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关羽的汉寿亭侯是什么级别_诸葛亮为何称武侯

关羽的汉寿亭侯是什么级别_诸葛亮为何称武侯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2-20 13:29:36
阅读: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处理降将的一个常用方法,就是“封为列侯”。不但刘琮、张绣这些一方诸侯能封为列侯,甚至焦触和张南这种名不见经传的武将,投降后也能混个列侯。估计李广地下有知,会恨不得晚生几百年,自己追求了一辈子都没得到的“侯”爵,人家这边轻松加愉快地就到手了。

那这就出现了几个问题:列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爵位?为什么曹操随随便便就封一个?是不是列侯很不值钱呢?

诸葛亮武乡侯和关羽汉寿亭侯,谁更大?列侯爵位是如何演变的?

焦触这种无名之辈,三国时也能封侯

列侯爵位的演变:从西周到西汉

列侯到底值不值钱,要从爵位的起源说起。

中国历史上爵位经历和很多变化。从西周到汉末三国时期,大体说来,经历了四个阶段:西周实行五等分封制,秦朝实行二十等赐爵制,汉朝继承发展了二十等赐爵制,曹魏对二十等赐爵制进行了改革。

一、西周的五等爵分封制

西周采用五等爵分封制,诸侯分为五等,就是我们熟悉的“公侯伯子男”。各级诸侯有不同面积的封地,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说, “天子邦圻千里,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汉书·地 理志》说,“周爵五等,而土三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周代的五等爵制,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准则 ,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的。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们在封土里有行政、经济等巨大权利,同时对周天子也负有相应的义务。

二、秦国的二十等赐爵制

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强大,天子衰微,分封制实行不下去了。这时能不能获得土地和权力,不在于天子,而在于各国实力。

诸葛亮武乡侯和关羽汉寿亭侯,谁更大?列侯爵位是如何演变的?

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形成二十等赐爵制

尤其到战国时,七雄争霸,各国都以提升经济、军事力量为要务。在这个背景下,赐予爵位就成了提高国民参战积极性、奖励军功的重要手段。这其中秦国做得最为彻底,从商鞅变法开始,上至贵族,下至庶人,“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意思是说不管你什么身份,只要立有军功,被可以被赐以爵位,继而获得官位、食邑和田宅。

经过长期的演变,秦国最后形成了二十等赐爵,统一天下后依然使用 。《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记载,二十等级分别是:

“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皆秦制,以赏功劳。”

这里注意两点:第一点,二十等赐爵制,是为了“以赏功劳”,这个功劳,就是军功。第二点,只有第十九等的“关内侯”和“彻侯”才是“侯”爵,但已经不是“公侯伯子男”中的“侯爵”了。

三、西汉时避汉武帝讳,“彻侯”改为“列侯”

西汉继承了秦朝二十等爵制,不过为了避汉武帝刘彻讳,把“彻侯”改成了“列侯”,“列侯”作为一个爵位的名称,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且,列侯作为二十等爵的最高一级,是非常牛气的。

诸葛亮武乡侯和关羽汉寿亭侯,谁更大?列侯爵位是如何演变的?

为避汉武帝名讳,“彻侯”改为“列侯”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第十九“关内侯”。“关内侯”名称的来源,是因为战国时秦国都城在山西,以关内为王畿,六国未平,将士们在外面打仗,家人都在关内,所以叫“关内侯”。后来秦朝统一全国,但仍然沿用了这个名称,西汉照用。

列侯爵位的演变:东汉时的三种变化

东汉时期,“侯”的爵位有三种变化。

第一,东汉列侯分为三等:县侯、乡侯和亭侯。

东汉时,最高一级列侯被划分成三个等级,分别是县侯、乡侯和亭侯。县、乡、亭是三种地理区划。《周 礼》说,“ 五 家 为 邻 ,四 邻 为 里 ”; 《 汉 书 》说,“十里一亭” , “十亭一乡” , “县大率方百里”。所以,从地理区划就可以看出,列侯三种中,亭侯最低,乡侯次之,县侯最大。

三等级列侯可以通过军功晋级。亭侯可以晋级为乡侯,乡侯可以晋级为县侯。比如,张飞原封“新亭侯”,刘备称帝后“进封西乡侯”。 马超原封“都亭侯”,“进封斄乡侯”。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没赶上刘备称帝,否则大概也会被封为“某乡侯”。

诸葛亮武乡侯和关羽汉寿亭侯,谁更大?列侯爵位是如何演变的?

汉寿亭侯关羽

这三个等级列侯的食邑是多少呢?有人统计过从曹魏从建安初到咸熙元年的数据,亭侯平均500户,乡侯平均1000户,县侯平均5000户。

第二,不仅武将,士人也可以封侯。

我们前面说过,二十等赐爵制主要是为了奖励军功,一般以武将为主。到汉末三国时期,有大量士人被封侯,这个很容易理解,我们可以想象《三国演义》中“谋士如雨”的场景。

建安五年,荀彧封万岁亭侯;建安八年,荀攸封陵树亭侯,郭嘉封洧阳亭侯。封侯士人与曹操的用人原则“治平尚德行,有事商功能”相符。同时,这也是曹操招纳人才的手段。曹丕篡位时,也有大量士人封侯,陈群,郭淮,王朗,陈泰,司马懿等等。

曹操的两个竞争对手同样如此,比如刘备手下诸葛亮封武乡侯,法正死后追封关内侯;孙权手下张昭封娄侯。

诸葛亮武乡侯和关羽汉寿亭侯,谁更大?列侯爵位是如何演变的?

曹操的最强大脑荀彧受封万岁亭侯

第三,曹操专权时期,改革爵位制。

建安二十年 (公元215 年)曹操对二十等赐爵制进行了改革,“始置名号侯至五大夫,与旧列侯 、关内侯凡六等,以赏军功 ”。

具体怎么变的呢?曹操主要改了“二十等赐爵制”的后六个等级。原来十五级到二十级分别为少上造 、大上造 、驷车庶长 、大庶长、关内侯、列侯,曹操改为了五大夫、关外侯、关中侯、名号侯、关内侯、列侯。

也就是说,叫“侯”的爵位,有两个变成了五个。其中,关外侯、关中侯、名号侯是新增加的。

关外侯和关中侯,从这两个名字上我们就能看出,纯粹是从“关内侯”的名位上敷衍而来的,差不多没啥诚意。

名号侯西汉、东汉都曾经出现过,主要和被封者的立功行为有关。比如,汉武帝时有“富民侯”、“和亲侯”。从这两个名字,我们就能知道被封者立的是什么功劳,王昭君的侄子王歙就被封为“和亲侯”。

诸葛亮武乡侯和关羽汉寿亭侯,谁更大?列侯爵位是如何演变的?

昭君出塞后,他侄子被封“和亲侯”

光武帝时有“折奸侯”,“建忠侯”,其中“折奸侯”,被封者通常都是告密人,告发别人谋反立功的,经常会被封为“折奸侯”。名号侯不都是好名声,东汉还有叫“不义侯”的名号侯,受封者是一位戕害主人的奴才,叫做子密。

不过,西汉东汉的名号侯,算在“列侯”之中,曹魏的这次改革,把名号侯单独拿出来,作为“侯”爵位的一种,列为第十八级。

汉末三国时期,封侯开始轻滥,很多都是虚封

裴松之注 《魏书》,也同样提到了曹魏对“二十等赐爵制”的改革。裴松之说:

“置名号侯 爵十八级,关中侯爵十七级,皆金印紫绶(和列侯、关内侯一样待遇);又置关内外侯十六级,铜印龟纽墨绶;五大夫十五级,铜印环纽,亦墨绶。皆不食租,与旧列侯、关内侯凡六等。臣松之以为今之虚封盖自此始。”

意思是,封侯开始变成一种美称,不再有实际利益,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但实际上,滥封和虚封,在这之前就已经很明显了。

东汉后期,二十等爵制逐渐衰落。王粲说:

“依律有夺爵之法,此谓古者爵行之时。民赐爵则喜,夺爵则惧,故可以夺赐而法也。今爵事废矣,民不知爵者何也。夺之,民亦不惧;赐之,民亦不喜,是空设文书而无用也……爵自一级转等十级,而为列侯,譬犹秩自百石转迁,而至于公也。而近世赏人者,皆不由等级……原其所以,爵废故也。”

王粲这段话翻译过来,就说汉末爵位,已经不按照实际情况授予,也不按照等级上升,爵位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夺爵,没人害怕;赐爵,也没人高兴。现在爵位封赏,都不按照等级来了,可以说爵位制已经名存实亡。

王粲说的“封侯轻滥”的情况,和当时历史环境相关。当时诸雄争霸,曹操、刘备、孙权等人,都把爵位当成拉拢人才的手段,导致爵位泛滥。

诸葛亮武乡侯和关羽汉寿亭侯,谁更大?列侯爵位是如何演变的?

李广:悔不该晚生几百年

比如曹魏对“二十等赐爵制”的改革中,多出了关外侯、关中侯和名号侯,实际上,这些“侯”都只有个名号,无封国、不世袭 、不食租税,以“侯”为名赐予爵位,目的无非是增加对别人的吸引力。

而且,在列侯中,除了县侯外,亭侯和乡侯都不再有封国(极特殊情况例外),而只是变成了一种单纯的美称。正是因为有名无实,所以曹操才会动不动就封人当列侯,反正就是一个称呼,也不用花钱,给你个就给你个吧!

参考资料:

董仲舒:《春秋繁露》

班固:《汉书》

裴松之:《三国志》

秦铁柱:《汉代列侯爵溯源考》

鲁力:《曹魏爵级及授与情况探讨》

赵彬:《东汉末官制、爵制研究》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关羽的汉寿亭侯是什么级别_诸葛亮为何称武侯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处理降将的一个常用方法,就是“封为列侯”。不但刘琮、张绣这些一方诸侯能封为列侯,甚至焦触和张南这种名不见经传的武将,投降后也能混个列侯。估计李广地

    经典语录
  • 物是人非 古诗_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意思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物是人非事事休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经典语录
  • 西王母的由来_西王母是神话人物吗

    鲁迅先生在论及华夏神话传说时说: “其为世间所知,常引为故实者,有昆仑山与西王母” 。现将西王母神话之源起与演变过程作一考述,以佐证神话消亡之规律。 西王母,华夏神话传说中

    经典语录
  • 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答案_天下观念与国家概念

    “家国天下”意识是中华文明长期延续的观念基础。这一思想的形成,不仅与传统的道德观念有关,也与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以及独特的生产方式有关,是历史发展的逻辑使然。今天回顾“家

    经典语录
  • 《醒世姻缘传》_醒世姻缘传评价

    校注本《醒世姻缘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二次印刷本)之《再版前言》有云:“打开鲁迅来看一下,连《品花宝鉴》之类的书,都在专章论述之列, 其中唯一遗漏的是《金瓶梅》和《红

    经典语录
  • 西周礼乐制度的主要内容_周代礼乐制度有哪些特点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朝代历史久远,但却不容忽视,这个朝代就连孔子的诸多思想都是受其影响,而孔子追求的一些儒家学派的正统思想以及奉行的礼乐制度,都是来自于这个朝代。 这个朝

    经典语录
  • 西周社会礼乐与政治的关系_西周的礼乐文明

    周朝建立之初,面临着管理东方广大的领土的问题,再加之克商不久之后又爆发了三监叛乱,让周王朝的统治者下决心要制定一套管理国家的制度。周灭商两年,周武王就病逝,周公代成王执

    经典语录
  • 周武王是西周的创建者吗_商汤周武王为何并称

    “宅兹中国”有周人来源地的信息 作者徐江伟 陕西宝鸡出土的“何尊”因铭文出现了“宅兹中国”四字而闻名。但应知,“中国”一开始并不是地理概念,而是尊称,远古时代的“中国”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 古代游牧民族始终以军事联盟的形式存在,大联盟中有许多的“国”,例如,周武王伐纣之后,所属诸侯国达二千余,但在军事联盟中,能以“中国”自称的只有一个,就是周武王的本国。 注意铭文中“国”的写法,与甲骨文一样,写作“或”,外面没有城墙。因为最初的“中国”是在移动的。“何尊”出土于陕西宝鸡境内,离青藏高原很近,离西安还有很远的距离。 铭文中的“或”由代表杀戮的“戈”,旁画一圆“头”组成,此头就代表部族军事首领,圆头上下两横,代表他所掌控的一方天地。 四面都饰有野牦牛角的西周“何尊”。 何尊圈底铭文中有“宅兹中国”四字 古人为何有如此奇怪的造字方式?只有放到藏语中才能解释清楚。藏语中的“国”与“头”是同一个读音,写作 མགོ་ ( 拼音转写m-go),读作“guo”。因为“国”是在氏族集团内部出现一个至高无上的“头”之后产生出来,国就是“头”的私有财产,就是说,在藏人观念中,“国”与“头”原本就是同一回事! 故最初的“国”都是“行国”,并不固定于一处,当然就没有了围墙。最初的“都”也是指部族首领的帐篷“斡尔朵”,所有属民都随他的帐篷转移而迁徙着。 周人原本就是古羌之一种,入主中原前他们游牧于野牦牛出没的

    经典语录
  • 西周周穆王_周穆王是什么时期

    周穆王姬满是周朝的第五代领导人,那时候周朝承平日久,国力强盛,这位领导人就开始奢靡、享乐,终日乘豪车驰骋,四海遨游。 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在当时属于宾利级的豪车动力,名字都很拽:红色的赤骥、黑色的盗骊、白色的白义、黄色的渠黄、紫色的华骝,还有三匹杂色的,分别叫踰轮、山子、绿耳。传说这八匹马都是浮云一般的神马,能日行三万里,比现在的轿跑一点不差。坐上八匹神马拉的大车,普天之下都不够他耍的,一不留神竟然跑到了昆仑山仙界,那是西王母修炼的瑶池仙境。 西王母已经修炼了成千上万年,可是还有一点凡心未尽,虽然几千年没见过帅哥,一看到周穆王就起了凡心,赶紧拿出洞府的蟠桃、美酒,大摆筵席,为远道而来的周穆王接风洗尘。酒宴上,男宾女主推杯换盏,眉来眼去,酣畅淋漓,直到如胶似漆。 周穆王虽然在昆仑山上享受着神仙眷属的快乐,但毕竟还是一介凡夫,日子久了总吃桃子也不习惯,又想起了陕西的荞麦饸饹和岐山臊子面。另外,跟随他出游的宠妃盛姬很吃西王母的醋,整天吵着要回京城。西王母虽然是神仙,可是却比不得盛姬更解风情,于是穆王心中泛起了无限乡愁。 西王母早已经修成了他心通,周穆王心念一动她就已经了然洞明,心内虽然有些不舍,但尘缘已尽,也不再强留,就把周穆王送上了东归的道路。临别之时,西王母恋恋不已。今日一别,后会无期,于是,她便做了一首《白云歌》,表白心迹: 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

    经典语录
  • 西周第六位君主_周穆王是西周什么时期

    周穆王 , 姬 姓,名 满 。 周昭王 之子,西周 第五位君主 。是 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 ,世称“ 穆天子 ”。 周穆王 是中国古代历史上 最富于传奇色彩 的帝王之一,喜爱远游,并留下遇见 西王母 的传说,史书记载, 周穆王不恤国事,不乐臣妾,肆意远游 。 周穆王 时作《吕刑》,自 周昭王 始,“ 王道微缺 ”;至 穆王 时,社会矛盾进一步尖锐。为了 维护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 周穆王 命吕侯(亦称甫侯)制定《吕刑》,有 墨、劓、剕 fèi 、宫、大辟 pì五刑,等共三千条,《吕刑》是中国流传下来最早的法典。

    经典语录
  • 有学问的成语-涨知识了,和射箭有关的七个成语典故,你知道的有几个?

    为我们所熟知的成语典故有惊弓之鸟、杯弓蛇影等,而后羿射日的故事更是老少皆知。今天,我们就来主要了解一-有学问的成语

    经典语录
  • 有关战争的成语-中国历史之西周的成语典故——西周的政治繁荣

    历史朝代趣事中国历史之西周的成语典故——西周的政治繁荣本期主要讲述西周时期发生的故事——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制度中国历史之西周的成语典故——西周的政治繁荣。-有关战争的成语

    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