹”,下联配“家藏万卷书”,横批“大块文章”。于是猴儿子记住了这个成语——“大块文章”。可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白纸上写的一大块、一大块密密麻麻的文章吗?那不是和“大块豆腐”一样的大白话吗?猴儿子不明白,饶是我这个中文系毕业生也不懂这个词的来历。


最近读书时偶然发现,大诗人李白写的古文也是洋洋洒洒、气韵恢弘。他有一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有两句:“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即大地,文章即大地上的地貌植被所形成的缤纷色彩和丰富图案。我方才理解到,“大块文章”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大自然的各种景物,都是作家、诗人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


还有一个很古老的成语——“杞人忧天”,我们一般把它用作贬义,指多余的担忧和没必要的思考。但我一直对此存有疑虑,这位“忧天”的“杞人”,究竟是愚者,还是智者呢?别人都不担心天会塌下来,唯独他担心,是不是因为别人都没有探究过天以外的宇宙结构,万物成因,而只有他在思索大地与天空的力学关系呢?就像别人都没有想过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而唯有牛顿被砸到头后发现了万有引力一样。从这个角度讲,这位“杞人”应该是智者,堪称比牛顿早两千年的中国“牛顿”啊!


这个疑问,直到我真正读到“杞人忧天”这个典故在《列子》中的原文,才最终解开。“杞人”身边有一位真正的智者,他用朴素的宇宙理论,解答了天是什么,地是什么,也替“杞人”卸下了心里的负担。开导杞人的这位智者说:“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此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相比较之下,这位因“忧天”而吓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的“杞人”,还是一个“庸者”啊。


关于阅读古文,我最欣赏孟子的一句话;“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土,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我们读古文,就像是与古代的圣贤交朋友,与他们一起聊天,彼此交换思想。也只有在认真读过他们的文章,了解了这些文章的背景,领会了作者的思想之后,我们才可能把他们的语言,作为含义深刻的典故,化用到我们自己的作文中,来阐明我们的思想,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扩大文章的空间和深度。


说了这么多,对于和孩子一起读古文,猴叔有什么推荐呢?如果说读原著,四书五经都有各自不同时代的著名译注版本,那是我们和古人真正对坐而谈的读物。要先入古文之门庭,聆听圣贤的声音,我们不妨先从入门读物看起。近期猴叔读到的这本《给孩子的古文》,就是一部很用心的入门读物,上面提到的两个例子,我也都是在这本书里读到的。


《给孩子的古文》,商伟编注,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4月出版。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