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唐宋八大家是哪方面的成就_唐宋八大家的文化主张是

唐宋八大家是哪方面的成就_唐宋八大家的文化主张是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4-23 07:46:15
阅读:

中国有没有像欧洲那样的“文艺复兴”运动?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在唐宋时期,一场古文运动的兴起,却对中国文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而站在这场“古文运动”风口浪尖的八个人,被后世称为“唐宋八大家”。

C叔今天就来讲讲,这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运动?

唐宋八大家最大的成就,堪称中国的“文艺复兴”

唐宋八大家

一、古文运动的兴起

大家都知道自隋朝开始,科举考试已经取代了九品中正制成为了朝廷选拔人才的途径。但既然是考试自然要有标准,而随着科举从隋到唐,所谓的好文章多为骈文。

骈文简单讲,就是注重形式,要求排比、对偶、用典以及格律,而没什么实质内容。骈文适合写景,比如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写的《滕王阁序》,辞藻华丽,文风绮靡,令人叹为观止。

但骈文不适合写事,这就导致文章形式华丽,但很空洞,没有观点,忽视文章里的实质内容。

相对骈文的就是“古文”,古文是指秦汉时期的散文,对唐来说,秦汉就是古代了。古文注重内容,用来发表观点,所以用词简练独到,讲究实用。

初唐时候就有几位知名文人提倡古文运动,比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陈子昂。要说陈子昂也是一个传奇。

唐宋八大家最大的成就,堪称中国的“文艺复兴”

陈子昂摔琴

这位仁兄是个典型的“富二代”,小时候不爱读书,爱跑马打猎,一幅侠客风范。18岁之后突然想读书,居然学有所成,但到京城无人赏识。然后画了百万买了把胡琴,邀请京城名人来观看他演奏,人家都以为花百万买把琴,这技艺得多高超。去了以后,他把价值百万的琴一砸,说我不会弹琴,但我会写文章,一下子名震长安。

陈子昂、萧颖士、李华这批人主张汉魏风骨,提倡风雅比兴,他们就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但由于当时天下太平,歌舞升平,所以他们并没有改变骈文风行的局面,从某种角度来说,陈子昂这批人是古文运动的先驱。


二、古文运动的发展

继承陈子昂的是韩愈,韩愈真正提倡了古文运动,并将古文运动推向一个小高潮。

唐宋八大家最大的成就,堪称中国的“文艺复兴”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 - 韩愈

韩愈提出“复古”,不单单是指写文章的方法,更是思想复古、文学复古,堪称中国的“文艺复兴”。而能将古文运动推向高潮,主要有3个原因:

1、国家从安稳到动荡。

当时大唐经过了安史之乱,人们都经历了妻离子散、流离失所,太平盛世不再。文人士大夫也明白骈文空洞无用,写文章要有用,振奋人心。

2、对抗佛老,回归儒家

当时佛、道二教盛行,不事生产,民怨四起,就像有句诗说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佛教讲有轮回,有解脱,有来世,可问题是这辈子的事也得有人干啊。

3、韩愈和柳宗元的传播

韩愈和柳宗元自己坚持写古文,有理论有创作,所以在文人群体里很有影响力,包括李靓、欧阳詹、刘禹锡、白居易、元稹等人也都支持古文运动。

尽管韩愈和柳宗元将古文运动推向一个小高潮,但韩愈死后,古文运动又陷入了低潮。


三、古文运动的高潮

唐宋八大家,除了韩愈和柳宗元,另外6个都是宋代的。正是在北宋时期,古文运动迎来了高潮,这就不得不提欧阳修了。

唐宋八大家最大的成就,堪称中国的“文艺复兴”

欧阳修代表作《醉翁亭记》,此为醉翁亭

欧阳修能将古文运动带向最高潮,也有和韩愈类似的3个原因:

1、宋朝国家形势并非安稳

北宋时候幽云十六州都丢了,北方门户大开,国家经常遭到骚扰。此时佛教又开始盛行,儒家思想受到动摇。所以宋朝士大夫,比如范仲淹等,等觉得自己身上承担着国家和历史的重任,文章也力求经世致用。

2、欧阳修的官职便利

欧阳修当时担任过一年的科举主考官,科举影响着天下所有读书人的命运,而考官的考核标准则决定了天下的文风。这是欧阳修之前任何推广古文运动的人都不具备的条件。

3、欧阳修胸襟宽阔,提携后进

欧阳修当主考官的时候,取录曾巩、苏轼苏辙兄弟,就遭人反对。之后还顶着巨大压力提拔苏洵与王安石。当欧阳修看到苏轼的文章时,对苏轼才华赞不绝口,还对旁人说,我老了,以后就要靠这小子了。

唐宋八大家,宋代的6个基本都和欧阳修有关。而这6人确实也不负众望,担负起了推广古文运动的重任,这其中有一人又不得不提,那就是苏轼。


四、古文运动的落幕

在欧阳修之后,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就是苏轼了,但成也苏轼,败也苏轼。

唐宋八大家里,按我们现在的认知,苏轼无疑是最高的。事实也是如此,明末清初的大文人钱谦益评价苏轼的文章,像水银泻地一样,随处涌出,古往今来都没有见过这样的文体。

唐宋八大家最大的成就,堪称中国的“文艺复兴”

苏轼

但这就造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才华是学不来的。

以往韩愈、欧阳修等人,自己写文章让天下人看,大家都可以模仿,练习,然后学有所成。但对于苏轼的文章,天下人只能在边上默默欣赏,都是神来之笔,根本无从学起。所以到苏轼那时候,基本就是苏轼一个人唱独角戏了,别人想参与也参与不了,古文运动失去了群众基础。

另一个原因是苏轼这种文风,和韩愈、欧阳修他们提出的“文以载道”的观点渐渐偏离,“文以载道”的“道”其实就是儒道,是经世致用。而苏轼后来经历过许多政治打击,导致思想有些偏“庄子”,偏道家了,这和古文运动的本质就偏离了。

当然宋代的党争也是一个原因,随着欧阳修的倒下,欧阳修提倡的古文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被打压的东西。

由此,古文运动经历了潮起潮落,最终走向衰亡。


从古文运动的发展史中仿佛能看到所谓的“历史的车轮”,来来回回,生生不息。也许历史就是这样,不分对错,只分输赢。


我是ChrisQu,关注我,可以看到更多有趣又发人深省的历史故事,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交流讨论。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