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诸葛亮弹琴歇后语-漫话三国01:星落秋风五丈原——漫话诸葛亮(一)真实与虚构

诸葛亮弹琴歇后语-漫话三国01:星落秋风五丈原——漫话诸葛亮(一)真实与虚构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4-05 12:44:43
阅读:

【中原得鹿不由人:历史篇】


七忘斋文化随笔 · 《漫话三国》第 1 话(修订重发)


星落秋风五丈原 ——漫话诸葛亮 (一)真实与虚构

作者:七忘斋主人



身未升腾思退步,
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 星落秋风五丈原。

——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尽管我对诸葛亮不是那么欣赏,但是,这个"漫话三国"系列的灵感,来自于孔明,姑且从他谈起……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又称“伏龙”,初躬耕与南阳,以待天时明主;后因刘备三顾草庐,殷勤邀请,便出山辅佐;初用兵于博望,大破夏侯惇;为联吴抗曹,舌战群儒;在赤壁,草船借箭,借东风;后辅佐刘备定荆州,气死周瑜;取西川,奠定三分;南征反叛,七擒孟获;北伐中原,六出祁山;最终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



天水关孔明收姜维


  可是以上又有多少真实可言呢?如果你翻翻史书,会发现大部分出彩的地方全是《三国演义》编造的。真实的孔明,不能说没有才干,但即使对他称赞有加的《三国志》作者陈寿,也不得不说他 “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附录】

必须明确的是,《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很多情节都是虚构的,尤其是那些突显他智慧的情节,几乎全部是虚构。现将虚构的情节段落总结如下(有些不好确定,或者虚实混合的,则不予列出;有些情节属于张冠李戴,本非诸葛亮之功劳,则也属虚构):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即“火烧博望”。据说这本是刘备自己指挥的一次战役)


第四十回 诸葛亮火烧新野(完全虚构的战役)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第四十五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即“草船借箭”。据说这也是别人的一次战绩)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即“借东风”)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即“华容道”)


第五十一回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五十五回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孔明三气周公瑾(以上三回即“三气周瑜”。历史上周瑜的才能要胜过诸葛,为人也有气量)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此役诸葛亮在后方,前线的谋臣主要是法正) 第八十四回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八十五回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七回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驱巨善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以上四回即“七擒孟获”。历史上蜀军对待南蛮的方式,主要是镇压,并未真正获得当地的民心)


第九十三回 武乡侯骂死王朝(历史上王朗是个脸皮很厚的人,情商比诸葛亮高得多)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完全虚构的战役)


第九十五回 武侯弹琴退仲达(即“空城计”。此情节的创作灵感可能来源于赵云的一次战绩)


第一百回 武侯斗阵辱仲达


第一百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第一百四回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由以上总结可知,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在用兵方面,实在乏善可陈。


  确切地说,不仅用兵于一线非孔明擅长,他的治国方略、用人之道、精神性格,都是有明显问题的……他错用马谡,埋没魏延,用人标准过于苛刻,宁用顺从而平庸者,不用个性而才干者,导致蜀国人才匮乏。他连年兴兵,劳民伤财,明知不可胜,却固执己见;既出兵,又不敢用奇,总是和司马懿四平八稳地对耗,最终自己也磨不起,死掉了。


  在刘备错误地征讨孙权时,他也没有能力劝阻。他对后主刘禅,未能培养其能力,反而自己独揽大权,不仅完全忽视这个皇帝的意见,甚至任何反对北伐的意见都听不进去……


  以上这些,在近些年的各类研究和杂谈中,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了。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唐国强塑造的孔明


  但是,《三国演义》把诸葛亮写得那么神,基本不写他的缺点,这不是诸葛亮自己的愿望,而是后人强加的。这也正是《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败笔。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一针见血地指出,《三国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但我看,最大的败笔还不在于编造了这些故事,真正的问题是整个小说里面,诸葛亮的形象是前后脱节的……


  如果你一直编下去,诸葛亮用兵如神,北伐成功,兴复汉室,最后拂袖而归,好像今天玩的《三国》游戏一样,那也还自圆其说。偏偏《演义》的后半截,诸葛亮的形象又变得忠于历史了,东风也不会借了,火也不会放了,刘备也不听他的了,他拿司马懿也是毫无办法……你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说孔明有几粒仙丹,后来因为吃光了,就变得平庸了?



武侯弹琴退仲达


  光是因为这一点,我就始终觉得,《三国演义》和“四大名著”里面的其他三部,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尤其是《西游记》和《红楼梦》,因为摆脱了说书的本质,而更加成功地塑造了主要人物的形象。可以说,《三国》被归入“四大名著”,完全是沾了这段历史本身精采绝伦的光。


  可是不得不说,因为《三国演义》的胡编乱造,历代的多数百姓已经渐渐不知道历史真相,而只知道那个虚构的诸葛亮;再加上封建统治者的推波助澜,诸葛亮就被捧上了天。


  渐渐地,诸葛亮成了忠臣贤相的代表,成了智慧的代名词,成了歌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时你大约第一个想到的人物。更不用说,在正史或野史中,诸葛亮还发明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八卦阵、连弩、木牛流马、孔明灯、馒头之类的……


  为了公平、公正,我不得不强调,现在我们通常看到的《三国演义》的版本,是毛氏父子(毛纶、毛宗岗)修改后的,并非罗贯中的原著。相对罗贯中而言,毛氏父子可以说是把胡编乱造的精神进行到底……



马连良先生在京剧《借东风》中塑造的诸葛亮


  可喜的是,今天,21世纪,中国的百姓不再那么被蒙蔽了。各种节目和书籍,对诸葛亮,有了更加真实的披露,更加客观的评价。但是,不管诸葛亮是不是真地有那么崇高,这并不妨碍我们歌颂忠诚、奉献与智慧。


  说到这里,也许本文就可以结束了,可实际上我还有很多话要说……


  为什么还要继续呢?因为,我觉得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仍旧是过于高大了,即使人们知道了真相,依旧摆脱不了过去那些种种印象——这也是小说的一种魔力。


  不仅在中国,在日本,人们也极其崇拜诸葛亮——不仅有人写过长诗来悼念他,在日本人做的游戏里,也把他的各项指数定得老高,并且那些游戏还用着《三国志》而不是《三国演义》的名字……


那么,有没有人可以理解、体味,一个真实的,走下神坛的诸葛亮呢?


(待续)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