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颜真卿不仅是书法家还是将军_颜真卿的书法被认为是全国的正宗?

颜真卿不仅是书法家还是将军_颜真卿的书法被认为是全国的正宗?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1-10 05:13:30
阅读:

在中国两千年书法史上,产生过许多天王巨星。

这里我举例一部分著名代表,李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褚遂良、张旭、颜真卿、柳公权、怀素、智永、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赵佶、祝允明、文徵明、徐渭、董其昌、刘墉、胡汉民、于右任、启功、舒同等等。没有上榜的书法家请您老人家多多包涵,不是您书法不够响亮,而是我才疏学浅,记忆有限。我也不是搞书法福布斯排行榜,纯粹是为了举例佐证,烘云托月,介绍下面这位领衔男主演。

颜真卿,世人只知他是书法家,其实他是德才兼备的公务员(上)

颜真卿

单纯从书法造诣上讲,王羲之从古自今名气超大,粉丝超多,他有大牌粉丝唐太宗李世民给他站台,两千年来,官方民间都使劲力挺他,没有谁能撼动他在书法江湖的老大地位,被称为书圣。如果从书法造诣、道德气节、后世影响力,三个方面综合评估,颜真卿是当之无愧的千古第一书法家。

在书法史上,颜真卿地位很高,其字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江湖人称“颜筋柳骨”。唐朝,书法大家辈出,群英荟萃,能在高手如云的书法江湖,博采众长,吸收创新,分宗立派,超越前辈同行,可见颜真卿的书法水平不是盖的。

如果只是单纯讲书法才华,我就没有必要烧脑,搜肠刮肚,和唐太宗李世民抬杠唱反调,撰写“千古第一书法家颜真卿”。颜真卿之所以让我感动,肃然起敬,除了他的书法,更多的是因为他铁骨铮铮。

关于颜真卿,这里我们不谈书法,我们只聊书法之外的颜真卿。

颜真卿,也算是个官二代。

颜真卿,出生于官宦之家,祖上一直都是做官,用今天的话说,颜真卿是“官N代”。

五世祖叫颜之推,这个颜之推在历史上很有名,大家即使不知道他是谁,但最少听说过有一本书叫《颜氏家训》。这本书就是他老人家写的,作为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传世经典,久经不衰,影响了很多人。

颜之推,生于南北朝乱世,一介儒生,历经三朝,最后官至隋朝东宫学士。在乱世,能混个善终,还能保持家业兴旺,证明颜之推还是有几把刷子,绝非简单的儒生。高祖颜思鲁,官至秦王府记室参军,相当于秦王办公室主任。曾祖颜勤礼,官至弘文馆学士。祖父颜昭甫,官至曹王侍读。父亲颜惟贞,官至薛王友,追赠太子少保。可见,颜真卿祖上虽然都是做官,但都是一些芝麻小官,准确地说是国家公务员,算是高知家庭出身,比普通老百姓要强得多。

颜真卿,三岁丧父,靠母亲殷氏一手带大。此时,颜真卿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兄弟比较多,老豆去得又早,家境再好也有限。好在颜母比较贤明,让颜真卿从小就接受教育,严格按照颜氏家训来教育小孩。可见,无论是高知家庭,还是寒门,一个有出息的贵子,后面都有一个贤明的母亲。孟子如此,颜真卿如此,岳飞如此,杨士奇皆如此。

颜真卿,遗憾了他老豆的高智商,加上勤奋好学,挺有骨气,25岁那年考取进士,顺利进入体制。参加工作后,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也就是说颜真卿多年来一直从事纪检工作。工作之余,颜真卿最大的爱好就是练习书法,没有其他不良嗜好。

颜真卿祖籍是山东人,骨子里面还是有山东人的豪爽与耿直。他做监察御史,肯定不会看人脸色,你敢违纪乱法,他就敢弹劾你。在他眼里,宰相和处长是一样的,没有大小之分。

颜真卿刚入仕途时,朝廷宰相班子成员是张九龄、裴耀卿、李林甫,唐玄宗步入中老年,开始贪图享受。张九龄是个大文豪,为人正直,算是正人君子,在士林和官场挺有威望。唐玄宗都是他的粉丝,对他崇敬有加,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才,却又一个致命的缺点,为人太清高。这个缺点,注定张九龄做宰相不能长久,在许多问题上和唐玄宗相左,加上李林甫在背后搞动作,三年后张九龄下课被贬。

颜真卿,世人只知他是书法家,其实他是德才兼备的公务员(上)

颜真卿书法

张九龄罢相,和颜真卿有半毛钱关系吗?

在唐朝玄宗当政期间,张九龄罢相,算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在张九龄之前,唐玄宗任命的宰相都是任人唯才,宰相基本都是德才兼备,譬如姚崇、宋璟、张嘉贞、张说、韩休、张九龄,这些人都堪称贤相。张九龄之后,唐玄宗宠信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之流,奸佞滑头的人,开始吃香走红,于是整个政坛风气开始变坏。

颜真卿就是在这种政治环境下从事监察工作,按他正直的个性,得罪权臣那就再也正常不过。李林甫比较滑头,八面玲珑,人品不咋的,但是政务能力比较强。后面的杨国忠是一朵奇葩,靠妹妹杨贵妃的关系上位,最后爬上帝国宰相的位置。杨国忠能力平庸,当政期间,基本没做过好事,坏事到做了几火车。杨国忠治国没有啥本事,但是搞政治斗争,拉帮结派,嫉贤妒能,排挤忠良,败坏朝纲,破坏力却很强,在做坏事方面,杨国忠这厮基本属于无师自通。

很不幸,颜真卿得罪了杨国忠。

也很幸运,颜真卿得罪了杨国忠,才有后面波澜壮阔的人生,否则他最多是一个书法家。

颜真卿,还是文武双全的市委书记

天宝十二年(753年),颜真卿被宰相杨国忠排挤,调到平原郡担任平原太守(今山东德州市)。从中央纪委调到德州担任市委书记,成为地方一把手,在今天看来好像也不错,对于颜真卿而言,没有好坏之分,都是忠君爱国,只不过是岗位不同而已,所以没有什么影响。

在德州市,唯一让颜真卿感到忧虑头痛的是安禄山,因为安禄山在河北一点都不安分,一直在暗中密谋造反。苦于安禄山很会演戏,玄宗对他非常宠信,向皇帝打报告说安禄山在密谋造反,肯定是浪费笔墨。颜真卿能做的,就是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各种防范,以防万一。

当时,德州市属于安禄山的辖区,也就是说安禄山是他的直属领导,安禄山要来德州指导“扫黄”工作,颜真卿要屁颠屁颠跟着后面汇报。颜真卿也是老江湖,写了一份报告给朝廷,说最近雨水很多,城墙坍塌厉害,市区到处积水,全市受灾情况比较严重,德州市政府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要疏浚护城河,要加高加固城墙,恳请朝廷给予财政支援。报告打给朝廷,顺便也复印一份给安禄山,毕竟他是省属领导。

颜真卿认为这个小花招,瞒不过老奸巨猾的安禄山,干脆演戏演到位,每天和当地名士、宾客划船喝酒,场面搞得很大,估计还特意放风给各路媒体记者,把这种喝酒采风的光荣事迹报道一下,目的是为了麻痹安禄山。安禄山这回信了,文人嘛,喝酒吟诗,写字作赋,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在范阳(今河北保定市一带)起兵造反,导演了大型军事题材连续剧“安史之乱”。安禄山叛军是边防野战军,战斗力很强,加上唐朝政府没有任何防范,所以叛军一路披靡。河北境内各大城市基本沦陷,城头变幻大王旗,改姓“安”了。唯独颜真卿镇守的德州市防守严密,固若金汤,给大唐政府留存了一点颜面。

颜真卿知道德州成了孤城,于是派人骑快马到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向皇帝汇报当地战况,并请求朝廷支援。玄宗听说自己最信任的小弟安禄山在河北造反,气得脸色发青,肠子发霉。看到战报,对着满朝文武哀声叹气地说:“河北二十四个市,就没有一个忠臣吗?”没多久,颜真卿派来的使者到了长安,听到德州没有沦陷,还在坚守待援,玄宗激动得老泪纵横,满怀深情地对身边人讲:安禄山我待他宠信有加,连年提拔,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进朝奏请没有不答应的,没有想到他狼子野心,公然反叛。而颜真卿我待他一般般,甚至他的面目长相我都不是很清楚,反而他对我赤胆忠心,不负朝廷恩德,真是大唐之忠臣,大唐之国器啊。

颜真卿,世人只知他是书法家,其实他是德才兼备的公务员(上)

颜真卿书法真迹

当时德州就三千兵马,颜真卿扩招一万新兵,整编成军,日夜操练。在加强军事训练的同时,颜真卿也很重视做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天,在城西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犒劳全体将士。阅兵过程中,颜真卿登上城楼发表演讲,慷概陈词,激情四射,讲到深情时泪流满面,声音哽咽,全军为之动容振奋,人人都有杀敌报国之心。这种脱稿演讲能力,和美国总统奥巴马有得一拼。

颜真卿治军有方,御敌有法,威望比较高,周围县市领导也带着各自人马过来归附他,要求团结在颜真卿周围,共同抗击安禄山叛军。由于带兵打仗挺在行,运筹帷幄挺靠谱,加上做人正派,成了当时正义的典型代表。颜真卿声望越来越高,在敌占区被推选为三军统帅,兵马多达二十万,是敌占区唐朝政府重要的军事力量,有效地牵制安禄山叛军进攻的锋芒。

天宝十四年(755年),玄宗老眼昏花,老年痴呆综合症爆发,在军国大事上“痛改”年轻时的英明神武,变得非常白痴。竟然听信谗言,错杀退守潼关准备抗拒力敌的封常清、高仙芝。前线吃紧,连杀两员大将,自毁长城。七老八十,玄宗还贪恋皇位,不让年轻力壮的太子接班,玩老年政治,最后把大唐盛世都玩没了。老年人玩政治好比小孩子玩火,玩多了迟早会发生事故,让后面的人来给你救火,天朝几千年来一向如此,高风亮节如锦涛者,少之又少。

玄宗是好命天子,大唐名将辈出,杀了封常清、高仙芝,还有一个哥舒翰,哥舒翰之后还有郭子仪、李光弼。没过多久,玄宗傻劲再次上脑,多次催促潼关守将哥舒翰,要其主动出城打击叛军有生力量。哥舒翰也是天宝年间的名将,深知如果放弃潼关有利地形,同精锐的叛军野战必败无疑。君命难违,哥舒翰硬着头皮走出潼关,被叛军打得溃不成军,哥舒翰做了俘虏,潼关失守,长安告急。

天宝十五年(756年),玄宗放弃长安,连夜逃向四川避难。随后,安禄山攻陷长安,烧杀掠夺,天堂变地狱。玄宗逃难过程中,发生“马嵬坡兵变”,随行将士处死杨国忠、逼死杨贵妃。这次兵变,玄宗认为太子李亨是幕后主谋,心碎留痕,此后父子之间心存芥蒂。马嵬坡分道而走,玄宗继续南逃四川,太子李亨等人北上。不久之后,李亨被部下拥立,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市)自行宣布登基,改元至德,是为唐肃宗,推尊玄宗为太上皇。

颜真卿在敌占区领导大唐人民群众打游击,光复河北很多地盘,搞得光芒四射,成了平叛明星。颜真卿引起安禄山的高度重视,于是发重兵打回河北。河北很多郡县再次被叛军攻陷,形势直线恶化。当时全国局面不容乐观,京城沦陷,玄宗逃难,太子抢班夺权,人心惶惶,在精神上失去主心骨。颜真卿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会讨论,现在形势严峻,叛军精锐难挡,坚守德州大家都要完蛋。如果我们提前放弃德州带领部队同新皇帝汇合,既可以增加朝廷军事力量,又可以保全自己。颜真卿虽是文官,在军事上还是挺灵活的,善于审时度势,什么时候该打,什么时候该守,什么时候该跑路,心里一本账,算得清清楚楚。

至德元年(756年),十月,颜真卿组织举办唐朝版的“万里长征”运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在凤翔(今陕西凤翔县)找到党组织唐肃宗。当时肃宗也比较落魄,手中没有什么兵,看到颜真卿带来军队,非常开心,拜他为宪部尚书(吏部尚书),后又改任御史大夫,相当今天的中央纪委书记。

至德二年(757年),叛军内讧,安禄山被儿子谋杀,叛军分为安庆绪和史思明两派。肃宗趁机任李俶为兵马大元帅,统率二十万大军收复长安。肃宗回到长安办公,大唐集团重新开业,这段时间,颜真卿得到肃宗的器重,委以重任。下面这件事情的发生,突然改变肃宗对颜真卿的倚重。

颜真卿,世人只知他是书法家,其实他是德才兼备的公务员(上)

颜真卿石碑真迹

不懂政治的刑部尚书

在肃宗的努力下,朝政趋于稳定,局势得到缓和,玄宗也从成都“度假”回来。后来玄宗受到李辅国重点照顾,被安排住进西宫,西宫偏僻冷静,就是名副其实的冷宫。

历史书上说是肃宗弱懦无能,被宦官李辅国架空,把持朝政,连玄宗都被欺负,赶到西宫居住。对于这个观点,我也只能说历史教科书又在扯淡。李辅国权力很大,为人嚣张跋扈,大搞贪污受贿,四处伸手,这都是真的,这是肃宗感念李辅国拥立之功,宠信他的结果。后来李辅国过于膨胀,把手伸得太长,违反了做皇帝小弟马仔应有的规矩,触碰了肃宗的底线,肃宗一句话,李辅国就卷铺盖回家。

事实是这样的,李辅国敢这么大逆不道,就是摸准了肃宗内心最隐秘的心思,他只不过是在帮肃宗排忧解难而已。换句话说,是肃宗想把他老豆打入冷宫,要他老豆搬离大明宫,目的要他老豆远离权力中心。如果玄宗在大明宫留个办公室,有事没事就来干涉国事,搞内部小朝廷,那他的权威就会大受影响,还怎么平乱救难啊。李亨内心还是有梦想的,想重振大唐的雄风,想做给大唐臣民们看,我李亨也是出彩的大唐皇帝。

还有一个隐秘的原因,马嵬坡兵变是李亨一手策划的,自己单方面登基做皇帝,没有经过合法的程序,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也就是说他老豆没有盖章认可,在法律上是无效的,玄宗还是法律上的大唐皇帝,李亨最多是临时替补。李亨和玄宗之间有芥蒂,担心他老豆回到大明宫和朝臣又玩什么心眼,险象环生的太子生活又浮现在眼前,他不想回到过去。李亨在大明宫统筹安排平叛工作的同时,还要抽出时间和他老豆玩政治斗争,真是难为了他,皇帝不好做啊。

这种隐秘的权力斗争,又不是大唐央行降准降息,写个红头文件,盖章直接传真到相关部门去执行。这种台布下的权力游戏,只能让铁杆心腹会意到自己的真实想法,由心腹主动去执行。谁最铁杆,当然是李辅国,这事也只有李辅国能做好。把玄宗迁到西宫居住,等于变相幽禁,彻底废了玄宗的武功。这也是一个强烈的政治信号,暗示玄宗朝的老臣,立场要站稳,要团结在肃宗周围,朝廷上下团结一致,扭成一股绳,平叛救难,早日实现大唐复兴。

这时,颜真卿做了一件最为“愚蠢”的事情,身为刑部尚书,竟然率领百官到西宫向玄宗请安。李辅国本来就讨厌颜真卿的刚正不阿,经常坏了他的好事,所以怀恨在心,于是趁机向肃宗进谗言,说颜真卿率百官拜见玄宗是别有用心,图谋复位。颜真卿也因这事被贬为蓬州长吏(今四川仪陇县一带),唐朝州郡的长吏,没有任何实权,只有工资生活费,差不多相当于现在处级干部。从中央正部级贬为地方处级干部,政治问题有多严重,就差没有开除党籍。

肃宗是过于激动,过于敏感,过于猜忌,如果你了解李亨的经历,你能理解他的做法,仍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政治斗争,父子都提刀相向,何况是臣子。

你能说李亨是昏君,忠奸不分吗?

这件事,颜真卿就做得不够精明,你是朝廷重臣,你又不是看门的大叔,你不玩弄权术,最少你要懂政治吧。你为人厚道,有情有义,感念老领导的栽培,老领导逃难回来,你买点水果上门看望一下,这种心情我能理解,肃宗也能理解。你一个人去就好了,为什么要带百官同去,带那么多人去太上皇家开派对,喝酒撸串吗?

即使真的只是喝酒撸串,肃宗也会多疑,你这不是瞒着我在背后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吗?你这不是搞复辟的节奏吗?你颜真卿不是在搞山头主义吗?敏感时刻,换谁做皇帝都会起疑心,都会多个心眼。外面,平叛工作搞得焦头烂额,一堆烂摊子要收拾,劳心劳力。内部,玄宗和后宫势力,眉来眼去,烦不胜烦。连一向看好的颜真卿,突然来一手“率领百官向太上皇问安”,你这不是存心给肃宗心里添堵吗?

颜真卿,在政治上就是缺心眼,缺少他在书法上的灵气和悟性,缺少他在军事上的审时度势。在肃宗身边这么久,这点起码的政治嗅觉都没有,还亏你是中央正部级干部。


(注明:突然心血来潮,写了篇颜真卿,王阳明的故事还会继续,谢谢各位关注。)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