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自机成语-深扒:投一万丢八千,被农夫、娃哈哈们讲出新高度的自贩机

自机成语-深扒:投一万丢八千,被农夫、娃哈哈们讲出新高度的自贩机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10 22:58:35
阅读:

家乐福卖了,和大润发卖了的时候一样,整个零售圈震动,虽然,这被认为是“发展的必然”。与这些“大块头”命运相反的是,便利店甚至是更小的自贩机却越发活跃了起来。从几年前入局的农夫山泉、娃哈哈的兄弟公司宗盛;到今年新晋级的香飘飘以及华彬集团,看起来越来越热闹了,可实际上呢?


文 | 橘子


01 、静水深流


与快消企业而言,这两年做自动贩卖机项目似是一种潮流。不同的是,早年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夫)低调进入,后来的企业逐渐高调,动静最大的莫过于华彬快速消费品集团(以下简称:华彬),声称要做市值千亿级的公司。


5月末还热热闹闹做计划、“搞研究”的华彬在6月末却选择了“压货”,且 “压死了无数经销商”。至于自贩机,“没声音了,3季度的重点工作只字没提”。


同样安静的,还有4月就被曝出要做自贩机的香飘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飘飘)。对项目进展,其高管称:“在进行中,因风格比较保守,没有大动作之前,不会主动宣传”。


再来,就是旺旺集团了。虽然其最新披露的财报也提及了这个项目,但有消息称,目前也就在国内几个城市重点推进,“不过几千台机器”。


要论规模,大抵还得说是与娃哈哈有“关系”的杭州宗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宗盛;注册信息显示: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担任该公司董事)和农夫了。虽然,这个规模也只是相较而言。


坏消息是,“农夫和娃哈哈都赔钱……”


虽然,宗庆后并不是宗盛的董事长,但快消圈儿的人还是习惯将宗盛称为“娃哈哈”。接近农夫和宗盛的消息人士,否认了赔钱说,但对二者的前路没有表现出较强的信心。


在农夫的官方回复中,忽略了是否赔钱的问题。对于项目的具体情况,其是如此表述的——


农夫山泉于2014年开展自贩机项目试点,并从2015年开始大力推进。近年来,公司通过自有员工资源、经销商资源、社会资源等多种途径,着力自贩机的网点开发,农夫山泉于全国范围内投入运营的自贩机早已远远超过两万台。


有关农夫自贩机的数量,官方版和江湖版是有些差异的。


业内的消息是,农夫目前的自贩机数量不足两万台。“今年上半年都没怎么跟生产厂家订购机器,更多是在做调整。将以往一些点位不好的机器调回来重新选位置。”有消息人士称。


江湖传闻,彼时,农夫从当年的广告投入中拿出7亿元投了自贩机项目,至于团队、物力、给经销商的政策,就不能一一细数了。而有关7亿,农夫的官方回复也选择了“忽略”。


而宗盛的当下,就更不一般了。


初识宗盛,在今年3月的春糖。因为娃哈哈很少参与春糖,所以挂有娃哈哈字样的展位特别拥挤。可挤近了才发现,“娃哈哈要做自贩机?”






当然,宗盛是有露出的。其宣传页显示,宗盛由宗庆后和宗泽后共同投资成立,以自动售货机、无人商超、社区经济智能终端为载体,以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信息技术为手段,协助快消企业向新零售转型。截止2019年2月,宗盛已经面向中国各省地区,铺设智能终端30000台。不仅如此,其还强调,10年内要投资200亿,在全国投放100万台……


可现实是,2019年初,宗盛第一批做自贩机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几乎全部离职。有些甚至“伤心欲绝”不想重回行业。


“起步虽晚一些,但操盘手却是国内较早从事自贩机行业的实力派职业经理人,宗盛少走了很多弯路。最猛的时候,一年时间铺到市场的机器就达2万台,这在国内,是少有业绩。”一知情人士说,“他们当时是拼命干啊……可惜了,真可惜了。”


目前,宗盛在市场上的机器也就1万台左右,有些被经销商退回到仓库的机器得寻找新的人、新的点位。至于是否赔钱,最初是没有的,项目进行期间,公司也拿到了一笔融资,眼下的境况看上去虽不太好,但“内部效益不错,是家成功的公司……”




02 、各有不幸


好公司从来都有趋同点,而不好的公司,也各有各的不幸。


相对于各家快消公司在自贩机项目上的平静,江湖上从来都不缺它们各自“不幸”的故事。比如,“机器没了”。


农夫做自贩机的团队是自己的,点位主要依靠农夫的经销商。起初,投向某区域市场的一批机器就没了,找不到了。


“好像是当废铁给卖了,都不知道谁卖的……机器投放到那边,市场负责人不收押金、不签合同、也没有点位租金。”上述知情人士称,比起丢机器,那些投的点位不好,月收入几十块,甚至投错了点位需要重头再来的,都不叫事儿。


然而,宗盛丢机器的事儿,更悬。


因为有娃哈哈的背书,宗盛的自贩机项目,没少依赖娃哈哈的经销商们。当然,宗庆后也给出了很好的支持政策。可宗盛的实际老板宗泽后,给经销商定了一个部分饮料的销售款不予结账只能换货的政策,可是,经销商想要的是真金白银,于是,挤兑之下,有人“自发”将宗盛自贩机的“主板”换了。


后果是:售出的产品和交易的金额宗盛监控不到。几乎“一夜之间”,宗盛在南方某市场丢了几千台机器。


还有省级市场的经销商,并没有其他渠道,只做自贩机项目,但销量大到吓人——圈里人都知道,这样的操作套路是,有补贴政策的产品根本不放在机器里卖,全部流向市场用来串货了。无奈之下,该省级市场的负责人只能选择更换经销商。


旺旺,是这其中一个令业内人唏嘘的公司。


和农夫、宗盛不同,旺旺的自贩机除了饮料还有零食,这除了差异化也确实满足了部分有零食需求的消费者。可是,旺旺自贩机项目的进展一直不温不火,让人“看不清”它想怎么做。比之更糟糕的是,某些关键岗位的人,或已出现问题。


和农夫、宗盛一样,为了项目推进,旺旺也会给运营商一定的补贴。它们也想了好几种操作模式,可某地区的负责人要求运营商将公司的补贴“分他一部分”,而这,相当于私下收回扣。


“一个公司的发展还取决于用什么样的人,如果人用的不好,可能会导致整个盘子都输掉。”前述消息人士称。


在他看来,旺旺的食品较多,还是蛮适合做自贩机的,几乎没什么人跟他竞争食品这一块儿。未来,就看它如何发挥优势,怎么跟现有的运营商合作,开发点位了。


如此看来,“保守”的香飘飘,倒也算幸运。没想好怎么走,总比乱走或者走错了强。


前述香飘飘的高管称,从国外发达国家来看,自动贩卖机项目,厂家是一定都要做的。不过,香飘飘想走一条不同的路,想规避更多风险,拓展出一种多赢的局面。未来,机器里应该可以加入其他公司的产品。作为厂家,也总要为自贩机的经营者考虑,得让他们赚到钱。


至于做自贩机项目的初衷,该高管表示,先拓展渠道,后寻找利润增长点。


对于初衷,想来各家公司都不太一样,但因此获益总不会例外。在农夫官方看来,快消企业做自贩机有一些运营商并不具备的优势。


“事实上,纯粹运营自贩机并不是一个暴利行业,行业内竞争也异常激烈。由快消品企业直接运营自贩机,优势在于售卖的是自有产品。企业拥有产品品牌、品质、供应链等核心竞争力,而这些恰恰是纯粹的自贩机运营商所不具备的。”农夫在其官方回复中表示。


03 、从0到1


事实上,在不同人眼中,快消企业热衷自贩机的动机是不同的。“被逼无奈的渠道建设”是其中之一。


在国内,自动贩卖机并不是新生事物。早在一八那几年就有专业运营自贩机的公司。十几年前,百事可乐通过一家只有两万台机器的自贩机运营公司,就能实现年销售1亿-2亿的业绩。


于是,第一批有“觉悟”的快消公司选择了买断。为了避免和其他竞品在自贩机里厮杀,它们选择和大的自贩机运营公司签署买断协议。而近年来,互联网、移动支付方式的改变,让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随之改变。于是,第二批有“觉悟”的快消公司,如农夫,选择了自建渠道。


“一定意义上,这是快消企业对争夺终端的一种救赎。”有观点认为。


在零售圈有多年大企业高管经历的“超市老万”,也在2017年撰文表示,传统零售客流正在“被打劫”……文中,他提出了碎片零售化时代;关注到了相对封闭的碎片化购物场景;并认为在获客成本不断高涨的情形下,“低成本、高流量”的消费者来源,依然在线下。


在他看来,自动贩卖机,恰好是“时间上的空白点”——为了摊薄经营成本,大卖场开始推行在晚上关店以后在卖场门外、停车场放置自动贩售机进行补充型销售,同时,在机场、地铁站、医院、公园、学校等高人流量高租金的地点,也会出现大量的自动贩售机。


数据显示,国内在2012-2016年,自动贩售机保有量翻了近4倍(达到近20万台,年销售额7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在25%以上,并仍保持上升态势,超过了绝大部分零售业态。预计在2020年自动贩售机的保有量会达到110万(2017-2020年CAGR年复合增长率+55%),年销售额会达到440亿元(2017-2020年CAGR+56%)。


“超市老万”还在文中强调,弹丸之地的日本自动贩售机保有量在2016年为500万台,相比之下在我国还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可是,“有主业还干售货机的公司有几个业绩好的?包括上市公司。”一资深行业人士表示,主业亏损,拿个热点讲故事或试图找机会。


遗憾的是,不论前景几何,机会能不能被找到,渠道能不能建好,甚至能不能成为快消企业新的获利点……现实依旧残酷。


“这个行业为何迟迟没有爆发?就是利润太薄了。”曾做过操盘手的行业人士称,早年,自动贩卖机是个重资产行业,这几年好点了,机器可以租,变轻了,但利润并没有变高。显然,农夫经过几年的摸索,已然认识到了这一点。


在他看来,不论谁做,自贩机行业越不过去的几个成本是,机器的采购成本(现在可以租机器,也可称之为租赁成本)、折旧成本、点位租金。这几大成本几乎都在上涨,尤其是一些相对封闭的点位租金。


换言之,成本不断攀升的当下,机器收入的毛利并没有变。当然,对快消企业而言,可能要考虑更多的是“占位”抑或是“品牌露出”。


对于行业机会,他也认可。但眼下来看,“不论是快消企业还是运营商,都还处在从0到1的过程里,这个过程很痛苦”。


行业里被认为做得很好的自贩机运营公司,也没有大几万的机器投放规模。规模不够,成本就无法摊薄,赚钱就变得很难。如果某家公司的投放规模达到了100万台,那,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不论热闹还是平静,未来的自贩机行业应该还有很多好故事,但也由衷希望这些好故事也能变成好利润。


采访、撰文:橘子


本文原创、首发于今日头条快消、微信号食品头条,欢迎关注我们,参与社群对话、讨论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