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假如项羽过了乌江会怎样?_项羽是被谁打败后逃到乌江边

假如项羽过了乌江会怎样?_项羽是被谁打败后逃到乌江边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4-11 04:00:57
阅读:

近年来,不论读书抑或浏览各类平面的和立体的媒体,说句夸张的话,有关历史地理常识以及其他方面(诸如行文遣字等)的些许谬误,竟会不时地在眼前出现.只因某些谬误甚为明显,想必大家不至于被误导;或者,广大的读者和观众将会以各种不同方式予以指出,从而最终得到纠正的.然而,谁料某些谬误有时竟会反复出现,以致呈现流传之势.盖缘于此,笔者只好不揣谫陋,怀着一种难以推卸的责任感,谨就其中一件最应勘正的谬误予以解说澄清.

项羽不肯过的是“乌江”吗?

话说两千多年前的楚汉相争时期,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项羽,遭垓下兵败后溃退乌江,乃至在凄凉的四面楚歌中引刀自刎,悲壮地结束了一代枭雄的短暂一生.这是民间大众耳熟能详的一个传诵至今的历史故事.如今,笔者所要提出的问题就是这个名为乌江的一方水土,曾经十分遗憾地且又连续不断地被人们误认为此乃一条河流.殊不知,乌江实乃安徽省和县的一座乡镇,绝不是某条河流的称谓.于是乎,一起又一起令人为之遗憾的、以讹传讹的谬误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了.如谓不然, 则请看看某些媒体在论及这一历史事件时对"乌江"此一称谓所做出的如下种种描述:

其一,十年前的2004年6月某日, 在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为您服务》中的小栏目《旅游风向标》里, 主持人刘仪伟在谈到项羽自刎地时,居然眉飞色舞地将这个乌江小镇说成是贵州的那条长江有名的支流乌江,当年的项羽竟然跑到贵州去自刎了,显然这是一个贻笑大方的错误.当然, 主要责任不在刘先生而在栏目的编辑者, 因为他可能是照本宣科的.

其二,笔者在《随笔》2006年第2期上有幸读到了军旅杂文家章明先生的一篇题为《读"高祖还乡"的联想》的文章,在第四段末尾处有如下一行文字:"……最后项羽在垓下决战中大败,身负重伤,有人劝他东渡乌江逃脱……"从"东渡乌江"这样的行文语气上来看,章先生也是按《史记·项羽本纪》上的一句"东渡乌江"的记载把乌江当成一条河流了.

其三,2006年5月间, 央视三套重播了侯耀文与其老搭挡石富宽的一段相声, 在描述项羽溃逃的状况时,侯耀文口出如下一句台词:"前有乌江挡道, 后有汉兵追杀……"显而易见,相声的作者也是把乌江当成一条河流了.此外,可能还会有一些不同的谬误版本一直在延续着并传开下来,只是笔者没有看到罢了.

从以上三个实例来看,显然这是历史地理常识上的一件以讹传讹的典型谬误事例.尽管这不是一件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且也不知谬误的源头始于何时何处,但为了免于这个谬误继续流传下去而误导青少年读者,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人,正如前面所言,我要在这里做一次"正本清源"的工作.然泚笔至此,不得不表白一句,此篇小文的主题,仅为世传的项羽自刎地做出旨在信而有征之举,亦即征信安徽和县乌江实为一座乡镇而非一条河流,并无涉及二十多年前学界引发的一场有关项羽自刎地的争论之意.顺便提一下,争论的另一方则坚持认为,项羽自刎地乃安徽定远东城.

转入主题的话要从头说起,故有必要对隶属于安徽省和县的乌江镇做一简介.众所周知,烟波浩淼、汹涌澎湃的扬子江自西而东咆哮直下,而过江西湖口后则近乎南北走向继续东下.斯时,日益宽阔的江面,犹如一条无比硕大的巨龙的一段躯干,斜卧在安徽境内,当此段流域(古人称之为楚江,李白《望天门山》首句"天门中断楚江开"即为例证,而皖人则称其为皖江)过安徽芜湖即呈径直南北走向进入江苏省境.斯地,在大江的西岸,有一座小有名声的历史文化古城,那就是刘禹锡笔下的"陋室"所在地--安徽省和县.此县秦制历阳,据《南畿志》载":历阳本秦县,项羽封范增为历阳侯,即此."当由和县北门出城行二十公里,就到了俗称"八百里皖江第一镇"的乌江镇.根据典籍记载,乌江这个地方,秦制为乌江亭(十里为一亭,设亭长),至西晋置县,直至明朝后期废县为镇,前后计有千年以上的县治历史,且南北朝时期还曾有百年的郡治历史.近至民国时期,因与南京仅一步之遥而广受影响,经济即呈繁荣景象.而如今的乌江,当可称为长江下游经济文化发达的乡镇之一.

乌江古镇紧靠长江西岸,一条东西向的支流穿越其北端,名曰驻马河,河上有一小桥,桥的中部即为皖苏两省的交界处.古镇的南侧有一小山,名为凤凰山,山下有一古老祠堂,即乃闻名遐迩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楚霸王灵祠,亦称楚庙,史传原为项羽衣冠冢所在地,后人于此建亭祭祀,人称"项亭",并于唐初建祠,只因屡遭兵燹,部分建筑物被毁或在建部分忍痛废圯.后经历代修葺扩建,计有正殿、青龙宫和水灵宫等近百间之多.

自唐而降,官民依时祭祀,香火长年不断.同治七年(1868),重塑霸王像,悬挂"拔山盖世"匾额,以及"山襟水带,虎啸龙吟"楹联.从此,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引来了无数骚人墨客和硕学名流来此凭吊.有道是,乌江古镇因系两千多年前项羽魂归之所而留下了名声.

至于后人缘何将乌江这一千年古镇视为一条河流,恐系由来已久,且容笔者试言浅说.盖乌江作为一个地名,古籍上首见于《史记·项羽本纪》.而《项羽本纪》一文,自古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散文中的千古名篇,语言凝练隽永,人物逼真感人,情节起伏跌宕,诚可谓史实与文采之间,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在记述项羽行将从容就义的情节时,《项羽本纪》是这样描述的: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太史公这段绘声绘色的笔力,复原了项羽引刀自刎前的那段大义凛然且足以载入史册的须臾情景,表征了一代旷世豪杰的英雄气概和知耻精神.

窃以为,后人读了太史公笔下的"东渡乌江"四个字,可能顿时会从字面上误解为乌江就是一条河流,而这也就有可能是产生这起谬误的源头.缘何如此,诚因绵延数千里东西走向的长江,至此一段流域即呈南北走向的这一实况却往往被人们忽略所致.殊不知,此处民间俗称的江南实为江东,而江北即为江西.历史还告诉我们,秦时乌江亭早已是长江此段流域的重要渡口,所谓"东渡乌江"的原意,理当解读为经由乌江亭东渡长江,即可抵达位于江东的当年楚地.尽人皆知的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当可为此立照也.有鉴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东渡乌江"和"江东"的字样引发了后人的误解,故笔者顺意借用《夏日绝句》的词句作为以勘误为主旨的本文之题.此外,还有一点也顺便指出,全国地名冠以"乌江"二字的则有数处,诸如贵州省遵义市濒临大河乌江(一条知名的长江支流)的乌江镇,甘肃省张掖市的乌江堡,以及江西省吉安市的乌江圩等等.缘于此,有人就会犯了将此"乌江"当成彼"乌江"这样的错误了.

谨由上述可见,乌江古镇称谓上的"江"字着实迷惑了一些人;以讹传讹的谬误之所以能够一直延续至今,亦恐盖源于此也.时至今日,笔者特作如上勘正.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