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中秋节的成语-中秋节诗词汇总

中秋节的成语-中秋节诗词汇总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2-04 11:17:29
阅读:
最新资讯《中秋节的成语-中秋节诗词汇总》主要内容是-中秋节的成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洞仙歌 · 泗州中秋作


晁补之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琵琶仙 · 中秋


纳兰性德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隻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衹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太常引 ·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绮怀(其十五)


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後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评析


「绮」本意为「有 花纹的丝织品」,後来引申为「美丽」,「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对清代诗人黄鹿菲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 黄鹿菲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笼罩着隐隐约约的感伤。这种感伤,被那种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使得诗人一步步地陷入绝望中。 首联「几回花下坐 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明月相伴,花下吹箫,美好的相遇。但是这衹是一个开始。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 第二联「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这是最让人称道的一联,是的,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衹有陪伴自己这个伤心之人。诗人是清醒的,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清醒,纔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在黄鹿菲的诗中, 所有虚幻的安慰全消失了,衹有一个孤独的人依旧保持着一种望月的姿势,思念的姿势。试想,诗人独立中庭,久久望月,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己的衣裳,打湿了自己的心灵。而这种等待的尽头却衹能是一片虚无,这种思念的幻灭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灭却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态,正是最为绝望的一种心态。第三联「缠绵思尽 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後蕉」。这句可以和李义山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相媲美。春蚕吐丝,将自己重重包裹,正如诗人自己,用重重思念将自己重重包围。春蚕吐丝尽头是茧,是死,红烛流泪的尽头是灰,是死。而死,自然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结局了。「芭蕉」也是幽怨的意象,李义山《代赠》诗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句。 尾联「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尾联同首联呼应,三五年时三五之月,自然是「几回花下坐吹箫」的往昔,而那时的美酒在今夜早已被酿成苦涩的酒。而这种苦涩是永远也无法消除的。因为,诗人无法不想念,也就无法同往昔和现实的夹缝之中突围出来。法国著名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也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黄鹿菲的七言律诗《绮怀十六首之十五》,也正是因为这种绝望而更有了魅力。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韩愈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木兰花慢 ·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纔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评析译文


《木兰花慢》词为南宋词人辛稼轩仿屈原《天问》体所作的一首咏月词,它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创造性地采用问句形式,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而别具一格,成为千古绝唱。


念奴娇 · 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评析译文


此词是南宋文学家张孝祥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 人们比较熟悉辛稼轩与苏东坡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但却较少有人注意张孝祥在苏、辛之间所起到的过渡性作用。张孝祥实际上是南宋豪放词派重要的奠基人之一。这首《念奴娇》就是广泛传诵的张孝祥的代表作。宋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这首词。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抒情诗。它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中秋节前夕洞庭湖雄伟壮阔、晴明澄澈的绚丽画面,抒写了作者光明磊落、冰肝雪胆般纯洁高尚的情操,反映了作者对投降派的蔑视。 词的上阕写湖上美景。开篇三句点地域与节候的特点,说明了这是一个接近仲秋节的、风平浪静的洞庭湖之夜。「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是词中壮丽的佳句,它形象地概括出洞庭湖广阔无涯、优美而又平静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泛舟湖上所得的乐趣。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以世间万物的主人翁而自居的思想境界。「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三句既是对洞庭湖的夜景加以补充,同时又是作者爱国抗金这一高尚人格的具体写照,暗地里还反映了作者对南宋小朝廷腐朽黑暗政治的憎恶和不满。「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两句,以虚带实,含而不露,似合而实起,引出下阕。 下阕以「应」字领起,似承而转。作者回忆起「岭表经年」的为宦生涯,并以「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来象征自己纯正无私和洁身自好,这对谗害自己的政敌,无疑是一有力回击。在结构上,它又与上阕「表里俱澄澈」的意境上呼下应。「短髮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承上,进一步抒发积郁于胸的堂堂正气,暗示出尽管屡遭谗害,环境险恶,但自己依然两袖清风,稳操航向,安如泰山。不仅如此,词人还由此而产生出一段浪漫主义的幻想。「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三句是词中传神之笔,它进一步突现出作者襟怀坦荡、识见超迈与乐观豪爽的性格,颇有居高临下,对投降派不屑一顾的气势。煞尾,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结束全篇,更觉神馀言外。 这首词画面开阔,意境优美,大气磅礴,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艺术感染力很强。其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恰当的比喻。词中用「玉鉴琼田」来形容波平浪静与水晶般透明的洞庭湖,反衬出「扁舟一叶」之中的作者人格的纯洁高尚。「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比喻词人心地纯净,俯仰无愧。二是奇特的想象。词中幕天席地、友月交风的意境固然来自现实生活,但是,如果没有充分的、大胆的想象,决不会写得如此生动感人。至于同中写到的吸江酌斗、宾客万象的境界,则纯系想象之词了。正是由于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事物写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才反映出作者强烈的爱憎与美的理想。作者正是通过想象这一心灵的眼睛去探察客观事物内部的奥秘,凭借想象这一心灵的翅膀向着理想的境界起飞。三是豪放的风格。古代描写洞庭湖的佳作层出不穷。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杜甫的《登岳阳楼》是著名的律诗,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著名的散文。它们都以自己的特点和丰富的内容而千古不朽。但就平静的洞庭湖之夜并把自己置身湖上舟中来抒发豪情逸兴的佳篇,却并不多见。这一点充分显示出作者艺术上的独创性。这首词句句有人,笔笔含情,"情以物动,辞以情发",在艺术上达到了内情与外景水乳交融的妙境。词中那种豪放的风格,也由此产生。此词是南宋文学家张孝祥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 人们比较熟悉辛稼轩与苏东坡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但却较少有人注意张孝祥在苏、辛之间所起到的过渡性作用。张孝祥实际上是南宋豪放词派重要的奠基人之一。这首《念奴娇》就是广泛传诵的张孝祥的代表作。宋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这首词。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抒情诗。它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中秋节前夕洞庭湖雄伟壮阔、晴明澄澈的绚丽画面,抒写了作者光明磊落、冰肝雪胆般纯洁高尚的情操,反映了作者对投降派的蔑视。 词的上阕写湖上美景。开篇三句点地域与节候的特点,说明了这是一个接近仲秋节的、风平浪静的洞庭湖之夜。「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是词中壮丽的佳句,它形象地概括出洞庭湖广阔无涯、优美而又平静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泛舟湖上所得的乐趣。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以世间万物的主人翁而自居的思想境界。「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三句既是对洞庭湖的夜景加以补充,同时又是作者爱国抗金这一高尚人格的具体写照,暗地里还反映了作者对南宋小朝廷腐朽黑暗政治的憎恶和不满。「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两句,以虚带实,含而不露,似合而实起,引出下阕。 下阕以「应」字领起,似承而转。作者回忆起「岭表经年」的为宦生涯,并以「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来象征自己纯正无私和洁身自好,这对谗害自己的政敌,无疑是一有力回击。在结构上,它又与上阕「表里俱澄澈」的意境上呼下应。「短髮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承上,进一步抒发积郁于胸的堂堂正气,暗示出尽管屡遭谗害,环境险恶,但自己依然两袖清风,稳操航向,安如泰山。不仅如此,词人还由此而产生出一段浪漫主义的幻想。「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三句是词中传神之笔,它进一步突现出作者襟怀坦荡、识见超迈与乐观豪爽的性格,颇有居高临下,对投降派不屑一顾的气势。煞尾,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结束全篇,更觉神馀言外。 这首词画面开阔,意境优美,大气磅礴,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艺术感染力很强。其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恰当的比喻。词中用「玉鉴琼田」来形容波平浪静与水晶般透明的洞庭湖,反衬出「扁舟一叶」之中的作者人格的纯洁高尚。「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比喻词人心地纯净,俯仰无愧。二是奇特的想象。词中幕天席地、友月交风的意境固然来自现实生活,但是,如果没有充分的、大胆的想象,决不会写得如此生动感人。至于同中写到的吸江酌斗、宾客万象的境界,则纯系想象之词了。正是由于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事物写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才反映出作者强烈的爱憎与美的理想。作者正是通过想象这一心灵的眼睛去探察客观事物内部的奥秘,凭借想象这一心灵的翅膀向着理想的境界起飞。三是豪放的风格。古代描写洞庭湖的佳作层出不穷。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杜甫的《登岳阳楼》是著名的律诗,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著名的散文。它们都以自己的特点和丰富的内容而千古不朽。但就平静的洞庭湖之夜并把自己置身湖上舟中来抒发豪情逸兴的佳篇,却并不多见。这一点充分显示出作者艺术上的独创性。这首词句句有人,笔笔含情,"情以物动,辞以情发",在艺术上达到了内情与外景水乳交融的妙境。词中那种豪放的风格,也由此产生。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评析译文


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水调歌头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评析译文


此词作于神宗熙宁九年(西元一〇七六年)。当时,东坡为避开汴京的政治风波而在密州做官,其唯一的亲人弟弟子由则远在齐州任掌书记。中秋之夜,处在政治上失意及与亲人离别之中的东坡,不免有感于怀,故作此词。 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子由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作上阕反映执著人生,下阕表现善处人生。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东坡词的典范之作。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评析译文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出自《全唐诗》。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