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贾岛诗题李凝幽居的特点有_题李凝幽居诗意

贾岛诗题李凝幽居的特点有_题李凝幽居诗意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4-18 09:46:09
阅读:

《题李凝幽居》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诗词杂品——《题李凝幽居》唐贾岛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展现了一个幽寂、荒古的格调,诗奴写这个比较拿手。这一联的“入”字特别有味道,它并没有把“草径”从“荒园”中割裂出来,显得特别完整。

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里的“推敲”是很出名的一个典故,也有一堆话可以写。总体上这一联在写“归藏、入静”的,这个在传统文化中不是什么秘密,仔细体会不难切入。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过桥分野色”的“过”字,是动词活用做形容词,“过”是“桥”的一个功能,用这个功能,来诱引我们去体会“桥”的那个本质。所以,如果要把“过桥分野色”这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可以是:“一带而过的桥,把旷野的景色分为两半”。然后,我们再去体会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桥分野色”以后,桥边有两片“景色”,桥的左边是“一片野色”,桥的右边还是“一片野色”,两片都是“野色”,实际上是一大片野色;“一带而过的桥”,只是我们觉察这浑然如一的“野色”的一个依凭而已。

所以“过桥分野色”,意境的主题就是“野色”,它讲的是一个“合”的概念,但是贾岛恰恰不用“合”字,而是用了“过”、“桥”、“分”,三个与“合”对立的字眼,尤其那个“分”字,让我们去“照”那个背后的,“一合成真”的境界。诗写到这里,是相当高明了。诗词杂品——《题李凝幽居》唐贾岛

下一句“移石动云根”,同样位置的“移”,也是动词用做形容词,不是说谁去搬石头,它是说“石头”变得会移动了。会移动的石头是什么石头?是“活”的石头。所以这句话讲的是一个“活”的概念。

我们一般会用“石头”去比喻“死板”的东西,是“不动”的象征;而“云”千变万化,没有定型,是“动”的象征。但是“云根”,那个“动”的根本,那个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的“宗”,也就是“云根”,到底是“动”还是“不动”?怎么去体会?到底是个什么境地?又如何去描述?其实它既不是不动,也不是动,它是一个跳脱的形象,这叫做“活”。这句话里,一堆“死物”,但偏偏却是在讲“活”。

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说这是个好地方,我先回去了,有空一定还来玩。当然还有一些隐晦含义,这个属于人生观的问题,各自体会就成。

所以贾岛写诗很好玩,他写“合”,写“活”,都是打哑谜的,写的特别迂回,又非常的精准独到,所以他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说明那个年代看懂这些的也没多少人。其实像贾岛这样的诗,还有很多的,如果在品透贾岛的这首《题李凝幽居》和上一首,张九龄的《望月怀古》的意境的情况下,去给两人当时心境做个比较,会发现,还是有一点点差异的。

诗词杂品——《题李凝幽居》唐贾岛

这个差异可以归落回颔联的“僧敲月下门”上。韩愈当时给贾岛的建议,是用“敲”,故事里也给了一个“用声音反衬寂静”的理由,也没错。我们如果单从境界上讲,“敲”字更点出了“临门”、“初叩”的含义,而且我个人觉得,如果不顾平仄的话,用“叩”字可能会更恰当,因为“叩”字在“临门”、“初叩”的基础上,还带有“叩问”、“求索”的含义。幸好,历史最终又补了一个“推敲”的典故流传于世,硬生生把“敲”字扩展成“推敲”,还借这个典故,把“叩问”、“求索”的蕴意也冠给了“推敲”二字上,让人不禁唏嘘。

所以,“文化”这个东西很有意思。不断传承的文化,一直都有这么一个好处,那就是它自身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它像一个鲜活的生命体一样,会不断地、自发地去充实和完善自己,应时化用、去芜存菁,个中玄妙,真让人无尽感慨。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