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王阳明的观点_为什么不推崇王阳明

王阳明的观点_为什么不推崇王阳明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3-30 23:15:41
阅读:

明代王守仁,自号阳明子,因此被人称为阳明先生,又称王阳明。他是一位传奇人物,在程朱理学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学说——阳明心学,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有人认为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有人说他是明朝风气败坏的根源,也有人说“一生伏首拜阳明”。其实,不管别人如何诋毁,阳明先生都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的学说简洁有力,读懂了王阳明,可以让你受益无穷。

王阳明为何受国人推崇?因为他道出了道德的本质,一文读懂王阳明

王阳明的学说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这三句话层层递进,构成了王阳明的学术体系。下面居士我就通过这三句话为大家解读阳明心学。

一、心即理

心即理是阳明心学的起点,王阳明在反思程朱理学的错误时,顿悟出了“心即理”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整个阳明心学。所以要理解“心即理”这一命题,我们要先说一说程朱理学。

顾名思义,程朱理学最为尊崇“理”这一概念。其实他们的学说与老子有相似之处,老子说“道”是宇宙的本原,程朱则说“理”是宇宙的本原。理与气(物质)结合生成万物,万物都含有理,就像每条河流之中都有一个月亮。理在自然界表现为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中表现为伦理道德。人的心中也有理,只要能认识到心中的理,你的所作所为就全部符合道德了,你也就成为圣人了。

王阳明为何受国人推崇?因为他道出了道德的本质,一文读懂王阳明

那么如何能认识理呢?朱熹说,很简单,既然万物之中都有理,你去研究身边的事事物物就可以了,这就叫做“格物”。你今天格一物,明天格一物,如此持续不断的格物,总有一天会豁然开朗,认识到那个最高的理了,这就是“格物穷理”。

下面该本文的主人公阳明先生登场了。王阳明从小就与众不同,别的孩子读书是为了中科举,而王阳明读书则是为了做圣贤。所以当王阳明学习了程朱理学后,他怦然心动,便和朋友相约去格竹子中的理。他的朋友先对着竹子格了几天,最终病倒了。王阳明以为是朋友太弱鸡,于是自己对着竹子坐着格,他比朋友多格了几天,也大病一场。王阳明始终想不明白,这竹子与伦理道德有什么关系?朱熹肯定是不会错的,王阳明因此认为是自己太弱鸡,看来这圣贤不是人人能做的。这个故事,叫做“亭前格竹”。

王阳明为何受国人推崇?因为他道出了道德的本质,一文读懂王阳明

后来,王阳明因为上疏弹劾刘瑾,被贬到了贵州龙场驿站,那个地方非常荒凉,鸟不拉屎,鸡不生蛋。王阳明在那个地方没有灰心失望,他开始日夜苦思:如果是圣人到了这个境地,他会怎么做呢?终于有一天,他悟出了“心即理”的道理,史称“龙场悟道”。

到底什么是心即理呢?王阳明说:朱熹错了,人类的伦理道德与自然界的规律完全无关,道德只与我的本心有关——我真心喜欢、赞成的事,就是善;我真心憎恶、厌弃的事,就是恶。这就是“心即理”!因此,我本来就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就是良知。

任何人都有良知。有一天王阳明抓到一个贼,他让贼把身上的衣服都脱掉,贼一件一件脱,最终只剩一条内裤。王阳明还让他脱,他怎么都不肯脱了。王阳明说:虽然你做了贼,但也知道当众裸露是很羞耻的,这就是你的良知。

王阳明为何受国人推崇?因为他道出了道德的本质,一文读懂王阳明

二、知行合一

那么,既然每个人都有良知,为什么世上还会有那么多坏人呢?王阳明认为,这是因为私欲遮蔽了人的良知。人的良知本如明镜一般,而私欲就像是锈迹与灰尘,它们渐渐沾染了整个镜面,镜子就昏暗不堪了。想要让镜子恢复明亮,就要“存天理,去人欲”,具体的措施就是——知行合一。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有两层含义:

第一,知与行本就是合一的

王阳明说:“一念发动处即是行。”你看到一件善事,就会立刻想去做,这种想法既是“知”,也是“行”。比如说,你看到一个老人跌倒了,会立刻想去扶她。你不会想:扶老人是一件善事,所以我应该扶他。但是,因为你想去扶她,说明这件事是符合你的本心的,是善的。

也就是说,良知是你遇到事情时的本能反应,这种“知”不是知道“1+1=2”,而是知道冷、知道饿。你知道冷就等于你想穿衣服,知道饿等于想吃东西,知道善等于你心中有行善的冲动。

王阳明为何受国人推崇?因为他道出了道德的本质,一文读懂王阳明

第二,听从自己的本心

但是,很多人由于心中充满私欲,哪怕内心产生了行善的冲动,也不会去做。比如看到老人跌倒了,虽然心中知道应该去扶,但是转念一想这样也许会惹上麻烦,于是便扭头走了。这样的人,良知就被遮蔽了,知性也不再合一。因此我们还需要知行合一的第二层含义:听从自己的本心。

你遇到事情时,一定要把握住自己心中浮现的第一个念头,因为那是你的本心,也就是良知。依照良知去做,这就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也是一个磨洗心镜的过程,久而久之,你心里那面镜子上的尘埃、锈迹都被磨去了,你的心也就恢复了光明,那么你就是个圣人了。

所以,你想成为圣贤,只需要跟着本心去做就可以了。阳明心学是不是很简易,很简捷呢?这是人人都可以作的事情,就看你想不想做。而知行合一的最终境界就是“致良知”。

王阳明为何受国人推崇?因为他道出了道德的本质,一文读懂王阳明

三、致良知

“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归宿,也是阳明心学的精髓。王阳明曾说,我的学说总结起来,就是“致良知”三个字。而“致良知”也含有两重含义:

一、将良知推致事事物物

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也就是说,你肯定会看到很多事物不符合良知。也许你今天看到有小偷偷东西没人管,明天看到孤寡老人十分可怜。王阳明说,你要把你的良知推行到万事万物上去,比如小偷偷东西没人管,你去管,孤寡老人可怜,你去帮扶……要让一切事物都符合你的良知,这就是“致良知”。

可见“致良知”思想体现了王阳明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与抱负,王阳明说:看到别人遭受苦难,要像自己也遭受苦难一样。正是有这样的胸襟与抱负,王阳明才能在宁王叛乱之际,各地官员死的死逃的逃之时,丝毫不考虑个人安危,毅然起兵抗击宁王,只用了几十天便平定叛乱。很多人向往王阳明的功绩,却从没有想过,自己在那种境况下,能否做出和王阳明一样的抉择?如果你能和王阳明一样,不论最终成败如何,都是伟大的。

王阳明为何受国人推崇?因为他道出了道德的本质,一文读懂王阳明

二、将良知推到极致

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有良知,只是明亮的程度不同而已。哪怕是罪大恶极之人,他也有良知,只是他的良知像一面长满锈迹的镜子,只能模模糊糊地照出一个影子,完全看不清楚。大部分人的良知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遮蔽,大家心中的镜子都有锈迹,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修习心学的过程,也就是磨镜子的过程。你天天都能知行合一,心中的镜子越磨越光,越磨越亮,锈迹越磨越少。最终,你心中的镜子没有一丝锈迹,你的良知没有受到一点遮蔽,它就达到了极致。而这,就是“致良知”的第二层含义。

王阳明为何受国人推崇?因为他道出了道德的本质,一文读懂王阳明

因此,阳明心学就是教你如何从“心即理”到达“致良知”,这一过程非常简明直接,但也充满险阻,因为你要同自己的私欲作斗争。如果你成功了,那么你便是圣人了。人人都可以作圣人,只看你是否愿意下功夫。

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欢迎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王阳明的观点_为什么不推崇王阳明

    明代王守仁,自号阳明子,因此被人称为阳明先生,又称王阳明。他是一位传奇人物,在程朱理学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学说——阳明心学,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有人认为做到

    经典语录
  • 王阳明心学智慧_王阳明心学智慧:教你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一天,王阳明的妹夫兼得意门生徐爱问了一个问题:"只在心中探求至善,恐怕不能

    经典语录
  • 王阳明真正聪明的人_明朝第一人王阳明

    明代奇人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而且善于统兵作战,经常听各种学者夸明代奇人王阳明是个牛人,王阳明到底有多牛?沿着王阳明的成长历程我们一起来看看: 1:出生的

    经典语录
  • 五十年后王阳明_王阳明500年

    1 王守仁的"宇宙"的概念 王守仁(1472-1528年),今浙江省人,通常称他为阳明先生。他不只是杰出的哲学家,而且是有名的实际政治家。他早年热诚地信奉程朱;为了实行朱熹的教导,有一次他下

    经典语录
  • 王阳明王守仁王夫之是一个人吗_王阳明原名

    导言: 大家都知道“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知道他的正式名字为何叫王守仁吗?看完下面这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王阳明 明代的王阳明,是儒家的一代大儒。 王阳明曾在

    经典语录
  • 王阳明名句60句_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深度好文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他不仅精通儒学,还对道家、佛家有很深的造诣。他不仅在思想上有很大成就,在军事上也堪称大明的名将,曾

    经典语录
  • 王阳明经典名言名句_王阳明经典名句 此心光明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

    经典语录
  • 王阳明最经典名言名句_王阳明60句经典语录

    王阳明,也叫王守仁,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他的知行合一理论,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王阳明的历史地位之高,贡献之杰出,不可

    经典语录
  • 王阳明的十大经典语录_王阳明的名言名句

    来源:禅与冥想 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此花与汝,我们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花有灵性,那么可以说此花

    经典语录
  • 王阳明的名言_王阳明的名人名言

    1、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阳明 2、心清意净天堂路,意乱心慌地狱门。——王阳明 3、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王阳明 4、布衾莫谩愁

    经典语录
  • 王阳明心学原文及译文_王阳明心学笔记

    原文: 来书又云:“师云:‘为学终身只是一事,不论有事无事,只是这一件。若说宁不了事,不可不加培养,却是分为两事也。’窃意觉精力衰弱,不足以终事者,良知也。宁不了事,且加

    经典语录
  • 珍的成语-李白成为一代诗仙是有原因的!且看一个成语典故告诉你为什么?

    小编感悟*导读:一个妇孺皆知的成语,正是因为太常见的缘故,我们太多人都没有静下心来去好好感悟,铁杵磨针的用意。更多的是某人提起来这个成语,马上有人会反应:“哦,铁杵磨针嘛,我听过,就是李白的一个故事啊,很小就知道啊。。。”,吧啦吧啦的近似于炫耀一番,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珍的成语

    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