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唐朝元和中兴_唐宪宗李纯在位多少年

唐朝元和中兴_唐宪宗李纯在位多少年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4-23 10:46:21
阅读:
亲爱的读者您好,这里是来将何人的历史频道,我是小将,谢谢您的阅读。

如果把唐朝的皇帝排等级的话,第一集团无疑唐太宗、唐玄宗和唐宪宗。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功业千古留名,无需赘述。

那么唐宪宗何德何能与上述两位帝王并驾齐驱呢?

笔者认为,唐宪宗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使唐朝结束四分五裂的局面,达成统一,开创了元和中兴。

唐元和中兴的缔造者:唐宪宗李纯的浮沉一生

(图:唐宪宗李纯)



  • 第三天子

唐宪宗李纯(原名李淳),是唐德宗李适之孙,唐顺宗李诵之子。李纯在小的时候,就十分聪颖。一次,小李纯在德宗怀里玩耍。德宗李适便逗他,你是谁家的孩子呀?李纯回答道,“我是第三天子。”李纯这么说恰到好处,德宗李适此时为天子,太宗李诵自然是第二天子,那么这么算的话小李纯自然是第三天子。

从此,德宗不免对李纯更加爱护。

唐元和中兴的缔造者:唐宪宗李纯的浮沉一生

(图:唐德宗李适)

  • 继位风波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适病重,太子李诵登基,是为唐顺宗。不过刚刚登基的顺宗皇帝却患病中风病在床。所有的政务交给翰林学士王叔文处理。我们有必要介绍下王叔文。

唐代官场如果想做官的话除了军功外一般只能走科举和门荫的两种途径。而王叔文是个例外,他擅长围棋,因此进入翰林院成为棋待诏。翰林院是唐玄宗时期设立的,最开始只是招些有特长的人来为皇帝解闷用的。

唐元和中兴的缔造者:唐宪宗李纯的浮沉一生

图:翰林院

比如里面常招一些擅长佛教、道教、乐器、围棋、书法、绘画等等的人。到了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设立翰林学士一职,相当于皇帝的机要秘书。

安史之乱以后,翰林学士位置越来越重要,被称为“内相”。别看翰林学士和翰林待诏只有两字之差,并都供职于翰林院。但他们的差距可谓十万八千里。翰林待诏只是个供皇帝取乐的闲差罢了。

唐元和中兴的缔造者:唐宪宗李纯的浮沉一生

图:王叔文

王叔文利用棋待诏的身份接触时为太子的李诵,并得到李诵的信任,同王叔文一同得到太宗信任的还有王伾,此人擅长书法

顺宗登基后,王叔文成了翰林学士,控制整个朝政。就连宰相韦执谊,也是靠着王叔文的安排才能可以荣登此位的。就这样,王叔文们准备开始大干一场,他们的初衷是好的,做了很多好事,如打击贪官,打击扰民的宦官等。

但这个新贵集团有两个缺点:

  1. 他们的根基不深,特别是没有兵权。
  2. 他们触动了当时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尤其是宦官的利益。王叔文们唯一的靠山就是病怏怏的顺宗皇帝。

后来,宦官俱文珍等趁着王叔文回家服丧的时机发动政变,拥立太子李纯为皇帝,是为唐宪宗。李纯登基后,很快就赐死了王叔文,并把其党羽全部贬黜。顺便提一句,被贬的人员还包括两个大文豪刘禹锡和柳宗元

唐元和中兴的缔造者:唐宪宗李纯的浮沉一生

(图:刘禹锡)


  • 危机四伏

实事求是,唐宪宗接手的这个摊子不算好,具体说来就是中央的权力和微信大大减弱,而藩镇的愈加跋扈。德宗皇帝刚愎自用,不会依靠宰相的力量,总是耍小聪明搞一个独立于外朝的小朝廷。这样的结果就是小人得志,天下失心

“自贞元十年已后,朝廷威福日削,方镇权重。德宗不委政宰相,人间细务,多自临决,奸佞之臣,如裴延龄辈数人,得以钱谷数术进,宰相备位而已。——《旧唐书》”

唐宪宗二年的时候,天下共有藩镇四十八处。然而上缴赋税的只有八镇,上税的人口仅有一百四十四万户,是安史之乱之前的四分之一。国家可谓是一片萧条。

是岁......总计天下方镇四十八......每岁赋税倚办止于浙江东、西......湖南八道四十九州......比天宝税户四分减三——《资治通鉴》

不但如此,当时天下有兵八十多万,相当于两户养一个兵。这个比例实在是太高了。毫不夸张的说,宪宗登基时,帝国已经有了深深的危机。


  • 初露峥嵘

不但如此,西川的韦臬在公元805病死,其心腹刘辟自立为留后,并向宪宗皇帝请求让其任其节度使。立志成为为明中兴之主的唐宪宗自然难以接受,但此时自己刚刚登基,政敌刚刚打垮,很多事还没有头绪,因此就封刘辟为西川节度副使

这是一个信号,如果不出意外朝廷会找个时机直接把刘辟扶正。

愿望达成的刘辟,不但没有感恩戴德,反而认为宪宗皇帝怕事。因此就要求把东川以及山南西道也交给自己管理,成为三川之主。

唐元和中兴的缔造者:唐宪宗李纯的浮沉一生

图:刘辟

刘辟显然是想关起门来做大王,宪宗是无论如如何不能接受这个条件的。因此拒绝了刘辟的要求。没有达成目的的刘辟自然不甘心,因此在元和元年正月,发兵进攻东川。摆在宪宗皇帝眼前的只剩下出兵这一条路了。不过宪宗皇帝在做出命令之前犹豫了。

因为他的祖父德宗失败的教训太让人刻骨铭心了。此刻朝中很多大臣都不希望皇帝派兵出战,他们害怕此刻派兵会重蹈德宗的覆辙。宪宗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此时,宰相杜黄裳站了出来,认为皇帝必须打这一战。杜黄裳认为三川与河北的藩镇情况完全不同,河北半胡半汉,从安史之乱开始就不服朝廷号令已成习惯。并且跋扈藩镇已经连成片。但西川不同,三川更不同。他们一直都听命于中央,刘辟的自立是不得人心的。并推荐大将高崇文前去平叛。

有了杜黄裳的之初宪宗皇帝精神大振,于是派大将高崇文率军进攻刘辟。

高崇文不负众望,连战连捷。刘辟的心底有些发虚了。于是他把赶紧把俘获的东川节度使送还的高崇文处以示好。出人意料的是高崇文根本不吃这套,直接把送回来的东川节度使杀掉。表示自己决不妥协。接下来,高崇文高歌猛进,并在同年的九月攻克成都,并在刘辟逃跑的途中生擒刘辟,取得开门红。

此役获胜无论是政治意义还是军事意义收获都是巨大的。

首先,他告诉了各路藩镇,宪宗朝廷和德宗是不一样的,不要轻易挑战朝廷的底线。

第二,唐宪宗也向外界证明朝廷的实力那还是很强大的。一些中小藩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事实表明此次平叛的效果非常明显。很多多年不入朝的藩镇都入朝参拜天子了。其中就包括镇海节度使李锜。其实李锜也就是装装样子,故作姿态一下,没想到宪宗皇帝当了真,而且立刻派宦官前去宣慰。

此时的李锜使出了昏招——装病。宪宗皇帝不吃这套,还是要求李锜入朝。昏招频出的李锜暗示士兵杀死留后以威胁朝廷。宪宗皇帝震怒,派五镇士兵征讨李锜。结果还没等朝廷的军队攻破镇海,李锜就被其外甥活捉送往长安。随即李锜父子被腰斩。

唐元和中兴的缔造者:唐宪宗李纯的浮沉一生

(图:宪宗刚登基时的形势图)


  • 元和中兴

目前宪宗皇帝收拾掉的这些藩镇只是小角色,而真正的大boss是河北的造反专业户们。当时,真正强大且不服朝廷管辖的藩镇共有五个,分别是卢龙镇(初称幽州镇)、承德镇、魏博镇、淮西镇以及平卢镇。这些藩镇一直奉行财税自理,父死子继的原则。成为了朝廷的大患。宪宗的爷爷德宗就吃了很多这些藩镇的亏,从此一蹶不振。年轻的唐宪宗决心解决此问题。

第一个被讨伐的对象是自立的王承宗,元和四年,成德节度使王士贞卒,其子王承宗自立为留后,并希望朝廷收其节度使。宪宗的答案很简单——不。

于是,一场大战不可避免。这场战争打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分出胜负。

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是宪宗皇帝用人不明,他任命神策军中尉也是自己的亲信吐突承璀任主帅讨伐王承宗,而吐突承璀一到军营,军心立刻涣散

“吐突承璀至行营,威令不振——《资治通鉴》”

第二是则是各个藩镇不能同心协力。有些藩镇只想乱中取利,如昭义节度使卢从史。他就经常让士兵扮演王承宗的部下与朝廷作战。基于以上两点,这场战争朝廷并未取胜。不过也并非没有获得,首先,宪宗皇帝收拾掉了卢从史。并且王承宗向皇帝承诺可以把人事权和财权交给朝廷。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诗人白居易先生此时的职务是翰林学士,他曾多次劝谏宪宗不要对河北用兵,并言辞激烈,丝毫不给天子留面子,因此与宪宗出现矛盾。也为他后来的被贬埋下了伏笔。

唐元和中兴的缔造者:唐宪宗李纯的浮沉一生

图:白居易

遭受失败的唐宪宗没有沮丧,而是吸取教训,继续削藩。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元和七年,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被内部废掉,而立其子年仅11岁的田怀谏为节度副使。令田兴辅佐幼主。主幼臣强,此时的朝廷立刻分为两派,以李吉甫为首的一派立即请求宪宗皇帝出兵。而李绛却建议暂缓。原因是他认为魏博藩镇肯定内部出现矛盾,现在完全可以先等待时机,谋定而后动。事实证明李绛的想法完全正确。

很快,魏博的一个将领蒋士利用职务之便窃取了军政大权。不过蒋士倒行逆施,很不得军队人心,最终被愤怒的魏博士兵所斩杀。随后魏博士兵找到田兴,希望他能做魏博留后。田兴虽然答应,但是要求魏博从此必须接受朝廷的调令,将士们接受了这个意见。

田兴这么做原因有二:

第一是田兴这个人本来就对朝廷比较忠心。

第二是河朔藩镇这些年父死子继已成定制,自己如果贸然继承节度使很有可能造成众叛亲离的后果。

唐元和中兴的缔造者:唐宪宗李纯的浮沉一生

(图:唐宪宗之子穆宗登基后形势图)

​唐宪宗立刻授予田兴魏博节度使之职。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任命,因为按照常理来说,这种军镇发生大变化的时刻朝廷都会先拍宦官前去宣慰,以刺探军中军心,如果没问题才会给头领一个节度留后的职位。而宪宗此时不走寻常路,直接任命田兴为节度使,这就是天大的荣耀。

不但如此,宪宗皇帝还打开内库,把自己辛辛苦苦攒的150万缗钱全部赏赐给魏博。自此魏博便正式归顺朝廷。魏博就像是一颗钉子,北接幽州承德,南扼淮西,东临平卢(淄青),战略地位太重要了,魏博的获取,直接奠定了接下来的走向。

接下来,宪宗调武元衡任宰相位,武元衡是典型的鹰派,宪宗召他任宰相,意思很明显,和藩镇死磕。随后,趁着淮西交接不稳之时,宪宗顶着压力率军进攻淮西。并且在河北进攻王承宗。双线作战,这对宪宗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甚至到了满朝文武都要求罢兵的地步,唯一支持宪宗的只剩下裴度而已。不过宪宗还是不为所动。

事实证明,宪宗这么做是正确的。当李愬迎着大雪攻下蔡州城后,淮西宣告平定。淮西之战,打了尽三年,遇到的阻力无数,如果不是宪宗的坚持,朝廷恐怕无法攻进蔡州城。

忽见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平蔡州三首》

唐元和中兴的缔造者:唐宪宗李纯的浮沉一生

(图:名将李愬)

​元和十三年,宪宗发兵讨伐淄青镇,开启了平藩最后一战。这一战几乎没有悬念,最终以李师道被部将杀死而告终。天下至此名义上重归李唐朝廷。


  • 小将总结

宪宗皇帝可以开创元和中兴,笔者认为原因有三点:

第一,宪宗皇帝本身乐于拿谏,且应对藩镇对策得当。

第二,宪宗皇帝善于利用宰相的力量,比如,杜黄裳献策平刘辟,武元衡献策平刘锜,李绛献策平魏博,裴度献策平淮西。在唐朝,评价一个皇帝是否为明君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他能否可以善于利用宰相的才智。

第三,宪宗时的藩镇已经和之前几任皇帝时无法比拟,多年没有没有经历大战的他们战斗力早已不能和父辈同日而语。

我是小将,专注变幻莫测的历史风云故事,谢谢您的关注!

参考文献资料:

《资治通鉴》

《旧唐书》

《唐史》

注:本文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我,内容错对也欢迎来信指正。谢谢合作!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唐朝元和中兴_唐宪宗李纯在位多少年

    亲爱的读者您好,这里是 来将何人 的历史频道,我是 小将 ,谢谢您的阅读。 如果把唐朝的皇帝排等级的话,第一集团无疑 唐太宗、唐玄宗和唐宪宗 。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功业千

    经典语录
  • 唐懿宗皇后_唐睿宗李旦年号

    唐懿宗——李漼(cuǐ) 1、—— 懿宗李漼 名李温,李忱长子 母晁氏。 唐懿宗李漼(833年12月28日-873年8月15日), 初名李温,陇西成纪 (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17任皇帝(859年—873年

    经典语录
  • 唐朝末年宦官专权_唐宪宗之后

    文/冯玄一 李纯原本的名字叫李淳,是唐顺宗李诵的长子。他父亲李诵即位后,立为太子,改名李纯,是唐朝的第十二位皇帝。李纯在位十六年,只使用了"元和"一个年号。他在位的这十六年,

    经典语录
  • 唐朝被宦官谋害的皇帝有几个_唐朝末年宦官专权

    唐朝藩镇节度使掌握着地方上几个州的军政大权,往往会形成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割据势力。自安禄山以藩镇节度使的身份反叛后,其后唐朝常常发生藩镇节度使反叛事件,屡次攻陷京城,令朝

    经典语录
  • 孙悟空和美女_孙悟空把七仙女定住去摘桃子

    陶渊明读《山海经》,写诗就感叹夸父: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竟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说夸父追太阳,都追到了太阳的老

    经典语录
  • 唐肃宗的皇后_唐高宗的皇后

    今天和大家聊的这个皇帝很奇怪的,例如终生不立皇后,但他老婆死后仍然被子孙皇帝们尊为太后。还有,他被宦官杀死后,唐朝的皇帝的立废均由宦官做主了。唐朝进而开始走下坡路。 唐宪

    经典语录
  • 与桃李满天下意思相同的话_桃李满天下中的桃李指的是

    今天我们形容老师教的学生有出息就会用到一个词,叫做“桃李满天下”。虽然今天的社会对于这个教师这个群体并不都是正面评价的印象,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是,这个古老的职业永远都不

    经典语录
  • 唐宪宗李纯为什么没有皇后_唐玄宗和李隆基

    平公主与郭暖之间的故事后来被人编成了一出《打金枝》的戏剧,流传很广。由于母亲是代宗长女,这样算来,郭氏与顺宗是姑表兄妹,郭氏就长了宪宗一辈。或者说,论辈分,宪宗要比自己

    经典语录
  • 历史上是否有李温这个皇帝_唐朝有李温这个皇帝吗他不是薛平贵吗

    唐朝皇帝李温其实就是唐懿宗李漼,李漼原来的名字就是李温,后来叫做李漼就很少人知道这个名字了。李温是唐宣宗和元昭皇太后的儿子,其实他当上皇帝还是有点靠运气的,因为他的父皇

    经典语录
  • 唐朝武宗为什么消灭佛教_唐武宗灭佛的果报

    唐武宗会昌(841~846)年间之排佛事件。世称会昌法难。 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敕迎佛骨(即所谓舍利)于凤翔法门寺。先在宫中供养三天,然后送京城各寺,供僧俗礼敬,从而再次掀起全国性的

    经典语录
  • 唐宋八大家谁不是宋代的_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呀

    很多人说,“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无论凭资历还是论思想,无人能出其右者。 其实,韩愈一生颇为坎坷,如果论当时的影响力,单纯靠他发起古文运动或许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01 蹉跎

    经典语录
  • 唐玄宗为什么不立皇后_唐宪宗之后

    唐宪宗为何一生不立皇后? 文/老张在路上 贞元九年(793年),时为广陵王的李纯娶了郭氏为妻。 郭氏女,那可是大有来头的。她是尚父郭子仪的孙女,她的父亲是驸马都尉郭暧,母亲是代宗

    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