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西游记中的佛祖是谁_西游记里的老君指的是?

西游记中的佛祖是谁_西游记里的老君指的是?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2-09 09:29:21
阅读:

文:白玉基(作者原创授权)

《西游记》中,“唐僧取经”是贯穿整部书的“明线”。唐僧要取的“经”是佛经,因此,《西游记》作者在整个作品中对“佛”的态度是“大讲特讲”!但《西游记》作者毕竟是中国人,溶解到骨髓里的思想肯定是儒、道学说。他在作品中不惜背负骂名而大张旗鼓地“扬佛抑道”,对儒家经典的引用又似乎是“惜墨如金”。笔者认为这也只是作者所玩弄的游戏而已。直到《西游记》末尾,唐僧取回了名目繁多的“经卷”,深究这些“佛经”的名目发现皆为作者杜撰。整部书,唐僧师徒经历九九之难,读者亦投入了无数的“爱心”和“眼泪”,最终呢?换来的只是一大堆子虚乌有的、名目繁多的经卷名称而已……。在《西游记》中,佛教也被玩弄了!为此,中外学者们也十分想正确定位《西游记》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西游记》作者到底想要阐述什么样的“理”?争论还在持续。

这样一部能列入“中国四大名著”之中的经典、她的制作人投入毕生的心血,著书的目的仅仅是处于“游戏”?仅仅是为了供人消遣的“成人童话”?为了理解《西游记》,为了揣度《西游记》作者的著书意图,我们有必要深挖潜伏在作品中的“暗线”!

一、《西游记》里的儒家密码

笔者对《西游记》前二十回已经做了初步的、粗浅的解读。深究其中的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数字发现,解读《西游记》迷雾的钥匙就是这些数字。比如:“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方注着孙悟空名字,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342岁正好是吐谷浑王国的寿数,从而得知孙悟空的原型是吐谷浑;“一千三百五十号”,暗示(西汉刘衎1350年,《西游记》中曾提到王莽篡汉时;元朝末年)明王朝曙光显现之年;“五行山下压神猴500年”,暗示吐蕃政权统治吐谷浑政权后裔500年;再比如: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一千七百五十劫”,该数字是《西游记》作者主观认为的“玉帝”的寿数。从明朝《西游记》诞辰之时起,倒推1750年,正好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荣升天堂的祭年——前195年。这也证明了《西游记》作者主观上认为至高无上的尊神“玉皇大帝”的原型是汉太祖高皇帝(讳)刘邦。“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是《西游记》作者杜撰的宇宙的寿数……。这样的数字还有很多,本文后面也要列举其一。

综合分析这些数字发现,它们都是历史纪年。由此可以看出《西游记》作者在讲中国帝王史,对书中牵扯的不同帝王,作者的态度也是褒贬不一。中外学者对《西游记》的态度也似乎达成了一个共识:“《西游记》是在鞭挞皇权”,其实不然,《西游记》作者不但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历代帝王们的功绩,而且还能对佛教、道教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进行批判;《西游记》作者是不是正如中国顶尖名人所说的,是在“玩世不恭”?

《西游记》解密:隐藏最深的圣人是谁,地位或超老君和如来

在笔者看来,《西游记》作者能够对作品中出现的各路神仙进行不同程度的“扒其皮,露其形”,他的底气和魄力源自他身后还站着一尊在《西游记》中从不露面的、且深藏在《西游记》故事“暗线”中的圣者——孔子。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这一句话也算是《西游记》作者对读者的一句关乎著书意图的直白。书中属于“明线”的故事和人物角色都是借来的“卵”,用这枚“卵”就要“孵”出作者的“大道”。换句话说就是假借评判唐僧取经的历史典故,作者真正要弘扬的则是能够治国安民的儒家法宝。读者也可以这样理解:《西游记》作者搭了一座戏台,让佛理和道法、三教与杂流皆上台表演,请来儒教尊者进行评判。其实,评判者就是作者自己和作者潜意识中的后世读者们,评判这一台戏的标准则是在中国大地上流传了几千年的儒家文化。

在中国的历史大舞台上,有着太多的历史典故,单凭作者一人之力难以一一列举和评判,于是《西游记》作者特设“暗语机关”,引诱读者自己翻阅史海经典。这些“暗语机关”形同一个个按钮,或埋伏在诗词歌赋之中;或流露在自然景物之间;或不经意由书中角色之口说出。比如唐僧来到两界山,“只见前面有两只猛虎咆哮,后边有几条长蛇盘绕”,但遇到刘伯钦后,伯钦道:“我在这里住人,专倚打些狼虎为生,捉些蛇虫过活,故此众兽怕我走了”;而后唐僧又见到伯钦的后院“跑出十来只肥鹿,一大阵黄獐,见了人,呢呢痴痴,更不恐惧”。将这些看似平常的景致联系起来不难找到其机关:刘、草亭、长蛇、肥鹿、猛虎等,这些关键词分别对应:刘邦、亭长(刘邦起事前官职是亭长)、斩蛇起义、中原逐鹿、楚汉虎争……。

由此可知《西游记》作者似乎在轻描淡写唐僧在两界山的经历,实际上作者的意图是要将读者的视线引至秦汉王朝、楚汉相争的历史风云之中。在两界山,读者们怀着对佛的崇敬之心、庆幸唐僧从猛虎口中得救之时,再将思想的眼线投射到气势恢宏的、秦汉与楚汉之间的改天换日的历史事件之中。笔者谨提问:有没有将你从天堂抛向无底地狱的感觉?天蓬元帅被扔到民间,这不就是《西游记》作者的真实意图吗?他就是要用大家熟知的取经故事先取悦于你,再将你的灵魂坠入血淋淋的、枯骨遍地的史海深处荡涤一番。再比如:唐僧来到观音庙,三藏问:“老院主高寿几何?”老僧道:“痴长二百七十岁了。”这二百七十岁就是一个暗语,让读者去查阅自青海吐谷浑政权成立起,再过二百七十年,这年驾崩的一个帝王就是观音庙观主的历史原型。经笔者查阅知是梁王萧绎。他因治国无能,焚烧经卷要自杀。梁王不务正业的行径恰能与观音庙观主的对佛事的不作为相对应。

再比如:在《西游记》第二十回中,唐僧三人来到一处地方。作者赋诗一首,但见那:花尽蝶无情叙,树高蝉有声喧。野蚕成茧火榴妍,沼内新荷出现。这首描述自然景观的诗,透露出了唐僧师徒将要下榻之地是美丽又荒凉的。紧接着写道:“日落西山藏火镜,月升东海现冰轮”;当唐僧师徒寻得一处住户,与那修佛老者对话时,唐僧与老者的谦恭与孙悟空的暴躁与无理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又提起猪八戒丑陋的面相,八戒上前分辨道:“老官儿,你若以相貌取人,干净差了。我们丑自丑,却都有用。”《西游记》作者有意将那各事物的“阴”、“阳”两面呈现出来:景物美但荒凉、日落臧火镜,月升现冰轮、貌虽丑却有用、谦恭与暴躁等,之后还将要交代正反两个宏大的场面:修佛老者所代表的农耕文明与蛮荒之地的老虎精所代表的狩牧文明之间的不同价值观。唐僧在农户家受到热情款待,但在老虎精那里遭遇的是百般凌辱和生死之忧。

《西游记》作者有意作出这样的安排,是在暗示他将要叙述的西游故事中还包藏另一个不可明说的、更加精彩的“故事”。


《西游记》解密:隐藏最深的圣人是谁,地位或超老君和如来


至于孙悟空降妖打斗的过程,也都是《西游记》作者为了迎合读者的游戏心理而设计的“胡屁滥赞”。作者的文字功夫那倒是炉火纯青,不妨一读:那怪也使一般本事,急回头,望着巽地上把口张了三张,嘑的一口气,吹将出去,忽然间,一阵黄风,从空刮起。好风!真个利害:冷冷飕飕天地变,无影无形黄沙旋。穿林折岭倒松梅,播土扬尘崩岭坫。黄河浪泼彻底浑,湘江水涌翻波转。碧天振动斗牛宫,争些刮倒森罗殿。五百罗汉闹喧天,八大金刚齐嚷乱。文殊走了青毛狮,普贤白象难寻见。真武龟蛇失了群,梓橦骡子飘其韂。行商喊叫告苍天,梢公拜许诸般愿。烟波性命浪中流,名利残生随水办。仙山洞府黑攸攸,海岛蓬莱昏暗暗。老君难顾炼丹炉,寿星收了龙须扇。王母正去赴蟠桃,一风吹断裙腰钏。二郎迷失灌州城,哪吒难取匣中剑。天王不见手心塔,鲁班吊了金头钻。雷音宝阙倒三层,赵州石桥崩两断。一轮红日荡无光,满天星斗皆昏乱。南山鸟往北山飞,东湖水向西湖漫。雌雄拆对不相呼,子母分离难叫唤。龙王遍海找夜叉,雷公到处寻闪电。十代阎王觅判官,地府牛头追马面。这风吹倒普陀山,卷起观音经一卷。白莲花卸海边飞,欢倒菩萨十二院。盘古至今曾见风,不似这风来不善。唿喇喇,乾坤险不炸崩开,万里江山都是颤!

将这些“不可能”、“子虚乌有”的事件尽情堆积,这是《西游记》作者一贯使用的手段,明眼人就会有所顾忌:作者呕心沥血、百般调侃民众所信仰的诸多神灵,这不会是他著书的初衷。那么,《西游记》作者肯定想要呈现他最严肃、最重要的思想于后世读者,考虑到作者所处的历史时代,他难言的苦衷今人应当充分理解才是啊!《西游记》作者究竟想要说什么呢?我们也尽量地去猜测吧。

《西游记》第二十回开始之前,唐僧收了徒弟八戒。八戒原在云栈洞以“吃人”为生。作者在这里的“吃人”与后面沙僧在流沙河“吃人”为生的叙述,实际上也是在影射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吃人事件。历史上最著名的吃人,莫过于“双脚羊”事件和黄巢起义军的“舂碾捣磨人肉酱”事件最为不齿。唐僧离开高老庄偶遇“乌巢禅师”,禅师为唐僧大讲《波罗蜜心经》。这里的禅师,他的原型就是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

《西游记》的荒诞之处就在于唐朝初年的唐僧在取经途中要遇到唐末的黄巢,还有猪八戒的原型是明太祖(讳)朱元璋、沙和尚的原型是元太祖(讳)铁木真。《西游记》开篇有交代的:“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因此说来,《西游记》作者早埋下伏笔,他所讲述的西游故事是“颠倒”的、“拼凑”的,但要注意“月中”藏着“小娇娘”,“日”中也有“乌龟蛋”。“乌”字在《西游记》中就是骂人的话。作者通篇在“胡说”,但也通篇在作“暗示”!中国神话中“金乌”指被射杀的帝王,“敖”字指没有正面谥号的皇帝。如:四海龙王(敖广、敖顺、敖钦、敖闰)的名字中要带一个“敖”字。

二、乌巢禅师和黄巢起义

作者让唐僧偶遇“乌巢禅师”,并从乌巢口中说出唐玄奘从印度取来的《波罗蜜心经》给《西游记》中的唐僧听!意在让读者发现《西游记》明面上的叙事纯粹是虚构的、站不住脚的。在品读《西游记》时,作者也再三暗示《西游记》中藏着不可明说的“历史真相”。寥寥数字交代了一下“乌巢禅师”,我们要是听从《西游记》作者的暗示,读到乌巢禅师时撇下《西游记》不读,再去看看史书中的“黄巢起义”,对黄巢起义作出全面的、公正的评价,那么是不是既应了《西游记》作者的一片赤诚之心?同时也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事的道理呢。


《西游记》解密:隐藏最深的圣人是谁,地位或超老君和如来


黄巢为何人?

王夫之《读通鉴论》有论:“亡汉者黄巾,而黄巾不能有汉;亡隋者群盗,而群盗不能有隋;亡唐者黄巢,而黄巢不能有唐。”可见,黄巢差一点推翻了盛名一世的唐朝!在这里也不好妄评黄巢的功过,但在民间流行的正月十五挂红灯笼、五月端午插艾叶的民俗都与黄巢有关:

唐朝末期,黄巢带领起义军北上,攻打浑城,围城三天攻不下来。黄巢秘密入城打探,为一个老人所救。老人并告诉了黄巢攻城的方法。黄巢很感动就说:"老人家,你家有红纸吗?"老人说:"现成的没有,店铺里能买到的。"黄巢说:"你买几张红纸,扎个灯笼,正月十五挂在房檐上。"黄巢走后,老人把消息传给邻居,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全城穷百姓都知道了,家家买红纸扎灯笼。黄巢回到大营,马上召集将士商量,到了夏历正月十五晚上,带着五千精兵,摸过护城河,按老人所指的路悄悄入城,一声号炮,内外夹攻,很快攻破城门,起义军进城了!这时,穷人家门口都挂起了红灯,全城灯火通明。凡是挂红灯笼的大门,起义军一律不入;不挂红灯的,起义军冲进去抓赃官老财,只一宿就把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杀光了。第二天,黄巢开仓分粮,还派人给那位老人送去二百两银子。

自那以后,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红灯。这个习俗便流传下来。

黄巢的义军攻打中原地区,时值端午。当地官员放出风声:"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动员民众逃离家园,是为"走黄巢"。以牵制义军不断扩大之势。

中原地区某户人家,男人都外出了,家中只有一妇人与二个小孩,一小孩为亲生,一小孩是她嫂子的遗孤。亲生的小孩刚能行走,她嫂子的遗孤大她自己的小孩一岁。妇人带着二小孩逃难,背着她嫂子的遗孤,却让自己刚能行走的小孩步行,但却落在后头。走不多远,遇一黄衣人,问:"嫂嫂为何不让大小孩走路,而让小的小孩走路?"妇人如实相告,黄衣人听后甚为感动,道:"你危难之中行忠义之事,已破黄巢之刀,黄巢已无法取你人头,其实你只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义之家,黄巢便无奈你何。"言罢竟忽不见。妇人认为是仙人指点,于是回家依言而作,并沿途叫逃难之人插艾草可破黄巢之刀云云。因此妇人平时善良,多行善事,诸多民众都相信,依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不用"走黄巢",在家中过端午节 。

果然,义军过境,见家中插艾草的人家,无人打扰,随军的医生还为民众看病,问疾苦。一时妇人遇仙人指点之事在各地传开,平民之家,不再"走黄巢",纷纷插艾草过端午,并效妇人行忠义之事 。

其实,黄衣人是黄巢义军的前锋谋士,武艺高强。义军所到之处,都是无人村,义军无人支援,成了孤军。谋士知有蹊跷,化成便衣,独自寻找原因,遇是了妇人。忽然不见,只是纵身跳上大树隐藏起来了。谋士小施一计,不仅破了官府的"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谣言,为义军获得民众支持,又使民众积德行善成风,世人于是将此传统继承下来,成为今天端午节"插艾草"的风俗 。

《西游记》解密:隐藏最深的圣人是谁,地位或超老君和如来

三、《西游记》里的正反隐喻

回到《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离别乌巢禅师之后,《西游记》作者安排了两处场景,一处是极富祥和气氛的一家农耕院落,另一处则是杀气腾腾的狩牧山野。想必作者通过暗示又让我们去关注一番中国历史上的与狩牧、农耕有关的典故。当然这样的典故比比皆是,《西游记》作者为了让读者检索方便,他给出了数据:三藏方问道:“老施主,高姓?”老者道:“在下姓王。”又问:“年寿几何?”道:“痴长六十一岁。”行者道:“好!好!好!花甲重逢矣。”按惯例,六十一岁特指历史上的一年。从吐谷浑政权诞生公元285年起,再有61年,去除虚年就是公元345年了。老者姓“王”,影射的历史典故与王者有关。与狩牧有关的王者说不准与“虎”有关,因为在《西游记》第二十回中的妖怪披的是虎皮。孙悟空的“好!好!好!花甲重逢矣。”也不是多余的寒暄,这句话中就有“重现历史典故”之意,明面上“黄风洞”也与西域青海历史上的“黄霍尔”相对应。我们撇下《西游记》不谈,在史书中查找被暗示的历史典故吧。

翻阅中国历史年鉴,在公元345年,果然记载着正反两个历史典故:燕王皝兴农耕,善纳忠臣谏言;后赵王石虎,昏庸残暴,农田围猎,鱼肉百姓。

1、燕王皝以牛假贫民,使佃苑中,税其什之八,自有牛者税其七。记室参军封裕上书谏,以为:"古者什一而税,天下之中正也。降及魏、晋,仁政衰薄,假官田官牛者不过税其什六,自在有牛者中分之,犹不取其七八也。自永嘉以来,海内荡析,武宣王绥之以德,华夷之民,万里辐凑,襁负而归之者,若赤子之归父母。是以户口十倍于旧,无用者什有三四。及殿下继统,南摧强赵,东兼高句丽,北取宇文,拓地三千里,增民十万户,是宜悉罢苑囿以赋新民,无牛者官赐之牛,不当更收重税也。且以殿下之民用殿下之牛,牛非殿下之有,将何在哉!如此,则戎旗南指之日,民谁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石虎谁与处矣!川渎沟渠有废塞者,皆应通利,旱由灌溉,潦则疏泄。一夫不耕,或受之饥。况游食数万,何以得家给人足乎?今官司猥多,虚费廪禄,苟才不周用,皆宜澄汰。工商末利,宜立常员。学生三年无成,徒塞英俊之路,皆当归之于农。殿下圣德宽明,博采刍荛。参军王宪、大夫刘明并以言事忤旨,主者处以大辟,殿下虽恕其死,犹免官禁锢。夫求谏诤而罪直言,是犹适越而北行,必不获其所志矣!右长史宋该等阿媚苟容,轻劾谏士,己无骨鲠,嫉人有之,掩蔽耳目,不忠之甚者也。"皝乃下令,称:"览封记室之谏,孤实惧焉。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可悉罢苑囿以给民之无田者。实贫者,官与之牛;力有馀愿得官牛者,并依魏、晋旧法,沟渎果有益者,令以时修治。今戎事方兴,勋伐既多,岁未可喊,俟中原平一,徐更议之。工商、学生皆当裁择。夫人臣关言于人主,至难也,虽有狂妄,当择其善者而从之。王宪、刘明,虽罪应废黜,亦由孤之无大量也,可悉复本官,仍居谏司。封生蹇蹇,深得王臣之体,其赐钱五万。宣示内外,有欲陈孤过者,不拘贵贱,勿有所讳!"皝雅好文学,常亲临庠序讲授,考校学徒至千馀人,颇有妄滥者,故封裕及之。

2、虎好猎,晚岁,体重不能跨马,乃造猎车千乘,刻期校猎。自灵昌津南至荥阳东极阳都为猎场,使御史监察其中禽兽,有犯者罪至大辟。民有美女,佳牛马,御史求之不得,皆诬以犯兽,论死者百馀人。发诸州二十六万人修洛阳宫。发百姓牛二万头,配朔州牧官。增置女官二十四等,东宫十二等,公侯七十馀国皆九等,大发民女三万馀人,料为三等以配之;太子、诸公私令采发者又将万人。郡县务求美色,多强夺人妻,杀其夫及夫自杀者三千馀人。至邺,虎临轩简第,以使者为能,封侯者十二人。荆楚、扬、徐之民流叛略尽;守令坐不能绥怀,下狱诛者五十馀人。金紫光禄大夫逯明因侍切谏,虎大怒,使龙腾拉杀之。

《西游记》一书,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汇集了天上、人间、地狱诸事。为了叙事方便,明着大谈神仙鬼魂们的能事,暗着将那中华几千年的帝王文明史摆在了后世读者面前,何以论是非?唯请孔老夫子鉴之!

青海人常在说:“前车滚过去,后车不染泥。”《西游记》也是极好的处世之鉴。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