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仪的成语-国学名句: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仪的成语-国学名句: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1-23 16:56:01
阅读:
最新资讯《仪的成语-国学名句: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主要内容是出自《诗经·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译文:看那老鼠有张皮,却见有人没威仪。却见有人没威仪,为何还活不倒毙!看那老鼠有牙齿,却见有人无廉耻。却见有人无廉耻,活着不死等何时!-仪的成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出自《诗经·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译文:


看那老鼠有张皮,却见有人没威仪。却见有人没威仪,为何还活不倒毙!


看那老鼠有牙齿,却见有人无廉耻。却见有人无廉耻,活着不死等何时!


看那老鼠有肢体,却见有人不懂礼。却见有人不懂礼,何不赶快就断气!


此篇三章重叠,以鼠起兴,反覆类比,意思并列,但各有侧重,第一章“无仪”,指外表;第二章“无止(耻)”,指内心;第三章“无礼”,指行为。三章诗重章互足,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是《诗经》重章的一种类型。此诗尽情怒斥,通篇感情强烈,语言尖刻,所谓“痛呵之词,几于裂眦”(牛运震《诗志》);每章四句皆押韵,并且二、三句重复,末句又反诘进逼,“意在笔先,一波三折”(陈震《读诗识小录》,既一气贯注,又回流激荡,增强了讽刺的力量与风趣。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简单地说,仪是外表,是一个人的衣着打扮,礼是行动,言谈举止,那么“止”呢:


诗经里有几处出现“止”的


邦畿千里,惟民所止。----《玄鸟》


缗蛮黄鸟,止于丘隅。----《缗蛮》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文王》


都是在和庄严的场合,足见“止”的重要。


孔子也很重视“止”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


这“止”到底是什么呢?先说什么是“不止”


子曰:“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只亡,知得而不知丧。”。不知进退存亡得丧者,就是不知“止”。



人的思想心绪纷纭复杂,人的欲望如大海波涛,决堤洪水,浩浩荡荡,不可阻挡,物欲、权欲、情欲横流,乱纷纷你方唱罢他登场。


就说当是时的卫国吧,在位者卑鄙龌龊的勾当太多,如州吁弑兄桓公自立为卫君;宣公强娶太子伋未婚妻为妇;宣公与宣姜合谋杀太子伋;惠公与兄黔牟为争位而开战;懿公好鹤淫乐奢侈;昭伯与后母宣姜乱伦……父子反目,兄弟争立,父淫子妻,子奸父妾,哪一件不是丑恶之极、无耻之尤!


这就是不止,“延流不止问如何?”怎么办?要“止”!


知其所止。无论官人、商人、学人还是普通之人,也无论国家还是社会,皆应知其所止于何处。然而,有多少人真正懂得“知其所止”之连小鸟都明白的道理呢?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做商人的,昧心而利;做官人的,惟贪而行;做学人的,惟权与利而动;念天地之悠悠,看过客之匆匆,多少人随波逐流,终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


故孔子要求: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


如此,方能“各得其所”;如是,方能像宋人沈瀛诗所云:“止向丘隅黄鸟喜”。


这就是“止”,俗话说:当止则止,就是这个意思。这样的“止”重要吧?人没有行吗?


所以说: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循序渐进,层层紧逼,用小老鼠的皮齿体起兴,先是“人而无仪”没有好的外表,不用马上死,所以“不死何为!”,再是“人而无止”,不知道内心的修养,也没有好的品德,不知其所止,等死去吧!“不死何俟!”,最后是“人而无礼”,不讲究仪表,有没有好的修养,更不能有好的行动啦,这样的人,快点死算了。“胡不遄死!”。读来大有使人感觉必须马上学好,再不学好,就要“不学好毋宁死!”啦。



欢迎关注个人微信:qfqb__sh


这里只写喜欢的字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