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周国平经典语录-周国平: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七条教育箴言

周国平经典语录-周国平: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七条教育箴言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2-18 18:57:16
阅读:
最新资讯《周国平经典语录-周国平: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七条教育箴言》主要内容是周国平,学者,哲学家,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下面,让我们一起重温周国平老师的《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七条教育箴言》,一起领悟——何为教育?教育究竟何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教育就应该为促进内在自由、产生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创造条件。-周国平经典语录,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周国平,学者,哲学家,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


下面,让我们一起重温周国平老师的《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七条教育箴言》,一起领悟——何为教育?教育究竟何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教育就应该为促进内在自由、产生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创造条件。如果只是适应现实,要教育做什么!


——周国平



何为教育?教育究竟何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古今中外的优秀头脑对此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


我发现,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


现在我把我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列举出来,共七点,不妨称之为教育的七条箴言。


它们的确具有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质,既简明如神谕,又朴素如常识。可叹的是,人们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宁愿相信各种艰深复杂的谬误,忘掉了简单的常识。


然而,依然朴实的心灵一定会感到,我们的教育多么需要回到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


1 教育即生长


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这个论点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作了进一步阐发。“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


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


比如说,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特别反对用狭隘的功利尺度衡量教育的。人们即使似乎承认了“教育即生长”,也一定要给生长设定一个外部的目的,比如将来适应社会、谋求职业、做出成就之类,仿佛不朝着这类目的努力,生长就没有了任何价值似的。


用功利目标规范生长,结果必然是压制生长,实际上仍是否定了“教育即生长”。


生长本身没有价值吗?


一个天性得到健康发展的人难道不是既优秀又幸福的吗?就算用功利尺度衡量,这样的人在社会上不是更有希望获得真正意义的成功吗?


2 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


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用外部功利目的规范教育,无视生长本身的价值,一个最直接、最有害的结果就是否定儿童期的内在价值。把儿童看作“一个未来的存在”,一个尚未长成的大人,在“长大成人”之前似乎无甚价值,而教育的唯一目标是使儿童为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好准备,这种错误观念由来已久,流传极广。


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仅仅是另一个阶段的准备。


尤其是儿童期,原是身心生长最重要的阶段,也应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


然而,今天的普遍情形是,整个成人世界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到功利战场上拼搏。


我担心,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在若干年后的社会上,童年价值被野蛮剥夺的恶果不知会以怎样可怕的方式显现出来。


3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


而非适应现实


这是西塞罗的名言。今天的情形恰好相反,教育正在全力做一件事,就是以适应现实为目标塑造学生。人在社会上生活,当然有适应现实的必要,但这不该是教育的主要目的。


蒙田说: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孔子也主张,学习是“为己”而非“为人”的事情。


古往今来的哲人都强调,学习是为了发展个人内在的精神能力,从而在外部现实面前获得自由。


当然,这只是一种内在自由,但是,正是凭借这种内在自由,这种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那些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对于改变人类社会的现实发生了伟大的作用。


教育就应该为促进内在自由、产生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创造条件。


4 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


要浪费时间


这句话出自卢梭之口,由我们今天的许多耳朵听来,简直是谬论。然而,卢梭自有他的道理。如果说教育即生长,那么,教育的使命就应该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是最好的环境?


第一是自由时间,第二是好的老师。


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在希腊人看来,学生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


卢梭为其惊世骇俗之论辩护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到了大学阶段,自由时间就更重要了。说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就精神能力的生长而言,更是如此。


5 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


剩下的才是教育


我最早在爱因斯坦的文章中看到这句话,是他未指名引用的一句俏皮话。随后我发现,它很可能脱胎于怀特海的一段论述,大意是: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背的细节,剩下的东西才有价值。


知识的细节是很容易忘记的,一旦需要它们,又是很容易在书中查到的。假定你把课堂上所学的这些东西全忘记了,如果结果是什么也没有剩下,那就意味着你是白受了教育。


那个应该剩下的配称为教育的东西,用怀特海的话说,就是完全渗透入你的身心的原理,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一种充满学问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就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


按照我的理解,通俗地说,一个人从此成了不可救药的思想者、学者,不管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再也改不掉学习、思考、研究的习惯和爱好了,方可承认他是受过了大学教育。


6 大学应是大师云集之地


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生长


教育的真谛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育智力活动的习惯、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这些智力上的素质显然是不可像知识那样传授的,培育的唯一途径是受具有这样素质的人的熏陶。


大师在两个地方,一是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另一便是在大学里,大学应该是活着的大师云集的地方。


正如怀特海所说:大学存在的理由是,拥有一批充满想象力地探索知识的学者,使学生在智力发展上受其影响,在成熟的智慧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否则大学就不必存在。


今天的大学争相标榜所谓世界一流大学,还拟订了种种硬指标。其实,事情本来很简单:最硬的指标是教师,一个大学拥有一批心灵高贵、头脑智慧的一流学者,它就是一流大学。否则,校舍再大,楼房再气派,设备再先进,全都白搭。


7 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


这是罗素为正确的师生关系规定的原则。他指出,一个理想教师的必备品质是爱他的学生,而爱的可靠征兆就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如同父母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样,感觉到学生是目的。


教师个人是否爱学生,取决于这个教师的品德。要使学校中多数教师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则必须建立以学生为目的的教育体制。


我赞同爱因斯坦的建议:给教师使用强制措施的权力应该尽可能少,使学生对其尊敬的唯一来源是他的人性和理智品质。


与此相应,便是扩大学生尤其研究生的权利,在教学大纲许可的范围内,可以自由选择老师和课程,可以改换门庭,另就高明。考核教师也应主要看其是否得到学生的爱戴,而非是得到行政部门的青睐。


声明:本公众号尊重原创,素材来源于网络,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