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问渠哪得清如水位有活水来_问渠那得清如许的上一句是什么

问渠哪得清如水位有活水来_问渠那得清如许的上一句是什么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3-09 09:59:34
阅读:

本文作者黄强

智慧的中国人,不仅修筑了地上雄伟工程万里长城,也建设了水里的伟大工程都江堰。读小学时,在课本中就知道了四川都江堰,一个造福千秋,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

问渠那得清如许——江都水利枢纽采风记

【图1,俯瞰江都水利枢纽】

水利与农业生产休戚相关,水是生命之源,水又是水患之源。水肥沃大地,让农田收获,但是肆虐的洪水又是灾难。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水是爱恨交加,从上古时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到明清时期洪水泛滥,治水名臣筑堤修坝,沿河流域人民修建水利,中国人一直与水搏斗,何时擒住苍龙,何时肆虐的水就能造福人类。

问渠那得清如许——江都水利枢纽采风记

【图2,淮河两岸风光】

都江堰的伟大,无需多言,这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那是古人的智慧。古有都江堰,今有江都站,在江苏,在当代,也有一个了不得的水利工程,那就是江都水利工程枢纽。对于始建于1961的江都水利枢纽(万福闸1959年10月开工建设),早有耳闻,却一直无缘相见。10月19日,江苏省作家采风,终于有机会进入了水利枢纽的核心区,百闻不如一见。

问渠那得清如许——江都水利枢纽采风记

【图3,江苏省作家参观4号机组(黄强摄)】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地处扬州以东14公里的江都市区,这里是长江、淮河、运河交汇处,千里淮河的入江口。

问渠那得清如许——江都水利枢纽采风记

【图4,俯瞰万福闸(黄强摄)】

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全程1000多公里。淮河流域地跨五省,域面积约为27万平方公里。但是千百年,淮河河道被黄河反复侵夺,大量泥沙淤泥使淮河入海出路受阻,导致淮河水系紊乱,成为长江的支流。排水不畅或水无出路,造成了“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无雨旱灾”的局面。淮河两岸是受洪水危害最重的区域,也是历史最为跌宕的区域。据历史文献统计,公元前252年-公元1948年的2200年中,淮河流域每百年平均发生水灾27次。

问渠那得清如许——江都水利枢纽采风记

【图5,江都水利枢纽工程闸道分布图】

1949年夏,淮河流域水灾严重,堤防多处决口。1950年汛期,淮河流域又遭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国家为此开展了救灾和淮河治理工作。1951年5月15日,毛泽东在授予治淮委员会等单位的锦旗上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修建的。窗体顶端

问渠那得清如许——江都水利枢纽采风记

【图6,江都水利枢纽四站】

江都水利枢纽运营后,对于治理淮河,造福社会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水系紊乱得以整治,河水不再泛滥,往昔桀骜的河水在水利工程的引导下,变得俯首帖耳,服务于农田灌溉。

问渠那得清如许——江都水利枢纽采风记

【图7,千里淮河由此入江(黄强摄)】

画家丰子恺来此采访,见到水利工程造福淮河流域人民,水灾减少,粮食丰收,感慨万千,挥笔写下:

万福闸前气象雄,运河新辟舰艨朣。

金风十里扬州路,从此年年庆岁丰。

问渠那得清如许——江都水利枢纽采风记

【图8,万福闸前枫叶红(黄强摄)】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由4座大型电力抽水站、12座大中型水闸、3座船闸、2座涵洞、2条鱼道以及输变电工程、引排河道组成,是一个集泄洪、灌溉、排涝、引水、通航、发电、改善生态环境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其中4座抽水站共装有大型立式轴流泵机组33台套,装机容量53000KW,设计抽水能力为400立方米每秒,是目前我国乃至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电力排灌工程。其中位于入江水道上的5座节制闸,以万福闸最大,共有65孔,是迄今为止,闸孔最多的闸口。

问渠那得清如许——江都水利枢纽采风记

【图9,万福闸】

江都水利枢纽也是江苏省江水北调的龙头,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江水北调工程是一项扎根长江、实现江淮沂沭泗统一调度、综合治理、综合利用工程,工程可覆盖保障苏中、苏北7市50县(市、区),覆盖4500万亩耕地、4000万人口。“南水北调”是国家实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

问渠那得清如许——江都水利枢纽采风记

【图10,源头石碑(黄强摄)】

阅尽沧桑,凝炼风华,江都水利枢纽傲立三河(江)交汇之地,默默地造福淮河流域,造福河水流淌过的地区。

问渠那得清如许——江都水利枢纽采风记

【图11,江都水利枢纽核心区景色(黄强摄)】

半个世纪的岁月洗礼,水利人将江都水利枢纽建设成了一个水清岸绿,风光旖旎的风景区。龙柏挺拔,如同绿色的火焰,蓬勃生机;丹桂飘香,500米的银杏大道,一片金黄……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绿荫成林,花木茂盛,清风徐来,鸟语花香,“江淮明珠”名不虚传。

问渠那得清如许——江都水利枢纽采风记

【图12,远眺廖家沟(黄强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诗用在江都水利枢纽,不仅形象,而且点题。有意思的还有一点,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处主任问泽杭,泽是水的意思,姓问,又管水,自然可以用“问渠”来问,水利枢纽何以清如许?包含环境美,水质清,效益高,管理技术的输出等内容。问主任的回答就是“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江都水利枢纽采风记

【图13,五福桥夕照(黄强摄)】

我与水利也有点缘,1995年我做记者时,撰写了新华通讯社内参《中国水利工程隐患重重》,刊发在专供中央委员阅读的《国内动态清样》上,国家领导批示后,由此掀起了全国兴修水利工程热潮。这次有机会来到江都水利枢纽,在这篇美丽的土地上,看到河水清清,树木葱郁,水利枢纽为国家经济建设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非常高兴。也希望有机会再来,深入采风,挖掘水利行业感人的故事,抒写水利人治水管水造福社会的平凡工作,博大胸怀。

问渠那得清如许——江都水利枢纽采风记

【图14,江苏省作家采风合影,背景是“源头”石碑】

说明:本文系头条号黄强教授的原创作品,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转载。联系作者微信njhuangqiang。

黄强黄不息2016年、2017年两次年度文化头条号。2019年入选精选频道。

黄强,字不息。服饰史学家、金学家、文艺评论家。已出版《金瓶梅风物志》《中国服饰画史》《服饰礼仪》《趣民国》《文人置业那些事》《消失的南京旧景》等著作十多本。

服饰史新著《古代服饰与时尚》《古代军戎服饰》《六朝人的衣柜》,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