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中国梦文章-军报文章论文化自信与中国梦

中国梦文章-军报文章论文化自信与中国梦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1-23 22:36:13
阅读:
最新资讯《中国梦文章-军报文章论文化自信与中国梦》主要内容是-中国梦文章,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武警指挥学院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主席多次强调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同时,更要坚定文化自信,并围绕这一主题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新形势下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凸显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把我们党对文化作用和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为我们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梁柱,指明了基本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行动指南。


明悟我们“自信自强”的文化力量


习主席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具备这份自信,就会葆有化育万物的文化厚土,就会涵养卓然而立的文化品格,就会焕发创新创造的文化活力。


民族自信的源头。“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社会关系和人本身等方面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积极的客体化的成果,包括整个社会生活的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的全部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抉择、理论成就和制度成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文明成果。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特色,文化自信则是本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源于斯,长于斯。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淀的文化养分和灿烂文明成就了苦难辉煌,也必定能够托举我们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道路抉择的开关。“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像空气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能够以无形的意识、无形的观念,深入渗透到道路、理论、制度等有形的存在、有形的现实,广泛影响和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这种作用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稳定性和累积性,承前启后,内化于心,量的积淀引发质的飞跃,深刻塑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性格、文化心理、文化基因,并成为决定社会发展进步路径选择的文化密码。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根深叶茂;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等。读懂了马克思主义,读懂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会深刻把握我们的“独特标识”,才会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的必然性。


发展进步的动力。自信才能立世,自强才能兴邦。中华文明绵延不断,临绝地而重生,遇困厄又再造,根底在于文化自信勃兴。文化自信自强,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正是有了中华优秀文化迸发出的源源不断的强大推动力,我们才能爬沟过坎、一路向前,才能任尔东西南北风、坚持坚守,才能而今迈步从头越、创新创造。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开拓、理论创造和制度设计等所需要的勇气和定力、气节和胆识、智慧和灵感,须臾离不开文化支撑。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把准我们“何以自信”的文化底蕴


习主席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贯穿其中的科学理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追求,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我们保持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


文化自信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000年中华文明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历经劫难而浴火重生。这一文化血脉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强大的文化基因,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至今仍能够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是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坚强后盾。


文化自信源于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自建党以来,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出了一种改天换地、不畏艰险、勇于牺牲、敢于担当的革命文化。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改革创新精神,这一文化迸发出生生不竭、代代不息的文化动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矢志不移、攻坚克难、不断前行。面对新形势下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正因为葆有革命文化所蓄积迸发出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才充满信心,昂首阔步走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上。


文化自信源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凝聚人类文明成果、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建筑在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基础上的文明成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政治信念、市场意识、社会理念、公民伦理和人本精神等层面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与价值,既指导和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又在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具有独创性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升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雄辩地表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必须坚持并不断加以发展的先进文化形态,是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支撑。


珍视我们“从哪里来”的文化血脉


习主席指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当今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的文化血脉。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矢志不渝地认同、坚持并弘扬这个文化血脉。


礼敬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其理念至今仍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的重要启示。立足现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对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要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实践中,自觉从中华传统思想宝库中汲取营养。要在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实践中,创新运用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邃智慧。要顺应时代潮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守护和传承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创造的生动印记。追梦圆梦须臾离不开伟大革命精神。要在追梦圆梦的征程中,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不断以新实践新创造为革命文化增添时代内涵。要学好党史国史军史,走进先辈奋斗心路,接续先烈梦想追求,做好革命精神当代传人。要高度警惕和坚决回击那些别有用心地消解红色经典、颠覆英雄人物、亵渎革命传统的恶劣行径,在正本清源、激浊扬清的交锋中高扬先进文化旗帜,让革命文化在一代代人身上赓续传承、发扬光大。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在当今各国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理论整合功能,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跑出我们这一棒的优秀成绩。要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惟善惟是的强大正能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宣传舆论等手段荡涤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诱发的污泥浊水,最大限度挤压庸俗、低俗、媚俗文化的生长空间。从我做起,落细落小落实,吸引更多的人向上、向善,汇聚成为强国兴国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秉持我们“自己是谁”的文化品格


习主席指出:“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尊重而不是排斥,开放而不是封闭,学习借鉴而不是唯我独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独特品格。这既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自信,也恰恰因为这份自信,造就了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卓然而立的独特人文风景。


秉承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气度。中华文化是多民族、多地区共同缔造,融多元于一体的文化。虽然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但始终与其他学说处于“殊声而合响,异翮而同飞”的格局之中。今天,我们倡导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的存在价值,主张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交流互鉴,不搞“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这正是中华文化品格在当代的自然传续。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开放包容始终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主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赋予中华文化和谐共生、大度自信的蓬勃活力。


怀有辩证取舍革故鼎新的素养。与时迁移、应物变化、辩证取舍、革故鼎新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性格。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不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不搞崇洋媚外、照抄照搬,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实现中国化、本土化,这是中华文化留存至今的宝贵文化基因。我们一方面坚持吸纳世界各国文明之优长,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积极吸纳其中有益成分,使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另一方面,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坚决抵制和剔除糟粕、垃圾。


保持对文化殖民文化侵略的警醒。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用大炮刺刀撕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伴随而来的,是西方文化的强势殖民与入侵。“技术不如人,制度不如人,文化不如人,……样样不如人。”有人匍匐膜拜西方文化,而有识之士传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化血脉,高扬“中国人的精神”,力主“返本开新、融贯中西”。被誉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鲁迅先生,发出挺起中华民族脊梁的呐喊。今天,中国人民不但需要警惕赤裸裸的文化殖民与文化侵略,更要认清戴着伪善面具的文化渗透文化拔根。历史表明,“去中国化”、全盘西化是淮橘为枳,一枕黄粱。不论怎样乔装打扮的文化殖民与侵略,都必须予以痛击。只有立足中国大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纳传承弘扬一切文明精华,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人间正道。


担当我们“到哪里去”的文化使命


习主席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文化自信的目的在于文化自强。高举我们的文化旗帜、坚守我们的文化理想,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建设先进文化,提升文化实力。民族复兴,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统一。新形势下,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代际传承。深入推进文化理念、内容形式、手段载体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以更多精品力作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化文艺名家,培养各级各类文化人才,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致力文化强国,塑造文化中国。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要求我们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始终充分释放先进文化蕴涵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资源,充分发挥先进文化资政育人、成风化人的力量。积极促进文化交流互鉴,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川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坚持中国道路,贡献中国智慧。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靠穷兵黩武、不靠明火执仗、不靠损人利己,而是靠勤劳创新、靠改革开放、靠合作共赢,中国道路在30年间改变了13亿人的命运,开创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另一条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蕴涵中国智慧的主张、方案,让求发展、奔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和人民看到新文明的曙光。一个“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粉丝”越来越多、颜值越来越高。坚定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饱含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共同命运的终极关怀,我们以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开辟发展新路,有信心、有能力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做好我们“走在前列”的文化贡献


习主席指出:“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人民军队精神文明建设理应也能够走在全社会前列,为文化强国强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培育打造强军文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劣胜优、以弱胜强,人民军队辉煌胜利的背后是先进文化的支撑。延续先辈的辉煌,勇立先进文化潮头,必须自觉地以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积极传承和弘扬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和作风,打造具有我军特色、彰显时代精神、支撑打赢制胜的强军文化,塑造中国心、民族魂、强军志,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崇高风范和高风亮节感染人、塑造人。以强军目标为引领,自觉贯彻落实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方略,锻造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以人民军队好形象、革命军人好样子树标杆、做示范,成风化人。


守好思想文化阵地。相对于刀兵相见,西方敌对势力文化渗透的目的是拔根去魂,把人民军队从党的旗帜下拉出去。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官兵头脑,学会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辨析和批驳所谓普世价值,认清“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的险恶用心,以理论上的清醒筑牢政治上的坚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守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上甘岭”。准确把握文化强国战略新部署、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新挑战、部队官兵精神文化新需求,坚持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打好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主动仗。


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立足强军兴军实践,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这是“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必然要求。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占领军事思想文化主阵地,抢抓“互联网+”新机遇,传播科学理论、优良传统和党史、军史,打牢官兵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思想根基。要紧紧围绕培育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打造优秀文化产品,弘扬清风正气,引领军营和社会价值风尚。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军队建设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下大力气抓理论创新、抓科技创新、抓科学管理、抓人才集聚、抓实践创新,引领创新风尚;积极吸纳科技发展最新成果,推进我军文化形式、内容、手法、技巧的创新,增强军事文化的时代感和影响力。


(执笔:高东升)


(《解放军报》2016年10月10日 07版)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