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组名和口号-队伍要想壮大“口号”太重要,看这个人:因一句口号直接当了皇帝

组名和口号-队伍要想壮大“口号”太重要,看这个人:因一句口号直接当了皇帝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1-28 02:19:09
阅读:

“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句歌谣在当时广为流传,难道就没有人去质疑吗?李自成部队是怎么样发展到百万之众的?难道他真的是无恶不作吗?


其实,闯王的起义并非的一帆风顺的,在农民军进驻河南后,就曾陷入过一段较长的低迷期。


因为,刚刚被明军打败,起义军被打得七零八落,李自成麾下兵源不足。为了扩充实力,李自成的军队沿着伏牛山向北开拔,因为,这一带地形复杂,道路崎岖,很少有老百姓住在附近,只有些无业散民住在山中。


同年十二月,闯王拿下包括伊阳在内的三个县城,并且,迅速抵达洛阳城西的宜阳。宜阳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不但仅靠洛河,且两面环山,有山水两层天然屏障。明朝知县唐启泰负责当地防务,闯王命令部下爬上宜阳南方的锦屏山,从山上俯瞰城内的军队配置。


在探明敌情后,李自成命令士兵对该城发动突袭,在极短的时间内打败了守军,战场上俘虏了知县唐启泰,李自成当即将其游街问斩,并且,向老百姓表示:“闯王的军队不会杀平民,只会杀官员。”三天后,闯王军继续进发,围攻永宁。


经过长达三天的激战后,农民军的大炮打开了城墙,城中监狱中关押的囚犯发起暴动,与李自成军里应外合,引导农民军架设云梯进入城内,打赢了这场仗。战争结束后,当地知县以及明万安王皆成了阶下囚,连同永宁的乡绅土豪几百人一并被押上刑场,过堂后逐一问斩。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洛阳周围的大小城镇均被李自成打下,农民军将洛阳重重围困。洛阳一直是豫西重地,明福王的王府就在洛阳。


福王是神宗与郑贵妃的嫡子,因为母亲的缘故颇受神宗重视,自幼便受到万历皇帝的偏爱。按照神宗的意愿,原本打算培养福王朱常洵成为太子。可是,当神宗提出这个建议时,满朝都是反对声音,神宗碍于祖宗制度和舆论压力,不得不妥协,令立大儿子朱常洛为太子。


因为这场立储事件中,皇帝与群臣发生矛盾,所以,在其后发生的梃击案、红丸案中,朝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宫廷内斗中,致使文武百官无暇顾及朝政,天下大乱。为了弥补未能成为太子的朱常洵,神宗时常给这个儿子额外的优待,不但不顾群臣反对对其大行封赏,对朱常洵的无理要求均无条件应允。


有了父亲的宠爱,朱常洵不但坐拥大量的田产庄院,还负责当地的食盐贩卖,洛阳所有商税均被福王收入囊中。此外,在朱常洵大婚之际,神宗为儿子准备了三十万两黄金来筹办婚事,在洛阳翻修王府,比其他儿子的王府多花了十倍的经费。朱常洵希望父亲能赏给他四万顷良田,由于,洛阳根本没有那么多闲置的田产,神宗不得不将赏赐减半。


福王来到洛阳后,洛阳人民陷入到前所未有的暴政之中。


朱常洵命人四处强行圈地,霸占百姓田产,千方百计从农民手中克扣钱粮。相传,福王府中的粮仓装满了粮食,朱常洵任由粮仓中的粮食发霉腐烂,也不布施救济平民。当时,正赶上豫西地区爆发灾荒,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朱常洵眼睁睁的看着数不清的饥民饿死在自己的封地中,也不愿拿出半斗米赈济灾民。


福王的所作所为激起了当地民众的不满,老百姓都盼着闯王能够早日打下洛阳。李自成响应民众号召,着手准备攻城,1641年,李自成的军队在豫西逐渐壮大,南京兵部尚书觉得洛阳危如累卵,便给朱常洵写了封信:


“洛阳爆发了前所未有的三年灾荒,村镇之中的老百姓九死一生,城里的民众易子而食、杀人而食,到处都有土匪流寇的踪迹,加上,这批流离失所的灾民不断投入李自成的麾下,使李自成的军队势如破竹,将洛阳周边城镇全部攻占。如今的洛阳城虽然驻扎着两支明军精锐,但是,他们并没有充足的粮饷,你看城墙上的守军饿得像饿鬼一般,洛阳城已守无可守... ...”


与此同时,他希望朱常洵能联络河南巡抚,从河南搬来救兵巩固城防,还希望朱常洵能替自己的封地考虑,拿出一部分钱粮来养活守军赈济灾民。吕维祺以宜阳、永宁两地被攻陷的失败作为教训,希望福王能引以为鉴,两个地区的乡绅土豪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盘剥百姓、奢靡度日,遇到灾情一毛不拔,根本不伸出援手,最终,落得城破人亡的下场。


朱常洵却根本听不进这番肺腑之言,只是一心一意的做守财奴。


几十万农民军兵临城下,严阵以待。洛阳城内的守军则兵分四路,分别防守四座城门。由兵备副使王胤昌负责西门,知府冯一俊负责南门,知县张正学负责东门,通判白尚文负责西门,总兵王绍禹则带着一支队伍四处巡游补位。


虽然,明朝守军做出了完全准备,但是,由于军队缺少粮饷,士兵毫无士气。城里的士兵不论军官小卒都抱怨道:“王府里有成千上万的金钱,酒肉粮食多得发霉,却让我们饥肠辘辘死在贼人手里。”十八日一早,镇守在洛阳东关的两员守将表示要出关应战。


之后,他率众开城前进到七里河,直接投降了闯王军,临阵倒戈。没过多久,李自成便亲率军队向洛阳进发,一路旌旗招展,士气震天动地。经过一天一夜的拼杀后,李自成的探子获知东城的守军战斗力高涨、布防严谨易守难攻,而西北城门的明军则士气低迷,缺乏作战能力。


有了这些情报,李自成胜券在握,当即变更了前进路线,由兵分四路分别攻城,改为集中兵力进攻西北城门。负责镇守洛阳西北角城墙的正是总兵王绍禹,这个家伙平日里十分腐败,克扣部下粮饷,手下的士兵根本不想替他卖命。


眼瞅着农民军兵临城下,西北角的守军相互通气,临阵倒戈,将王荫昌五花大绑丢在城楼上,放火烧城,将北门大开配合农民军。就这样,闯王带着军队涌入洛阳城,城里的老百姓就像是迎接亲人一样,簇拥着拱卫李自成进城。


第二天凌晨,李自成正式宣布攻占洛阳。此时朱常洵无路可逃,只能逃进迎恩寺中躲避,与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一起被农民军捆到李自成帐下。


在见到李自成后,朱常洵对吕维祺求救道:“吕先生一定要救我一命啊!”吕维祺苦笑着说:“如今我也自身难保。”吕维祺劝福王说:“不要忘了自己是皇亲国戚,切不可向贼人屈从。”此时,懦夫一样的朱常洵哪里还记得自己是皇帝的亲叔叔,在见到李自成后面如筛糠,趴在地上不停的磕头求饶。


李自成坐在大殿上提审朱常洵,对其怒喝道:“你贵为福王,手里有数不清的财富,洛阳发生灾荒时,你不肯拿出一分钱救济灾民,你就是个懦夫。”说罢,命人将其按在地上痛打四十大板,又把他的脑袋砍下来示众。出身草根的农民军对福王咬牙切齿,将他的尸体砍成肉泥,伴着鹿肉做成肉酱下酒分而食之,将其美其名曰为“福禄酒”。


然而,之前出土的朱常洵圹志,却打破了这个长期被人们信服的福王尸体被做成“福禄酒”宴的传统说法。上面记载了李自成起义军攻克洛阳城的日期及处死福王朱常洵的经过:“大明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日,突有流贼数万攻陷府城……王独挺身抗节,指贼大骂,慷慨激烈,与城俱亡。”还有“刚肠浩气,虽死犹生”等美化福王的内容。


虽然,福王死的时候不至于“刚肠浩气,虽死犹生”,但是,根据《明史》和《圹志》的记载,显然,与朱常洵被活活煮成人肉汤的稗官野史不符,福王被义军杀害后,尸体仍存。也就是说,“福禄酒会”是民间杜撰的故事。


李自成在审问吕维祺时,闯王说道:“吕上书今天向朝廷请求援兵,明天又向朝廷请求粮饷,想要将我们诛杀殆尽。现在,我们的处境截然不同,你又作何打算呢?”第二天,农民军在城西周公庙举行集会,将一众官绅砍头示众,大快人心。


李自成攻陷洛阳后,总共俘虏了明朝士兵三千余人,缴获了一大批装备辎重,使农民军的装备焕然一新。查抄了福王府后,李自成获得了无数金银财宝和粮食,闯王并未独吞,而是张贴告示赈济灾民。洛阳附近的灾民听说这件事后,纷纷赶来洛阳求食。


有了李自成的先例,各地灾民纷纷效仿,他们杀掉官吏,打开官府粮仓。李自成在洛阳总共获得了几万石的粮米,以及几十万金钱,其他无法估价的财物更是不计其数。李自成命令农民军留下其中一小部分作为日后行军的粮饷,其余全都分发给当地的穷苦难民。


自此,他在老百姓中的声望更是水涨船高。


攻陷洛阳是李自成起义生涯中的关键节点,洛阳城破,天下皆惊。有了充足的粮饷装备以及穷苦百姓做后盾,闯王军在极短的时间内直逼开封河朔,各地向朝廷求援的奏折像是雪花一样传入京城。满朝文武愁眉苦脸,崇祯皇帝气得发抖,下令将洛阳幸存的几员守将全部问斩知罪。


吃不饱饭的老百姓,在听说李自成的部队不纳粮后,纷纷群起响应,投身行伍。没过多久,李自成就有了雄兵百万,成为他颠覆明朝的主力。并且,他更是提出了“均田免赋”口号,即:民歌之“迎闯王,不纳粮... ...”。


可以说,“均田免粮”,这既是农民军的起义口号,又是一项政治纲领。这项政策客观上满足了人民对土地的渴望,因此,起义军深得人民拥护。在“割富济贫”,平均分配社会财富的呼声中,起义队伍迅速壮大起来。


据史籍记载:“远近饥民荷旗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自是而后,所过无坚城,所遇无劲敌,诸将皆望风走。即秉钺者以名节自许,不过以身予敌而已矣。”


之后,李自成攻破潼关,杀死孙传庭,占领陕西全省。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定都西安,建国号“大顺”,改元“永昌”。


参考资料:


【《明史·卷三百九·李自成传》、《圹志》、《中国通史》、《闯献发难》】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