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汉文帝遗诏 原文_其后武帝频下诏

汉文帝遗诏 原文_其后武帝频下诏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4-24 03:46:11
阅读:

汉宣帝颁布诏令说:“有功不赏,有罪不课,虽唐虞犹不能化天下”

汉宣帝颁布诏令说:“有功不赏,有罪不课,虽唐虞犹不能化天下”


汉宣帝早年生活在民间,深知吏治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存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他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所以,他即位后,除亲自过问政事,省去尚书这一中间环节,恢复了汉初丞相既有职位又有实权的体制外,还特别重视地方长吏的选拔和考核,并下大力气整饬吏治。为此,刘询建立了一套对官吏的考核与奖惩制度。他多次下诏对二千石(郡守级官吏),实行五日一听事制度;并不定期派使者巡行郡国,对二千石官员的工作进行考察。根据考核结果,信赏必罚。他颁布诏令说:“有功不赏,有罪不课,虽唐虞犹不能化天下。”在他当政时,一大批因政绩突出的官员受到了奖励,或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或爵关内侯,升任九卿或三公。对那些不称职或有罪的官吏,则严惩不贷。 随着这些措施的推行,一大批“良吏”便逐渐造就而成。其中,还有许多官吏是由低级郡吏察廉晋升而来,或因明经而被提拔。

汉宣帝时期,是官吏“久任”制发展到较为完备的时期。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把官员“久任”的实施范围由中央大臣扩大到高级地方官员。不仅侍中、尚书等参掌朝政的亲信近臣得蒙荣宠,郡太守一级的高级地方官也多有“久任”者。汉代的郡国介于中央与县之间,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郡国守相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郡国守相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方的安宁与否,也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所以,刘询对郡国守相的选任,十分慎重和严格,规定先由朝中大臣举荐,然后择日亲自召见考核,询问治国安邦之术。著名循吏龚遂被任命为渤海太守,就是其中一例。

其二,上述官员即便积有功劳、或有优异表现应该升迁,也不轻易提升调动,而是另外寻求对策,给良吏以物质、精神两方面的奖励和褒奖。

对于亲信近臣,“至于子孙,终不改易。”结果是“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

对于郡太守,宣帝坦言他们是辅助天子治国理民的关键所在,是“吏民之本”,如果时常调动变易就不会被其属下尊重,上下难以相安;实行“久任”制,百姓知其将长时期在职,就不敢欺罔上司,自然就会“服从其教化”。

对治理地方有优异政绩的郡太守,汉宣帝常用的奖励办法是:颁布玺书嘉奖勉励;在原有的薪俸基础上增加俸禄;赏赐金钱若干;甚至拜爵至关内侯,使之得以享受政治名誉与经济利益。如胶东相王成在“考绩”中,被认为安抚了大量流民,“治有异等”,就得到了明诏褒奖,并提升其俸禄为“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另外一位名臣黄霸,曾因过失被贬,后以八百石的官秩再度出任颍川太守,任职八年郡中大治。汉宣帝下诏称扬,并“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秩中二千石”的额外奖赏。

按常规,郡太守的俸禄高者为“二千石”,低者可至“八百石”,而王成、黄霸实际享受的“中二千石”俸禄与朝廷诸卿持平。他们的职务尽管没有升迁,但是政绩得到肯定,待遇得到改善,利益得到保障。这不仅对当事人有安抚激励作用,也可以给后来人树立榜样,结果刺激了政风吏治的改善。史称:“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

汉宣帝起于民间,知道百姓对官员贪腐切齿痛恨,所以,他一当政,就主张严明执法,惩治不法官吏和豪强。一些地位很高腐化贪污的官员都相继被诛杀。大司农田延年在尊立汉宣帝时,作用非凡,“以决疑定策”,被刘询封为阳城侯。但因修建昭帝平陵,趁雇佣牛车运沙之机,贪污账款三千万,被丞相议奏为“不道”罪。宣帝此时要求用自己的私钱—水衡钱来为昭帝修建平陵。几天后,使者来召田延年到廷尉处听罪。田延年自杀。

汉宣帝不仅以执法严明著称,还以为政宽简闻名。他在任用地方官时,除启用了一些精明能干的能吏去严厉镇压不法豪强外,同时任用了一批循吏去治理地方,从而改变了吏治苛严和破坏的现象,大大缓和了社会矛盾,安定了政治局面。由于他有过牢狱之灾的经历,所以,对冤狱深恶痛绝,提出坚决废除苛法,平理冤狱。

他亲政后不久,就亲自参加了一些案件的审理。为从制度上保证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还在朝廷增加了四名廷尉平,专掌刑狱的评审和复核,并设置了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又下诏废除了首匿连坐法,并下令赦免因上书触犯他名讳的人。五凤四年(公元前54年),他派二十四人到全国各地巡查,平理冤狱,检举滥用刑罚的官员。他还先后多次下令,大赦天下。

汉元帝为太子时“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汉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汉书》这段记载,为了解汉代后期治国方针的演变,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汉武帝时,确立的“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国方式,汉宣帝一语道出了其中要诀。这一制度从汉宣帝以后,始终为后世所称颂和遵循。而且,中国古代各皇朝的统治者都不同程度地借鉴“汉家制度”的经验教训,以强化其统治。

(本篇完)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