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中国汉语-从备受歧视到走向世界:汉语的百年发展之路

中国汉语-从备受歧视到走向世界:汉语的百年发展之路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1-23 15:16:27
阅读:
最新资讯《中国汉语-从备受歧视到走向世界:汉语的百年发展之路》主要内容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也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语言也是国家、民族的标识,汉语作为中国主要使用的语言,在近代所遭受的境遇是非常复杂的。近代来华的外国人很多,又以西方人为主,仅以上海为例,1942年上海的外国人达到高峰,150931人。-中国汉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也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语言也是国家、民族的标识,汉语作为中国主要使用的语言,在近代所遭受的境遇是非常复杂的。近代来华的外国人很多,又以西方人为主,仅以上海为例,1942年上海的外国人达到高峰,150931人。他们来自很多国家,阶层也不同,在中国从事的工作也不一样,来华的目的也有差异,所以他们对汉语的态度以及学习汉语的情况是很复杂的,但就总体而言他们鄙视汉语,不屑于学习汉语。


以说汉语为耻


西方人对汉语的态度,能够反映其对中国的态度,因为汉语必然与中国联系在一起。由于中国在近代的落后,使西方人对中国抱有一种歧视态度,20世纪初,在英国许多人认为:“中国是一个不可救药的、腐败无能的国家,注定被日本征服。”基于对中国的这种认识,使他们轻视中国,在英国的中学里,就历史课程而言,除了对鸦片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片面的、不真实的讲述以外,中国是不存在的。


西方人以西方先进国家的心态来看中国的一切都是落后的,汉语自然也不例外。每种语言都有优点和缺点,汉语是一种古老的语言,西方人对汉语可以说毁多誉少。有人认为汉语的语法极其有限,没有规则,字形变化无常,或者说胶着现象较多。即使对汉语的优点极为推崇的多马·斯当东也认为:“汉语缺乏逻辑上的准确性和归纳推理”。英国记者柯克的评价就完全出于偏见了,他认为汉语是“由世界上某个民族发展起来的最复杂、最难懂、最拙笨的思维工具”。还有人认为汉语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弄得中国人也不自信,以至于新文化运动时有人提出要废除汉字。在如此的情况之下,相当多的欧美人,以说中国话为耻辱。


“学汉语的人都是疯子”


对于中国语言和文学有所了解的西方人只是极少数传教士,以及一些在东方居留期间研究过汉语的领事官员。近代来华的西方人很多,但学习汉语的人却有限,主要原因是:第一,西方人对汉语以及整个中国都存在强烈的歧视态度,前文已经论述。第二,学习汉语的环境很差。第三,汉语是一种难学的语言。


新文化运动之前,口语和书面语是分开的。之后,白话文兴起,口语和书面语才走向结合。但是问题并没解决,因为中国方言众多,各地方言差距很大,白话文与现实中的方言也是不一致的。官话与白话文基本上一致,但当时会讲官话的人只是很少的上层士人,再加上汉语自身的特点,学习汉语就更加困难。汉语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最难学的一门语言,甚至晚至1862年,语言学家们还宣称,要想掌握这门语言得花上一辈子的时间。


澳大利亚学者菲茨杰拉尔德记述了20世纪20年代居住在上海租界的沃德夫妇的情况,“他们不会说,也不想说汉语”,因为“他们认为,只有怪人或者迫不得已的官员们才会做那种白日梦”,还记述了时任京沈铁路总经理尼斯安所说的话:“我在这个国家已经住了三十二年,可是连一句中国话也不会说。”菲茨杰拉尔德对此这样评价:“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他也持有‘上海人’或者天津那些类似‘上海人’的观点,认为‘学习汉语的人都是疯子’”(此处的“上海人”指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的上层)。


汉语热的出现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也具有重要的民族属性,它和国家、民族是不可分的。在国际社会中,语言往往又是民族和国家的标记,承载了厚重的象征意义。当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强势的时候,其语言也必然处于强势,反之亦然。近代来华西人学习汉语都是源于他们要传播文化,从中国得到政治、经济等利益的需要。而当今的西方人学习汉语更主要的是源于中国总体实力的增强对他们的吸引,而我们也变成主动的教。


语言与国家是共沉浮的,语言的推广反过来也能扩大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增强其实力。时至今日,随着中国的影响力增强,世界上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目前全球学习汉语者超过3000万人。中国也乘势在全球开办孔子学院,以推广汉语。现在已经达到一百多所,数量还在增加。1993年对外汉语正式作为一个学科而设立,对比近代西方人耻于学汉语说汉语,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禁止中国人教授外国人汉语,不能不感受到中国的变化和世界的变化。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