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_唐宋八大家中官至宰相的是

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_唐宋八大家中官至宰相的是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1-12-21 22:13:02
阅读:
简介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这四种宋朝重要官职

《容斋续笔》:“国朝除用执政,多从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进拜,俗呼为四入头。”


如上文所说,宋朝的执政官(执宰)大多从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和御史中丞这四个职位升迁过来的,可见其乃是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的最佳过渡职位,就类似如今要进中央,一般都要在北京上海等核心地方做一把手历练一段时间一样。

简介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这四种宋朝重要官职

所以这“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又被戏称为“四入头”,仿佛就像是位极人臣的青云之路的四条源头一样,红尘君今天就来简单介绍一下这四入头分别是什么,以及在宋朝历史上又在这些职位上出现过什么声名显赫的人物。

红尘君这里先卖个小关子,其中有一位大人竟然这“四入头”的位置都坐过,绝对是威武霸气,大家看下去就知道是谁了。

简介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这四种宋朝重要官职

不过在正式开始之前,红尘君要先简单说明一下宋朝的整体官制——它有加强中央集权,官员权力分散,重文抑武三个最显著的特点所以不像是秦汉丞相和大将军一文一武,或是隋唐三省六部那么权力集中,而是分散成了类似这“四入头”的诸多职位——而且都是清一色的文官。

这背后的原因也很长很复杂,必须得从五代甚至唐末说起了,不过和本篇文章的中心关系不大,所以红尘君就不多赘述了,我们还是来说这“四入头”。

三司使

三司使,掌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为中央最高财政长官,号称“计相”

简介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这四种宋朝重要官职

不过这个职位并不是宋朝首创,早在唐朝中后期财政出现问题之后,乃特简大臣分判度支、户部、及充任盐铁转运使,分别管理财政收支、赋税与盐铁专卖事务,而后索性专门从丞相之中委任一人来“专判度支、户部与盐铁转运使事务”。

而到了五代之后,就把这个职务分为盐铁,户部,度支三个机构﹐各置使分领,也就是“三司使”的由来,不过到了宋初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这三使又合为一使,就是我们要说的“三司使”。

而这三司使总领财政,下设盐铁﹑户部﹑度支三个副使分管三部,其下先后设有兵﹑胄﹑商税等二十多个案,分理事务,可以说一手掌握了国家的财政大权,其地位之高不言自明。

其实最初建立三司使的初衷,就是为了分走宰相的一部分权力,避免宰相的权力过于集中,影响帝权。

但是时间一久,皇帝陛下突然发现这三司使反而变成是一个几乎无所不管的部门,职权范围涉及了原来的兵户工礼吏部的事务,甚至连监察部门的职权也受到了侵犯,这还了得,必须要予以遏制才行。

简介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这四种宋朝重要官职

于是在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王安石的变法中,将三司使所掌管的所有财政权力又分还给了各部,其中受益最大的是户部,三司使这个“财政总长”的职位终于寿终正寝,史称“元丰改制”

而担任过三司使中名气最大的官员,莫过于包拯包青天,有朋友可能说了,包拯不是“开封府尹”吗?

红尘君只能说,各位对包大人的强大实在是一无所知,这位古往今来无数官员之中,在百姓中单论影响力绝对第一的名臣,绝不只是一个“神探”那么简单。

翰林学士

对于这个官职大家应该都不陌生,“翰林”几乎已经是最牛的读书人的代名词了,尤其在百姓们心目中那完全就是文曲星下凡一般。

简介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这四种宋朝重要官职

这个官职同样也不是宋朝独创,始设立于南北朝,在唐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虽然是一般行政系统以外的差遣,不计官阶品秩,也无官署,但实际上往往都是皇帝的心腹,拜相者极多。

而到了宋朝则同样沿袭了唐朝的这个机构并予以扩展为——翰林学士院,但凡能入翰林院的都是饱学之士,后来又发展为馆阁学士——比如龙图阁,天章阁等,我们经常在宋代的作品里面看到的某某殿大学士就是这个意思,它虽然大多没有具体职务,但却是个极为荣耀的头衔,乃是对士大夫文人最高的褒奖。

不好意思,我们的包大人又要登场了,不少朋友们可能也还在他一连串牛气哄哄的头衔中记得一个——龙图阁大学士

简介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这四种宋朝重要官职

但是我们客观的有一说一,包大人的学问虽好,但是在最重视文人因而导致名士辈出的宋朝还真的不能说是顶级,这里竞争实在太激烈了,就像是当今男子网坛顶级的三位大神“费纳德”一样,这随便拿出一个都能碾压其余时代,可偏偏出现在了一个时代,为了谁是GOAT而苦苦相爱相杀着。

要论学问,同时期的欧阳修是要胜过包拯一筹的,但是没办法,自古以来诗词歌赋书法甚至佛学等几乎能体现一切文人能力的领域内都是顶级的超级天才苏轼苏东坡也在宋朝,也做过翰林学士,所以就连欧阳大人也只能一边等等了。

简介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这四种宋朝重要官职

所以,若论宋朝最著名的翰林学士,只能是苏轼苏东坡,不管谁来评选,不管评选几次,结果都一样。

知开封府

开封府乃是宋朝国都汴梁开封的司法机构,可以说是集“地方”与“中央”于一身的特殊机构——就像是如今的北京市市长一样,绝对不能真的和其余地方的市长相提并论。

简介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这四种宋朝重要官职

因此开封府尹的位置自然也是极为重要的,这里红尘君要说明一下,由于宋朝也有着“亲王尹京”的传统,比如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在没登基之前也曾做过开封府尹,所以这个主官一般都是挂着虚名的,实际掌管开封府的都称为“权开封府”甚至是“权发遣开封府”

其实这些都是开封府的实际掌管者,但没办法,谁都没法和皇帝或者皇子同一个级别,必须后退一步,以示对皇权的尊重。

在历任知开封府的官员之中,名气最大的自然是包大人——或者毫不夸张的说,大部分民众都是通过包大人反而知道这个官位的,这已经无法用牛气来形容了——竟然以一人之力碾压了一个官职

但红尘君又要不讨喜的来说一句了,其实包大人在开封府的位置上只坐了短短一年零三个月而已,而且在史书上也没有太多他“断案如神”的记录,其实这方面也并非他的特长,那些个影视作品中大名鼎鼎的如“铡美案”,“狸猫换太子”等等都是后世们杜撰出来的。

简介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这四种宋朝重要官职

其实在所有做过知开封府的官员中能力和贡献最大的,乃是寇莱公寇准,要不是这位大人的话,也许偏安一隅的南宋时代就提前来临了,而不是仅仅只是签下相对还公平的“檀渊之盟”了事。

御史中丞

这个官职也是由来已久,早在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就设置了,然后在汉朝作为御史大夫的次官,或称御史中执法,秩千石。

简介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这四种宋朝重要官职

而在宋代也仍然保留了这个官位,并且由于“御史大夫”这个主官的职位极少除授,仍以中丞为长官,它的具体职责想必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那就是弹劾百官,甚至是谏言陛下,换成现代就是“检察院总院长”,专门来找茬儿的。

历朝历代(除了那些武人掌权的混乱朝代)对于言官都很重视,御史中丞这个官职乃是“言官之首”,往往都是清流一派官员的带头人,其影响力有多大,不言而喻。

刚才在知开封府的官位上说了包大人一些“坏话”,其实在红尘君看来,最能体现包拯能力的并非是开封府神探,而是御史中丞这个位置。

大家都知道包大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嫉恶如仇,刚烈正直”,这御史中丞简直就是为他老人家量身定做的一般,凡是看见任何有违法度的现象,包大人才不管对方是皇亲国戚还是功臣之后,就是两个字——弹劾!

为此他甚至连仁宗陛下的账都不卖,有一次贵妃的伯父犯了罪,包拯照例弹劾,仁宗想要中间说和说和,没想到包拯据理力争,寸步不让,甚至越说越激动,还边说边往前走,唾沫星子都溅到仁宗脸上去了,最后还是以仁宗理亏让步而结束,包大人完胜。

简介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这四种宋朝重要官职

事后仁宗回宫还专门对那贵妃抱怨——你以后不要再替你亲戚说情了,朕这里好说,但你别忘了御史中丞可是包拯啊。

就连仁宗都这样了,别的权贵那还不是瑟瑟发抖啊,在包大人面前那绝对是毕恭毕敬,再大的威风也都收着——“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所以当时民间才有“关节不到,有阎罗老包”的言论,意思就是说在这些贪官污吏们眼中,包大人就像是阎罗一样的可怕,因此御史中丞这个职位中无论能力还是名气,绝对都非包拯莫属。

红尘君说

上面我们分别谈了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这在宋朝拜相最为便捷的“四入头”,同时也介绍了在这四个职位之中能力和名气都最大的官员。

这里面我们能够看到,包拯包大人一个人竟然把这“四入头”全部干了一遍,这也是没谁了,最近由于各种影视作品的泛滥,尤其有一些确实把包大人吹嘘的太过了,甚至连人间界都放不下,开始进军“神魔界”了,额头上也不知道啥时候多了个月牙“印记”,简直比二郎神杨戬的第三只眼还神通广大。

简介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这四种宋朝重要官职

正因如此,导致了不少朋友开始对包大人反感,有不少创作者甚至大V也开始迎合这部分朋友贬低甚至丑化包大人,其实这是大错而特错。

包大人固然没有真的那样断案如神,但是其能力和贡献绝不容忽视,要不然也不会把这“四入头”这么重要的四种官职都干了一遍了,甚至在红尘君看来,不说名气,单论能力的话,也没有几个人在御史中丞这个职位上比他干的更出色的了,因此贤臣之名,包大人绝对是当之无愧。


参考文献:

《宋史》

《容斋续笔》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最热文章
标签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