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达了什么思想_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主要反映了他的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达了什么思想_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主要反映了他的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4-16 15:01:09
阅读:
「无师自通」语文赏析:《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

《桃花源记》 陶渊明(东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文学常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代表作《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

二、释词:

1、 逐段释词:

第一段:为业: 缘溪行 鲜美 落英 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 欲穷其林

第二段:林尽水源 仿佛 便舍船 才通人 豁然开朗 俨然 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悉 黄发垂髫

第三段:乃大惊 具答之 便要还家 妻子 绝境 间隔 乃 无论 具言所闻 皆叹惋 不足为外人道也

第四段:既出 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 及郡下 诣太守 寻向所志 遂迷

第五段:欣然规往 果 寻病终 问津

2、 一词多义:志 舍 寻

3、 古今异义:鲜美 交通 妻子 绝境 无论 不足 仿佛

4、 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至少写出三个):

三、译句:

1、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生长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

2、 林尽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3、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4、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5、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6、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那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7、 便要还家。.(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

8、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9、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10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

11、不足为外人道也。

. (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1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13、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14、闻之,欣然规往。

刘子骥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

15、未果,寻病终。

刘子骥未能实现(愿望),不久就因病去世。

16、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四、内容理解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桃花林之美的?写桃花林之美有何作用?

作者从桃林之长、桃林之纯、草之鲜美芳香,花之缤纷飘落,描写出桃林之美。写桃林之美有两个作用:其一,有了桃林的奇丽景色,才引起渔人的惊诧、好奇心,他才会“复前行,欲穷其林”,最终发现桃花源。其二,有关桃林的这些描写,颇具神秘色彩,已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从氛围上作了铺垫。

2、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什么

表现桃源中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和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睦关系。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渔人说的是秦末以来的历史。桃源中人叹惋的是: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不希望外人来打扰他们和平安宁幸福的生活。

6、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7、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8、课文以什么为线索?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9、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五、层意与中心。

1、层次结构

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树林、进入桃源、走出桃花源、复寻桃花源的顺序。

第一部分(l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为经过。

第二部分(2~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以后的见闻。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

第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

第3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第4--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中心:

六、【理解性默写】

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明显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明显精神面貌)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交代桃花源的人来历的句子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8."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9.“村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