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夜的成语-古书中说“仓颉造字,夜有鬼哭”,那词语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夜的成语-古书中说“仓颉造字,夜有鬼哭”,那词语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0-15 20:34:45
阅读:
最新资讯《夜的成语-古书中说“仓颉造字,夜有鬼哭”,那词语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不习惯阅读文字稿的读者,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直接观看视频稿:为什么仓颉造字,会夜有鬼哭?词语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穷究天人之际,深推宇宙之理。hello大家好,欢迎来到光阴籽,我是老宋。本期节目,是我这个栏目“上下求索系列”的第三期。-夜的成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不习惯阅读文字稿的读者,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直接观看视频稿:


为什么仓颉造字,会夜有鬼哭?词语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穷究天人之际,深推宇宙之理。hello大家好,欢迎来到光阴籽,我是老宋。


本期节目,是我这个栏目“上下求索系列”的第三期。上期节目我谈到,高中时的我离经叛道,走火入魔,对某些知识的合理性产生了怀疑,最后深陷怀疑论的泥潭无法自拔,这让我开始探索知识的本质。另外还提到,因为对循环论证的担忧,以及对一种万能解题方式的执念,我开始反思维的本质。上期我还挖了个坑,说我当时寻找不到靠谱的阅读资料,在几乎山穷水尽之际,找到了一件法宝,一件神奇,帮我把疯狂的探索之旅继续推进了下去。


上期链接在这里:我的疯狂高中经历:怀疑一切知识,还坚信有种万能的解题方式


好,本期我就来填这个巨坑,并且我会传授你一种神奇的技能,借助这种技能,你可以分分钟把任何人逼疯,尤其是把你的老师逼疯。每当与人辩论到相持不下时,你就可以祭出这项技能。


是什么法宝呢?说出来可能有点搞笑,那就是新华词典。你先别笑,看似稀松平常的新华词典,其实蕴含着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力量,并且很可能蕴含着解开大脑之谜的线索。


我干了些什么呢?当时我搬着一本厚厚的新华词典,一个词条一个词条的检索,如饥似渴,如醉如痴。我查询,什么叫真理?什么叫概念?什么叫知识?什么叫思维?什么叫公理?什么叫定理?什么叫证明?什么叫逻辑?什么叫三段论?什么叫语言?什么叫词语?什么叫哲学?什么叫世界观?什么叫方法论?什么叫实践论?什么叫物质?什么叫意识?什么叫智慧?什么叫能力?我不断地从一个词条跳到另一个词条,整个大脑仿佛都跌入了词语的汪洋大海。起初,这些词条对我很有启发,我感觉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甚至感觉我就快要开悟了,仿佛自己就处于黎明前的黑暗中,很快就能看见希望之光,看到一直梦寐以求的永恒的希望之光。但是我错了,我发现每一个词条似乎都会把我引向新的问题,新的困惑会取代旧的困惑,这些困惑不断扑面而来,无穷无尽,无始无终。到了最后我无比疲惫,也无比沮丧。我的探索不断毫无进展,而且反而跌入了比怀疑论更深的无底洞。


稍加思索后,我发现一切麻烦都来自一个巨大的新问题。什么新问题呢?用一组词语按照语法组成的句子,可以解释另一个词语。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下定义。但是我发现新华词典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循环定义。怎么个循环法呢?举个例子,就好比说,先用爱来定义“喜欢”,然后再用喜欢来定义“爱”。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我还发现了另一种困境。定义某个词语的句子,本身也是由一组词语组成的,如果我们对这用来下定义的词语也来下定义,并且一直继续,一直定义下去,会发现很快就会陷入疯狂的发散之中,也就是词语看起来就像爆炸了。但是这个发散的过程似乎不是无限的,最后依然会陷入某种循环的定义或者引用中,导致发散变成收敛。因为词语的数量本来就是有限的。如此一来,我很好奇,存不存在一组初始的词语,他们的含义是确定的,自明的,不需要被别的词语定义?只要借助这样一组恰当的初始的词语,我们就能定义其他的任何一个词语。


然后我就开始尝试,去寻找这样一组原始词语。很遗憾,这种寻找很快就失败了,而且失败得很彻底。


我姑且把这种困境,叫做“词语循环定义困境”,或者“原始词语不存在困境”。这种困境,真的很容易理解,以至于我们根本没把他当成一回事。只有较真的人才会深深为此困惑,并且发现里面的恐怖之处。词语,这种我们每天都在用来交流的工具,其本质到底是什么呢?进一步,语言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为了让你感受到这个问题的魔力,我们来说说考试。我们每个人,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在参加的各种形形色色的考试中,都会遇到的一种题目类型——名词解释。哈哈,听到这四个字,是不是唤起了你的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名词解释真正折磨人的地方在于,我们明明感觉到自己知道某个词语,或者某个概念的含义,但是就是很难快速地说出它的精确定义,以至于我们几乎只能靠死记硬背,或者靠反复朗诵,或者把概念拆成几块分别记住,才能应付这种折磨人的题目类型。


你可能会说,只要我理解了课本中的某个名词概念,我可以在考试中用自己的语言把它复述出来。确实是这样的,但是说这种话的同学,我想请你现在回忆一下,用你自己复述出来的对名词的解释,是不是和教材里的并不完全一致?是不是经常会丢失一些部分?是不是很多时候,你自己的话复述出来的话,还没有比死记硬背的同学更容易在这种题上得满分?


关于名词解释,这还不是最糟心的。当我们应付完考试后,你会发现用不了多久,你就已经忘记了这些该死的定义了,仿佛你从未记住它一般。我相信我的观众朋友中,应该有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材生。如果我请你现在随便说出你熟悉的领域中的一个词语的定义,你很快就会发现很困难。就好比,假如我突然问高中数学老师说,什么叫“数学”,什么叫“函数”,什么叫“微积分”,或者问高中物理老师说,什么叫“物理”,什么叫“物质”,什么叫“能量”,我相信数学老师和物理老师都会首先在一瞬间闷逼,然后才开始尝试组织语言来进行定义。我在大学的时候,就是受够了考试中的名词解释,经常在脑海里这样恶趣味地幻想着整蛊老师,想象名词解释把老师也逼疯的样子。


相信我,你也可以,只要你一直不断地用“什么是”这个句式对老师发难,没有一个老师能抵挡住这种攻击。当然,你的老师动手打你除外。还有就是,和人辩论,同理。我在大学时,我们有一份模拟试卷里有道题,让定义一下什么叫爱。当时我觉得这题真是反人类,而且很无聊,结果有个同学和我争得面红耳赤,给我强行科普了一番“喜欢”和“爱”的区别。我的心中默默地骂了一声“愚蠢的地球人”,然后我的灵魂飘回了火星。


词语的本质是什么?是声音吗?是汉字或英文单词的书写符号吗?是大脑里的某种结构吗?甚至是来自神或者外星人给我们的某种植入物吗?高中时候的我,并没找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甚至在上大学后,这个问题也一直在伴随着我。


关于词语,在高中时,其实我还有两个迷思。第一个,为什么小时候学会汉语,似乎非常容易,但是中学时记住英语单词确是一件挑战?难道仅仅因为是环境和不断使用的原因吗?或者说我们长大后对世界失去了好奇心吗?第二个,我么思考问题时,脑海里通常是有内部语言,在自己和自己对话。那么,内部的这种对话,为什么我大多数时候用的是普通话,而不是家乡的土话和方言?还有,也有的时候似乎不用借助内部自我对话,我们的大脑也能涌现出某些问题的答案,这又是怎么回事?关于这两个迷思,我们今天就不讨论了,以后再来填坑。


我记得有句话叫做“仓颉造字,夜有鬼哭”,讲上古时期华夏民族某位叫仓颉的先人,发明了文字,然后直接惊动了鬼怪,招来了鬼哭。这则神话,暗示着语言拥有强大的力量,连鬼神都会畏惧。语言也是我们这个物种,自认为有别于其他地球生物,并且深以傲的特征。语言,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似乎习以为常,但背后埋藏着太多的秘密。仓颉造字这个故事,经常让我无限遐想。语言和思维,与智慧有直接的联系,很可能是解开大脑之谜的钥匙之一。或不会有可能是神仙或者鬼怪,都害怕人类拥有智慧,所以在仓颉造字的时候,才夜有鬼哭?这居然让我想了圣经中关于智慧果的故事。在我以后的节目里,我会专门讲述语言这把钥匙。


好,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中学时,我使用新华词典,对知识和思维展开了疯狂的探索。这种探索没有结果,但是让我发现了一种“词语循环定义的困境”,进而对词语,乃至语言的本质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俗话说,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时,还会给你开一扇窗。下期节目呢,我将来讲述,上帝给我开了一扇什么样的窗,讲述这段疯狂而无果的探索,给我带来了什么意外的好处。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对人脑和意识十分感兴趣,欢迎欢迎订阅和传播我这个看起来有点粗糙栏目,也欢迎在留言区一起交流,我相信一个成功的自媒体频道,必定是栏目主和粉丝一起互动、一起完善的产物。我们下期节目再见,byebye!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