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养心语录-学会养心,精气自盈

养心语录-学会养心,精气自盈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0-04 14:54:24
阅读:
最新资讯《养心语录-学会养心,精气自盈》主要内容是来源:正心正举公众号文丨南鸢 爱打太极的人身体都不会太差,我们经常会在公园里看到有鹤发白衣的老人打太极的,或是练气功的,待他走后,站在他练功的地方,会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气场,仿佛周边的花花草草,石桌石凳也都蕴涵了一股浑厚、镇定之气。这种“气”真的存在吗?它到底是什么“气”?-养心语录,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来源:正心正举公众号


文丨南鸢






爱打太极的人身体都不会太差,我们经常会在公园里看到有鹤发白衣的老人打太极的,或是练气功的,待他走后,站在他练功的地方,会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气场,仿佛周边的花花草草,石桌石凳也都蕴涵了一股浑厚、镇定之气。


这种“气”真的存在吗?它到底是什么“气”?




内观己心


我们常说“养精蓄锐”,指得就是保持好的精气神,这样不仅使人显得更年轻,待人做事各方面也会更顺畅、更和谐。


正如《道德经》中所言:“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刚出生的孩子筋骨都还是柔软的,但拳头却总是紧握着的,整天地哭嚎嗓子却不哑,这就是精气足的表现。


如何养“精气”?


所谓“精气”,其实也并非那般玄之又玄,人人都具有。


对这一词穷本溯源,亦可追溯到《管子》,它是对老子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之“气”的进一步细化。


道就是精气,也称为灵气,是最纯的气。


那么,精气又从何而来?


《管子·内业篇》里说:“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 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


人不是凭空而来的,人生于天地之间,由天地之气构成,人的精气也是从天而来。当时的人认为,天的“气”是最纯澈的,所谓“精也者,气之精者也”。


《黄帝内经》里也有写到这种精气的构成:“在天为气, 在地为形, 形气相感而化。”


“精气”之“气”说的并非精神之气,“精”是重在言纯。所以它是物质性的,不能因为它太过精细,不为肉眼所见、不为身手所触,就将其视为精神性的。




随着成长,成人的这种气就会被分散,后来人喜欢通过练气功来养气,“精气说”就是气功的理论原理。


除了练气功之外还有其他更简易的找回精气的方法吗?


有,只要静心寡欲即可。


心,在古人思想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


——《管子·心术》


其他的四肢五官无不在心的统领下完成它们的职能,所以一切修养、修行的源头都在于对心的认识和控制。而心需要在静中才能认识自己与外物,心也只有在平静之中才能正确地思考。


如何使心静,又如何学会正确地认识?《管子》中谓之“静因之道”。


外察世界


“静”即是内心平静,以及静以外观。


《管子》中的许多思想来源于道家,尤其是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思想主静、善柔,因为柔弱才能胜刚强,致虚极守静笃。


《道德经》里有言:“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管子》里也认为追求心静在于“静则得之,躁则失之”、“静则能制动也”。


要养精气,只有在静中才能守住它,而躁动只会驱散它。


荀子的“虚壹而静”之“静”与此同理,“静”指的是心静,荀子认为人的心就像一盘水,端端正正地不要去摇晃它,那么渣滓、浊物就会自然沉淀。这些渣滓、浑浊之物是指那些不必要的欲望。


“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即是说,心没有不动的,除了躁动,人心之动也在于思虑,但这种心动是可控的,并非胡思乱想之动。


启迪多元思维


那何谓“因”?


这里的“因”并非“因果”的“因”,而是“因循”。


《管子·心术》 篇说:“无为之道,因也。因也者,无益无损也,以其形因为之名,此因之术也。”


“因”之 “因循”,重在无为。“无益无损”,即是就事物原来的状态顺其发展,不以主观为其增加或减少。


所以“因”说的是因循事物本身原来的发展趋势,跟随自己内心原来的方向行事,不过分干预,不主观臆断。


“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舍己”即撇开个人成见,以认识的对象为主要依据,“为法”即以客观事实为认识的准绳。


正心正举


静下心来,人才能认识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所需,而不为过多的欲望所干扰。才能“毋先物动,以观其则”,即更清晰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


《管子·内业篇》又有言:“守敬莫若静。内静外敬,能反其性,性将大定。”


对内守静,才能对外有敬,这样才能恢复精气,精气才能安定。


精气说的养生论的原理即是认识到心的统帅作用,由心入手,来守静养气。不为自己主观意见干扰,认识事物,因循事物原理。才能静思寡欲,舍弃己见,复归于虚的境界。




拨迷见智


除了养生之外,精气理论也被统治者用于治国安民。比如汉朝初期采用的“黄老之术”。


《管子·心术上》:“心术者,无为而制窍者也,故曰君。”


同样地,心术的统领作用相当于君主对百姓的统治。但是这种统治在于“无为”。即是前面所讲的“静因之道”。


“心术者,无为而制下也。”“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


在暴戾的秦朝统治下,百姓早已精疲力尽、苦不堪言,这时贤明之君就应该放任百姓生产,减轻苛捐杂税。让老百姓做自己喜欢的事,“因循”他们的意愿。


开启自在之门


《黄帝内经》中认为“精”会转化为“气”,是由细到粗的过程,可视为人的正常成长过程。


书中有一套专门的养气路径,如通过锻炼筋骨,活血调气,经过腹部式呼吸的方式等将精转化为气。


然而,正如我们上文所说,心才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只有通过养心才能更好地养气,以心来御气。养心和养气皆不是一蹴而就,都需要长年累月的体认与克制,实现最后的身心双修。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文章版权归本平台所有 转载请联系“正心正举”


本文由正心正举研究院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