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心病还须心药医是什么生肖_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需心药医

心病还须心药医是什么生肖_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需心药医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1-18 10:58:46
阅读:

通讯员:刘晶晶

细数风城油田作业区风城采油三站采油四班班长龚丛忠三次得“心病”都和班组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心病”还需“心药”医

心慌——冲上1900吨

把时间倒回2013年8月28日,那是采油四班正式成立的日子。龚丛忠也在这一天第一次当上了班长。兴奋之余,他更多感受到的是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刚刚接手时班组管辖着37-31#、38-32#、44-38#三个接转注汽站,油井总数为104口,而班组员工只有14人,其中仅4名是老师傅,其余都是转岗员工或新员工。新班组面临着油井管理难度大、人员少、新工多、经验薄弱等多种困难局面,这是龚丛忠没有想到的。他的第一次“心病”——心慌,也随之而来。

心慌,临床表现为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面对这么棘手的问题,怎么能叫龚丛忠不心慌?之前,龚丛忠干的是注汽维修工作,虽然是副班长,但没有什么带班经验,冲锋陷阵他在行,可管起人来真让他一时不知所措。作为当时的新区,班组原油生产任务还很重。想到这里,龚丛忠又是一阵心慌。

“我可是给领导拍过胸脯的,不能怂!”龚丛忠不止一次对自己说。他明白班组能不能带好,首先要让班里的员工都服气,这样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块使。之后的几周,他一得空就专程去有特色的班组取经学习,大量鲜活的信息在他的脑海中激烈碰撞,一幅班组未来的蓝图渐渐在眼前清晰。这时的龚丛忠真正准备好了,他迈出了第一步——以身作则,凝聚人心。

“心病”还需“心药”医

那段时间,龚丛忠变成了班里最忙碌的一个人。他每天早上7点半起床,不到9点便出现在了生产现场,一边熟悉每口油井井位,一边摸查油井生产情况,每天必做的就是安排工作、解决问题、摸查井况、实施措施,常常一忙起来就过了下班时间,忘记午饭、错过晚饭也是常有的事。班组员工在他的带动下,生产积极性明显得到提升。

但真正让大伙儿愿意死心塌地跟着他干的是因为“小安子事件”。当时是10月,正处于上产会战的关键时期,班组不仅生产任务重,而且新井井数在快速增加,人员一个顶仨感觉都不够用,龚丛忠自打当上班长,回家的次数连5次都不到。

国庆刚过的第一个星期一,开完生产例会,龚丛忠根据新一周的配产,正在对各站油井安排着挖潜措施。铃铃铃……急促的手机铃声打断了他的思绪。“老龚,今晚能回来吗?小安子不太舒服。”看不到妻子的神情,可是听语气,龚丛忠也知道妻子有多么焦急。小安子是龚丛忠的儿子,因为工作忙龚丛忠不能经常回家,偏偏小安子对他是格外的依赖,每次能和爸爸在一起,是一分钟都不愿分开。龚丛忠的眉头一下子蹙了起来,可一想到严峻的生产形势,他生生吐出了几个字:“吃点药,你好好看着他,我不回!”然后便又上井了。

可是没想到两天后孩子竟住进了医院,他一急就上了火,嘴角很快出现了一个水疱。可冷静下来,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重新说服了自己:班上的同事都能响应自己号召,很多人都主动放弃休假拼上产,自己怎么能食言?孩子已经病了,有医生在,班里更需要我!就这样,他默默承受着,依旧带领大伙投入到火热的上产夺油中。

小安子住院的第三天,龚丛忠的秘密终于被发现了。那天,他的手机没电,放在值班室充电,人到中午快3点也没有回来。电话显示已经有6通未接来电了,资料工王玉玲听到电话再次响起,她怕耽误大事赶紧接了起来,还没等说话,对方已经开口了:“你可算接电话了,小安子住了几天院还是没退烧,一个劲儿要找爸爸,现在连药也不吃了……”王玉玲这才知道,原来龚丛忠竟偷偷瞒下了这么大的秘密。

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大伙儿,可以不夸张的说,真的是全班震惊。因为,在之前还有些员工认为龚丛忠为了让大家多干,只是做样子。听到这件事,真的是被这个一班之长所折服。为了班组,他把对孩子的爱放在了后面,藏在了心里。

龚丛忠一头大汗冲进值班室就准备看计量,可推门一看,大伙齐刷刷怔怔地看着他。龚丛忠感觉到了异样,开口问道:“撒情况!我脸上有油吗?”

“老龚!你不厚道!”副班长李明华大喊一声。一下子,龚丛忠有点蒙了,他心里寻思自己当班长以来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班组的事。“班长,你今天必须回家!我们都知道了!”青年女工古力孜拉忍不住说道。

龚丛忠先是叹了口气,然后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装作若无其事地说:“没什么事,我不喜欢回,来回折腾,麻烦!”

“老龚,电话是我接的,小安子情况还是很严重,我们刚刚开班会讨论过了,你必须回家!”王玉玲一字一句不容半点反驳。龚丛忠一时沉默,再抬起头时双眼已经通红,他点了点头。可让大家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他又出现在了送班车上。

“心病”还需“心药”医

有这样的领头人,班组员工也是充满了斗志,他们在逆境中奋进,在困难中磨练,少了抱怨,多了担当。人少井多,班组对有限的人力资源进行优化分配,当时就连资料工都要完成巡检任务。由于当时技术过硬的老师傅少,加上龚丛忠也才四个人,因此龚丛忠让一人总管一个站的措施作业,同时还要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尽快让新工、青工能够独立顶岗。在老师傅的付出和带动下,新员工也逐渐成长起来。仅一个月,班组90%的员工已经能够熟练掌握日常操作,达伟、依拉木、袁征等多名新员工更是已能独立顶岗,自主解决各类生产问题。

2013年11月,采油四班的油井井数已经增加到162口,这使得班组员工的工作量再次增加,超负荷的运转让大家有些喘不上气来。

为了让大伙儿再次燃起斗志,龚丛忠适时推出了“工作之星”、“安全之星”、“学习之星”等诸多激励制度。还多次利用班会进行动员,号召全班员工团结一心,共渡难关,坚持就是胜利!这是对大家说的,更是对自己说的。

翻过了年,班组油井上升到了198口,一跃成为采油站油井最多的班组。然而,这时大家却没有了之前的疲态,按照班组工作安排高效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当年,在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班组最高日产液量超过了1900吨。不知不觉中,心慌、气短、胸闷的症状消失了,龚丛忠的“心病”痊愈了。

心绞痛——华丽逆袭

龚丛忠收获了他作为班长的第一桶“金”后,班组情况逐步趋于稳定,油井数固定在了198口,人员扩充至最终的32人。当时,班组的产量在采油站也是数一数二的,各种利好消息让龚丛忠更是准备大展拳脚对班组进行深层改革,可未想到一场危机悄然而至。

在2013年11月巡检员工在巡检时发现38-32#接转注汽站2#多通阀旁有一块地方在渗油。为了防止污染扩散,班组立即上报,采油站对该区域进行了警戒并迅速组织围堵。当时,只是对该阀十多口油井做了暂时关停处理,大伙儿都没对这条小裂缝引起高度关注。

“心病”还需“心药”医

可出乎意料,小裂缝竟像是一个婴儿在不断成长,仅仅过了一个月的时间,便发展成为一条狭长的地裂带,警戒范围长约150米,宽约4米,原油汩汩的不断从缝隙中渗出。一时间受此地裂带影响的2个阀24口油井被迫关井,无法继续生产。更雪上加霜的是,在该站北面又有一条地裂带出现。至此,该站77口油井中超过半数需要扫线关停。原本为班组原油生产主力的38-32#接转注汽站一下子变成了制约班组发展的“鸡肋”,更可以说成了拖班组后腿的“吊车尾”。到2015年6月,受地表汽窜影响,班组日产液量一度跌至不足1300吨,龚丛忠更是因为没有完成产量任务而在采油站周生产例会上连续6周做出检查。曾经的“龙头班”似乎渐行渐远,班组上下的士气也十分低落,像是走进了“死胡同”。

那段时间,龚丛忠每天都会到38-32#接转注汽站出神地望着那片“死井”,他的内心不时传来一阵阵绞痛。龚丛忠不禁反问自己:千辛万苦凝聚起来的班组难道要散了?痛定思痛后,龚丛忠认识到只有把油抢回来,人心才能聚回来。

众所周知,稠油生产靠的就是工作量的累加,可活儿不能蛮干,干就要干在点上。龚丛忠从精细化管理着手,根据班组岗位设置用“三加强”的方式,即加强巡检、加强放压、加强措施来提升原油生产水平,提高单井产量。

可龚丛忠首先做的并非是推行“新政”,而是让全班员工重拾信心。班会中,他不回避问题,把班组的现状和盘托出,并对潜力点进行了深入剖析。三个站的组长慢慢加入到了讨论中,听着听着越来越多的员工也参与了进来,对“油井怎么管?”“工作怎么干?”“产量怎么上?”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火热的气氛一下子点燃了班组员工的斗志。

还是老话说的好:“人心齐,泰山移!”全班员工达成共识后,开展什么工作都是事半功倍。说干就干,班会后的第一天效果是立竿见影,当天班组的日产液量就重回了1300吨,大伙儿看到了希望,夺油的劲头更足了。

“心病”还需“心药”医

此后,巡检员工自觉遵循“有问题不放过”、“有措施不耽误”、“有隐患不过夜”的工作原则,加强了对问题井、措施井、重点井的巡查精细度,不仅严密“监视”,还做好悉心“照顾”,全面“呵护”。

放套气不再是巡井工的“专利”。班组大班员工在每天早上、下午也会对重点井各放一次套气,这样一来重点井一天就能放压4次,避免了“气锁”现象的发生。根据班组对辖区内近百口生产井产量进行跟踪摸查,得出半数以上加密放套气的油井产量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措施作业不再等。各站组长根据油井情况及时开展碰泵、调参等挖潜措施,每个月都会自行组织一次油井摸查工作,还对所有油井进行憋压测泵效,使得油井的生产情况得到了全面掌握。

2015年7月25日,气象局发布橙色预警已经是第20天了,气温依然在40度以上,戈壁井场上连呼吸的空气感觉都是灼热的。那段时间龚丛忠担心大伙儿中暑,叮嘱各站组长妥善安排作业时间,避开高温,尽量减少在高温井场作业的时间。

可就有这么一个“不听话”的员工出现了,他叫高博,还是采油四班的副班长。每天强调班组员工错峰作业,不要中暑,可他自己却装上一瓶冻实的矿泉水在井场一待就是一整天。

这近一个月的高温,高博有两周都在井场。每天,他都会准时在中午1点给各组组长打电话了解措施作业的进程,统计没有来得及做的措施。之后,他就让员工回站避暑,把剩下的工作留给自己。这一天井场还有7口油井要碰泵,3口油井要挂抽,2口油井要扫线,怎么算至少都还要干2个小时。高博不好意思地拍了拍身边的搭档陈亮说:“兄弟,咱们还得忙一阵子呢!”

陈亮笑着说:“跟着班长干,我也算是带头争先了,咱们走着!”

直到下午3点,汗流满面、衣服湿透的俩人才回到值班室。高博的脸颊上更是明显有了晒伤的痕迹。看到高博他们能够为了班组这么拼,各个站“不安分的”人也渐渐“躁动”起来。

这“不听话”的毛病还真是会“传染”。在全员夺油的热潮中,3个站相继自发成立了突击队,在这酷暑炎炎的夏日中,积极开展各项挖潜增油措施,进一步提升班组的原油产量。那段持续高温的日子里,班组产量竟再次有所突破,日产液量升至1600吨,较1300吨向上攀升了近300吨。

困难没有打垮采油四班,反而让他们更加强大、更加团结。经过全班员工的努力,在2015年第二次“百日会战”结束时,班组日产液量稳定在了1750吨以上。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38-32#接转注汽站地裂带已完成封堵,油井恢复指日可待。

龚丛忠摸着自己的胸口感叹道:“我们班又‘活’过来了!”

心悸——拆分·重组·新启航

2015年10月底,采油四班的生产情况保持稳定,却被另一则传闻搞得人心惶惶——采油四班要拆分了!晴天霹雳似的落在班组每个人的头上,人人都在担忧自己的前途命运。作为班长,龚丛忠只是觉得自己的心脏快要震裂一般,似乎眼前已经看到亲手打造的“家”被拆分的支离破碎。

为了给大伙儿一个说法,也为了自己安心,他去找站领导核实。消息是真实的!根据采油站的发展需要,成立新班组是必然,对站区、人员进行合理划分也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原油生产工作。知晓其中大义之后,龚丛忠心中虽有说不出的不舍,却决心回班给班组员工做工作。

“心病”还需“心药”医

11月上旬,拆分方案定了下来,38-32#接转注汽站的人员、油井及设备将整体划至新班组。届时,新班组成立后,还要来采油四班挑选技术骨干,人数暂定。

龚丛忠专门针对该问题开了一次谈心会。会上,所有员工都表示不想离开,采油四班给大家的感觉就是一个完整的家。龚丛忠几近哽咽地说道:“采油站才是我们的大家,不管到了哪儿,我们都是一家人。四班好,不是真的好,只有站里每个班都好,才是真好!”一时全场静了下来。38-32#接转注汽站当时的组长陈恒民代表全体组员表态,愿意服从采油站安排,安心本职工作。

随即,11月中旬采油站就新班组进行了班长竞聘会。在龚丛忠的鼓励下陈恒民不但报了名,还顺利当选,准备在新班组做出一番业绩。

新班组的班长费江利也是曾经从班组中走出去,成长起来的。他对采油四班人员情况十分了解,但出乎龚丛忠意料的是,费江利要的3名骨干中,依拉木·沙拉木的名字赫然在立。龚丛忠有点蒙了,这依拉木自转岗就一直跟着他,工作中俩人是好搭档,生活中就是好兄弟,用他们自己的话说,穿一条裤子都嫌肥。班上的人亲切的给他们起了一组外号——熊大、熊二,这不是生生要把兄弟俩拆开吗?

依拉木不想离开,就连龚丛忠自己也过不了自己这关。龚丛忠找到费江利问他能不能换个人?费江利把自己的难处告诉了龚丛忠,还有不到半个月就要接手新班了,没有得力干将怎么搞好生产?龚丛忠想到当初的自己,一咬牙,答应了他。可是依拉木在班上还等着他的好消息,他的心里又是一阵揪痛,一遍遍问自己:我该怎么面对兄弟,怎么跟他说?

皮卡车开回了站上,龚丛忠迟迟不愿下车,瘫坐在副驾驶眼神放空。“哥!哥!”当当当,依拉木看到龚丛忠回来欣喜地敲着车窗,喊着他。可龚丛忠却不敢与依拉木的眼神交汇,也没想好该怎么说,他的心里乱极了。依拉木察觉出了异样,脸上闪过一丝失望的神情问:“哥,我是不是必须要走。真的不能不走吗?”

此时,龚丛忠已经再也绷不住了,眼眶里的泪水不停地在打转,他一把扶住依拉木的肩膀,用颤抖的声音说:“兄弟,不管你到哪,我都是你哥。新班组需要你这样技术可靠的大班,我不能这么自私……”

“哥!你别说了!我懂!”依拉木和龚丛忠紧紧搂在了一起。为了大家更好,依拉木是笑着离开班组的。他知道不管在哪,采油四班人的心都会在一起。

拆分后,采油四班人员调整为22人,管辖2个接转注汽站123口油井。2016年,原油生产形势更加严峻,龚丛忠和他的班组还将迎接更大的挑战!

乌尔禾零距离投稿邮箱:270382114@qq.com

“心病”还需“心药”医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