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唐三藏为什么叫唐三藏_唐三藏的藏

唐三藏为什么叫唐三藏_唐三藏的藏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4-28 03:31:22
阅读:
这是你不了解的唐三藏

大唐玄奘海报

唐三藏,本名玄奘,本姓陈,俗名江流儿,《西游记》中赫赫有名的天竺取经特别行动小组组长。对于他,相信很多人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通过小说《西游记》及改编电影电视,玄奘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了很高的知名度,而陌生则是因为关于他的历史真实情况大家所知甚少。

笔者是通过钱文忠教授讲述《玄奘西游记》了解到真实玄奘的。用一句话概括他,那就是“孤独的追梦者”。他一生信仰佛陀。把真经带回大唐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是他一生的愿望。正因如此,最初他无论如何都要向西,而最后他又无论如何都要向东。他的孤独也在于此,众人的不解,强盗的洗劫,死亡的考验,仿佛全世界都在与他作对。记得笔者听《玄奘西游记》时几度泪目,就是因为体会到了玄奘身上那种深邃的孤独。

由黄晓明主演的《大唐玄奘》是以玄奘本人所著的《大唐西域记》以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正史资料改编而成,它尝试着还原历史真相,脱掉玄奘身上的神话外衣,将他拉回到“肉体凡胎”的位置,认认真真地讲一讲真实的唐僧以及他感人至深的坚定信仰。看完《大唐玄奘》,你会发现小说对事实进行了很多方面的艺术加工,两个唐僧虽然同样信仰坚定,决心不移,但性格表现却相去甚远。了解历史真相后你会大呼:原来你是这样的唐三藏!

小说《西游记》中,玄奘的出身具有非常传奇的色彩。他的父亲陈光蕊是新科状元,母亲温娇是当朝宰相殷开山的女儿,可谓家庭背景雄厚。

这是你不了解的唐三藏

西游记中剧照

陈光蕊高中状元游街时接到了殷小姐抛下的绣球,两人喜结良缘。结婚不久,陈光蕊带着母亲和妻子前往江洲赴任。在客栈住宿时,陈老娘想要吃鱼,陈光蕊便去鱼市买了一尾金色鲤鱼。可是他发现,这条金色鲤鱼居然会眨眼,而且还眨个不停。他认定此鱼绝非凡物,便将他放生了。

为了按时到任,陈光蕊将母亲留在客栈,准备先和妻子赶到江洲,等安排妥当之后再来接母亲。谁知在江洲渡口他们遇见了水贼刘洪和李彪。两人杀了陈光蕊,抛尸江中。奇怪的是,陈光蕊的尸体落入江中并未沉底。被巡江夜叉发现后禀报了龙王。原来这龙王就是之前被陈光蕊放生的那条金鲤鱼。他小心保护着陈光蕊的尸体,又从城隍爷那要来了他的魂魄,让他在龙宫等待时机。

再说水贼刘洪见温娇长得貌美,便想霸占她。温娇本想投江自尽,但她已有了身孕,为了孩子,只好顺从水贼。最后,李彪分脏离开,刘洪顶着陈光蕊的名号,带着温娇到江洲赴任。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天刘洪出差,温娇临盆。因为疼痛,温娇一度昏厥过去。这时南极星君给他托梦,说他奉观音菩萨之命来送给她一个儿子。此子日后必定声明不凡,让她小心别让刘洪加害于他。温娇写了一封长信交代儿子的身世,来到河边将小玄奘放在木板上,让他随波而去。

这是你不了解的唐三藏

西游记剧照

小玄奘飘飘荡荡来到金山寺脚下,被法明大和尚救下。玄奘成年之后,大和尚将信拿给他看,玄奘这才得知自己的身世。后来他来到江洲找到了母亲温娇,又在母亲的指示下,找到了自己奶奶以及姥爷殷开山。殷开山得知真情后重重大怒,立刻上奏唐王,擒杀刘洪。最后李彪被凌迟,刘洪被拉到江边刨出心肝,活祭陈光蕊。此时,龙王得知此事,立即让陈光蕊还魂,将他送了回去,一家三口终于团聚。

再后来,观音菩萨到大唐寻找取经人,唐王李世民钦点玄奘奉旨取经。玄奘收下三个弟子,一路上降妖捉怪,终于到达天竺,取得真经。

小说中的玄奘和真实玄奘尽管性格上有不小的差别,但本质特征是一样的,那就是信仰坚定,慈悲为怀。这也是玄奘受人敬仰的原因之一。

不过,《西游记》毕竟只是民间传说。玄奘取经的真实情况是,没有唐王的首肯,没有弟子的保护,更没有神仙的搭救,他几乎是孤身一人完成了这不可能的任务。在西去的路上,他接受了来自朝廷、强盗、异邦君主以及恶劣自然环境的种种考验。《大唐玄奘》秉承着尊重史实的态度,较为完整地还原了玄奘西行求法的全过程。

这是你不了解的唐三藏

大唐玄奘剧照

公元627年八月,玄奘随着逃荒的难民离开长安,踏上西行之路。由于没有获得唐王的批准,一路上他遭到各地官员的阻截。先是凉州都督李大亮,接着是瓜州守卫李昌,再有第一烽燧守将王祥,他们对玄奘的行为十分不解,都要求他立刻返回长安。玄奘始终坚持自己的决定,并用他大无畏的精神感动对方,最终获得释放。

众官员的通情达理是有原因的,被玄奘感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不相信玄奘能经受得住恶劣的自然环境的考验。由此向西一片荒芜,尤其那八百里莫贺延碛沙漠,简直是死亡之地,而玄奘也真的差点死在那里。

进入莫贺延碛之前,玄奘只有一匹老马。王祥送了他许多干粮和一个特大号的水囊,并告诉他,只有在沙漠中找到野马泉补给水源,他才有可能穿越沙漠,若不然一定要回头,否则必死无疑。玄奘刚出发时一切正常,深入沙漠之后,不幸被一阵突然刮来的大风将水囊刮到了地上,里面的水很快就流干了。固执的玄奘不肯回头,拉着老马继续向前寻找野马泉。最终,他支持不住倒下了。紧要关头,老马托起他,一路狂奔,终于将他带到野马泉,救了他一命

这是你不了解的唐三藏

老马与玄奘

历经千难万险之后,玄奘终于来到天竺的那烂陀寺。他在寺内生活了五年,学习经法,还代表那烂陀寺参加无遮大会并取得胜利。离开那烂陀寺,他又花了五年时间云游天竺,收集了大量经书、佛像、舍利子等。公元645年,玄奘回到长安,用毕生的精力翻译从天竺带回来的佛经。

这是你不了解的唐三藏

大唐玄奘截图

《大唐玄奘》不能算是一部单纯的商业片,倒更像一部传记片。影片中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是将玄奘的传奇人生娓娓道来。说起来也是无奈,既然要尊重史实,自然不好对情节做大规模的修改,而且玄奘的经历太多,又太细碎,整合起来自然有难度。要提醒读者的是,玄奘西行所面临的困难远不止上述这些,而且更加传奇。

这是你不了解的唐三藏

大唐玄奘海报

与小说不同,历史上玄奘西行不但没有得到唐王的许可,而且唐王还明令禁止他西去天竺。他在长安偷偷地为西行做准备,混在难民当中才成功出城,之后又数次被官府缉拿,好在冥冥中似有佛祖保佑,才最终化险为夷。他跟随商队西行时,屡次被强盗打劫,简直就快习惯了。然而有一次,商队遇见了一伙信仰异教的强盗,根据他们的教义要用长相俊美的活人向神献祭。美眉明目的玄奘立刻倒了霉,被拉上祭坛准备开膛破腹。正在这时,突然一阵狂风吹来,风沙遮天蔽日,玄奘和商队在风沙的掩护下终于逃过一劫。

此外,根据史料记载,玄奘在莫贺延碛沙漠的经历也很奇妙。打翻水囊后,玄奘继续前行,最终因严重缺水而倒地不起。他躺在沙漠中向菩萨祈祷。他说:“玄奘此行不求财利,无冀名誉,但为无上正法来耳。仰惟菩萨兹念群生,以救苦为务。此为苦矣!宁不知耶!”(摘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转》)这话很像是对菩萨的责怪。我玄奘西行取经,一不为名,二不为利,只为普度众生。菩萨您一向救苦救难。我现在被困于此就是苦啊,您难道真不知道吗?之后他便躺在沙漠中等死。昏昏沉沉中,他梦见一个高大凶恶的神手持长戟向他怒喝:“何不强行,而更卧也!”(摘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转》)意思是呵斥玄奘怎么不强撑着接着往前走,居然还在这儿躺着。玄奘渐渐清醒过来,又勉强往前走了大概十里路。忽然间,身旁的老马突然来了精神,一溜烟朝另一个方向跑去。玄奘跟在马后,很快就看见了救命的天堂——野马泉。

回到大唐以后,玄奘将后半生的精力完全奉献给了佛经翻译事业。有趣的是他还发现了一个我们生活中一直在犯的错误:观音菩萨的称号问题。

观音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意为观察凡世疾苦并给予帮助的菩萨,他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菩萨之一。玄奘就发现,观音菩萨的名称是有问题的。“世音”是指世间黎民百姓之声音,既然是声音又怎么能用“观”呢?声音应该是用来“听”的,或者用“闻”也行,但绝对是“看”不见的。

实际上,“观音菩萨”一直是个谬误,他的正确称号应该是“观自在菩萨”。佛经都是用梵文写成的。在梵文中“声音”和“自在”这两个单词非常相似。最初翻译佛经的人可能是因为能力不足,也可能是因为马虎大意,错将“自在”翻译出了“声音”,所以才留下了这个讹误。玄奘在翻译经文时,一律采用“观自在菩萨”的名称,只可惜“观音菩萨”的名号已经深入人心,在俗世人的口中,怕是再也改不回来了。

《大唐玄奘》以真实历史改编为基础,内容充实,但改编的剧本明显还不够完善。除了上面说到的戏剧冲突不集中不强烈,人物的台词也成为一大槽点。主要问题就是忸怩造作,不自然,影响剧情带入。

印度学生:老师好,我是学考古专业的,你能帮我找一下英国考古学家康宁汉姆的书吗?(你学什么专业重要吗?到图书馆让老师给你找书?还必须是康宁汉姆的书?)

玄奘(旁白):到天竺来已经五年了。母亲说那年发大水,她把我放在一只木盆里顺流而下。她说担心从此再也见不到我了,不曾想,我却飘进一座寺院,被一老僧救起。我从小就是一个僧人。虽然都说是哥哥把我带到寺院里,我却宁愿相信母亲的说法。我是注定要出家的。离开长安的那个夜晚,已经十分遥远。(这段独白连最起码的自然流畅都做不到,关于背景信息的介绍也只是隔靴搔痒,好像说了,但又没说明白。)

李大亮:圣上把本督李大亮从岭南调往西域边关就是为了加强防范。(正常人会称自己“本督”,而不是“本督李大亮”。这样设计台词只是为了告诉观众,他叫李大亮……)

李昌:法师,在下李昌。法师该不会是此人吧?(得了,你就是想告诉观众你叫李昌呗。)

编剧设计这些台词都有他的用意在其中,但不自然的表达真的会影响电影观感。通过人物对话透露剧情信息固然必不可少,但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绝不是上上之策。

此外,电影开场的前四个场景也让笔者疑惑不解。电影的开场画面安排在2016年的印度孟买大学图书馆里,这样的开场画面让我瞬间有种穿越的感觉。我不是在看一部中国古代名人的传记吗?2016年?印度?什么情况?难道就是为了让观众有穿越感才这样安排的?

这是你不了解的唐三藏

大唐玄奘截图

跟随大学生借书,电影画面流动到了1870年的印度德里考古局,康宁汉姆用旁白的方式介绍他对玄奘西行的有关考古挖掘工作。

这是你不了解的唐三藏

大唐玄奘截图

跟着,镜头转到古代印度,玄奘用旁白讲述自己的出生,透露自己已经到达天竺五年了。在“离开长安的那个夜晚”这句台词的引导下,镜头接着转换,终于来到了公元627年的长安,故事开始的地方。

这是你不了解的唐三藏

大唐玄奘截图

这是你不了解的唐三藏

大唐玄奘截图

短短五分钟,四个时间场景的变化,出现的人物也几乎都是“一次性人物”,后文不再出现。我不能理解导演这样设计的理由是什么?难道是为了营造一种追述历史的厚重感?这样快速的场景和人物转换恐怕只会让观众摸不着头脑吧?

剧本的瑕疵稍稍有些遗憾,但黄晓明在影片中的表演绝对算得上是惊喜。以往印象中黄晓明只会凹造型耍酷,动不动就露出意味深长而又不明含义的微笑。在《大唐玄奘》中,他不但没有这样的微笑,而且还对人物情绪有着准确的把握。

西行求法的坚决。

这是你不了解的唐三藏

坚决

频频遭难的愤慨。

这是你不了解的唐三藏

愤慨

荣归故里的激动。

这是你不了解的唐三藏

激动

情感的表达都比较到位。有些地方可能会感觉黄教主的表达有些克制,但这种克制的表演却是正确的。毕竟玄奘是得道高僧,精通佛法,思想上更接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状态,他的感情流露就应该是克制的,应该是点到为止的。内心戏才是这个人物的重点。

送行时,老胡人的女儿问玄奘:“还回来吗?”玄奘一时无语,犹豫了一下回答:“回来。”

这是你不了解的唐三藏

“回来”

这时,玄奘的西行之路刚刚开始,他甚至还未穿越大唐国界。前路千难万险,困难重重,他并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回来,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到达天竺。他的那句“回来”不是答案,而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黄晓明对这段表演的处理是:停顿,若有所思的低下眼眉,紧抿嘴,思量之后回答“回来”,同时辅以点头的动作。这样的表演总的来说是符合当时人物的内心状态的。停顿,是突然而来的问题引发了人物内心的波动;低眉,说明人物在回忆过往的经历,思考如何回答;抿嘴,反映人物内心已经有了答案;点头,则表现了人物对自己的肯定,以及一定要回来的决心。

此外,黄晓明还抓住了玄奘探头的外貌特征。因为一路西去他都要背着重重的行李箱,四年下来,虽不至于驼背,但可能会留下探头的毛病。在许多场景中,黄晓明都保持着这样的形象,可以看出来演员的用心。说实话,这是我看黄教主表演最细腻的一次,虽然还有商榷之处,但已经能看出演技的提高。希望黄教主再接再厉,为观众带来更多更精彩的作品。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