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田氏代齐意味着什么_田氏代齐的实质

田氏代齐意味着什么_田氏代齐的实质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4-07 04:00:46
阅读:

春秋战国时代,无论说到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排在第一的始终是齐国。之所以这么排,首先是齐国先天的优势——齐国鼻祖可是大名鼎鼎的姜太公,对,就是坐在渭水边拿个直钩钓鱼的那位。周成王时候,还专门授权齐国可以代周天子征讨不老实的诸侯国,换句话说,齐国是最早被官方授权的诸侯“执法者”。


田氏代齐——尴尬的“霸主”


(图为姜太公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了尚方宝剑,齐国自然底气十足,加上地处中华大地东端,有大海为依托,不用担心腹背受敌,还能煮煮海盐卖给别国。要知道,当时盐是生活必需品,是暴利行当,齐国的小日子过得很滋润。

春秋向战国转换期间,除了三家分晋这件大事,齐国也出了“下克上”的事件,也就是著名的“田氏代齐”。

田氏代齐——尴尬的“霸主”

前面说了,齐国祖宗是姜太公,后来的国君自然也是姜家人。到了齐桓公时,陈国的一个公子在国内混不下去逃到齐国,被齐桓公任命为工正,就是管工匠的。这位公子名完,逃到齐国后,为避免被陈国人追杀,干脆改姓田,于是就成了齐国田家之始,也是现在田姓的起源之一。


田氏代齐——尴尬的“霸主”


(图为田完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田氏在齐国混得风生水起,历代当家人一直受齐国国君重视。到了田完的来孙子(就是孙子的孙子的儿子)那一辈,出了个狠人叫田乞,他在领地上收税时用小号的斗来称量,向臣民发放粮食的时候用大号的斗来称量。

有人说了,这一来一去不是亏本吗?他是不是傻?显然不是,人家这一招叫收买人心。这么一来,田乞领地上的人民忠心耿耿,其他贵族包括国君属下的人民都很羡慕。更要紧的是,齐君根本没有看到其中潜藏的祸端,可能也是觉得田乞脑子有点问题,是个败家子,也就一笑置之。于是,整个齐国的老百姓都开始对田家非常向往。

齐国没有明白人吗?也有。晏婴就多次劝谏齐景公防着田家,晏婴是谁?就是我们中学课本上学过的《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角,说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那个。不过齐景公不当回事,晏婴也很无奈,私下吐槽:“这么下去,齐国迟早是田家的。”


田氏代齐——尴尬的“霸主”


(图为晏颖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晏婴的预言很准,齐景公死后,受百姓爱戴的田家就开始不安分,几十年间,先后杀了两任齐君、扶立三任新君。到了田乞的玄孙田和当政时,干脆把齐康公扔到海边某小城,把这么个破城给他当封地,齐国的其他地方就都算是田家的了。

接下来,已是齐国事实君主的田和看到“三家分晋”成功,三位家臣都变身诸侯,于是就去向魏文侯讨教。魏文侯告诉田和,理论上,诸侯都是周天子封的。想当诸侯就要去找周天子。周天子穷且弱,许以利益、再威吓一番,事情也就成了。田和照方抓药,找魏文侯帮忙疏通关系,于是周安王很爽快地封田和为齐侯,于是姜氏齐国自此变成了田氏齐国,落寞的齐康公就此被人遗忘,并在8年后无声无息地死去了。

此后,田家收买人心的这套做法就成了历代皇帝的大忌,并进一步延伸到个人修养。一个臣子要是各方面品行都很完美,然后还有点实权,皇帝就会想:这人是不是在学田氏,打算来个“腾笼换鸟”?于是乎,为了自保,诸多位高权重的臣子都必须表现出一点品行缺点,比如“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当了丞相就行强抢豪夺之事,证明自己并不想挑战皇帝,这一招叫“自污”,在此后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王朝史里屡见不鲜。


田氏代齐——尴尬的“霸主”


(图为萧何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田和当诸侯没两年就死了,谥号太公,其子田午死后,谥号居然给了个“桓”,也就是齐桓公,呵呵,春秋五霸第一个也是齐桓公,这就尴尬了——以后说齐桓公,还得分两个版本……“新版齐桓公”的儿子田因齐上任后,估计为此事烦恼很久,后来看看身边的越国,突然灵感来了:越君封号可不是什么公,而是直接叫王。小小的越国称得王,我称不得?田因齐想到就行动,干脆也自称为王,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齐威王。这么一来,就不用担心谥号重复的问题了。


田氏代齐——尴尬的“霸主”


(图为齐威王铜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齐威王还算能干,用人、用兵、治国都有一手,打得各国臣服,二十多年间都不敢招惹齐国,奠定了齐国战国七雄的地位。说来这似乎也是齐国一贯的轨迹,无论春秋还是战国,一上来就是高峰,然后慢慢开始走下坡路。


田氏代齐——尴尬的“霸主”


(图为齐威王漫画,图片来源于网络)

齐威王和儿子齐宣王在位的五十多年里,齐国风光无限,齐宣王一度还灭了燕国。这段时间,也出了不少流传至今的典(段)故(子)和名人,比如中学课本里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田忌赛马》,邹忌和田忌就都是齐威王的大臣。还有各种传奇故事里常见的战国名人孙膑,也在齐国混,当田忌的军师。再比如大名鼎鼎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就是齐威王的孙子。

当时的齐国有种不太好的风气,由于邹忌靠巧言善辩当了相国,其他众多善于辞色的人一看有门,都想跑来碰碰运气。齐宣王就特别欣赏这些会忽悠的人,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等等特别能言善辩的人,都被封为上大夫,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坐而论道。齐宣王的这个爱好使齐国逐渐风气败坏,内斗加空谈,本来就是大忌,又赶上齐宣王之子齐湣王是自我感觉特好的人,征伐无度,最后连当相国的堂兄弟孟尝君也赶走了。

田氏代齐——尴尬的“霸主”

(图为邹忌与齐威王,图片来源于网络)

前284年,燕、秦、韩、赵、魏五国联军群起伐齐,连下70余城,齐国被打得连国都都丢了,只剩即墨和莒两城,差点亡国。这种情况下,齐湣王仍未悔悟,处处以老大自居。他一路逃亡,先后逃到卫国、邹国和鲁国,每到一个地方,还都要摆出大王架子。最后,齐湣王跑到了齐国仅剩的两座城之一莒城,碰上盟友楚国派大将淖齿带兵来救,齐湣王像抓到救命稻草,赶快任命淖齿为相国。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于这根“救命稻草”,他还是忍不住要摆谱发飙,淖齿也是个暴脾气,有一天实在忍不了,杀了齐湣王,然后跟燕将乐毅商量,直接分了齐国被占的地盘。

虽然后来齐国另一个名将田单绝地反击,从即墨一路反攻,六年后恢复齐国,但受到这次几乎灭国的打击,齐国精气神都打没了,于是从齐湣王狂妄到要上天的姿态转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弯,后来的齐襄王和齐王建都只求平安无事,别说主动出击扫平天下,连邻国快被秦国灭了都假装看不见。等到最后秦国兵临城下,干脆开门投降。

说起来,齐国的经济条件、周边环境都不错,尤其在春秋战国前期,比秦国强上许多。结果,也许因为日子太好过,大家都没什么追求,于是忙着内斗、吹牛。尤其是齐湣王,失去了最先称霸的大好开局,可谓起个大早、却赶了晚集。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