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红楼梦太虚幻境判词解析_红楼梦中的虚幻仙境

红楼梦太虚幻境判词解析_红楼梦中的虚幻仙境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4-30 23:16:24
阅读:
浅谈红楼:论曹雪芹笔下“太虚幻境”的前世今生

《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首,曹雪芹在创作之时别出心裁地在其中添加了神话色彩,比如贾宝玉的来历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乃是“女娲补天”之时弃用的一块顽石,落入凡间经历劫难。不仅如此,曹雪芹还设置了“太虚幻境”这么一处世外桃源般的存在,营造出一个似梦似幻的朦胧仙境,并让甄士隐、贾宝玉先后进入太虚幻境之中进行点化,此番谋篇构局方见大家手笔。

在感叹曹雪芹笔力深厚的同时,我们也感到好奇,那就是曹雪芹对“太虚幻境”的构思是如何完成的?“太虚幻境”是他本人原创,还是借鉴了他人之论,今天我们就针对“太虚幻境”进行详细分析。

浅谈红楼:论曹雪芹笔下“太虚幻境”的前世今生

太虚幻境脱胎于《列子·周穆王》中的“神游之境”

太虚幻境并非是曹雪芹的原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子·周穆王》中就有类似的描写,只不过彼时名叫“神游之境”,对于这一点,王光福在《红楼梦太虚幻境考》中就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列子·周穆王》记周穆王有一“神游之境”。《红楼梦》第五回记贾宝玉游“太虚幻境”。“太虚幻境”与“神游之境”有诸多相似之处。晋人张湛注“神游之境”云:太虚恍惚之域。此说或许对曹雪芹命名“太虚幻境”颇有启发。

神游之境最大的特点就是“太虚恍惚”,曹雪芹无疑借鉴了这一点,在描绘甄士隐、贾宝玉先后进入太虚幻境之时,都是采用“恍惚之写”的笔法。比如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中,甄士隐进入太虚幻境的过程乃是“伏几少憩,不觉朦胧睡去,梦至一处,不辨是何地方”,从幻境出来后“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梦中之事便忘了对半”;再如第五回“开生面曲演红楼梦”中贾宝玉进入太虚幻境也是如此,“那宝玉刚合了眼,便恍惚睡去,犹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荡荡随了秦氏,至一所在”,这些描写都跟《列子·周穆王》中神游幻境的特点不谋而合。

浅谈红楼:论曹雪芹笔下“太虚幻境”的前世今生

不仅如此,“太虚幻境”中的引梦人、入境之时的感受、出境时的感觉、幻境内外时间的转瞬都跟“神游幻境”是一脉相承的。

以“引梦人”为例,《列子·周穆王》中的引梦人是西极之国的化人,《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引梦人却是秦可卿,虽然两者有相同之处,但也不能完全等同,因为在曹雪芹笔下,引梦人以及入梦的过程有了更加详细的描绘,比如贾宝玉一路走来所看到的的物件都是稀世珍品:秦太虚的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武则天的宝镜、寿昌公主的榻、同昌公主的连珠帐......

曹雪芹极尽笔墨描绘贾宝玉入睡前眼中所见之景,一方面是为了衬托贾府作为世家大族的奢侈靡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贾宝玉即将进入太虚幻境营造一种和谐安稳的氛围。也由此可以看出曹雪芹完全是站在文学创作的角度进行太虚幻境的描绘,而非像列子那般进行诸子百家类信仰的宣传。

浅谈红楼:论曹雪芹笔下“太虚幻境”的前世今生

金陵十二钗的谶示借鉴了唐朝《推背图》

贾宝玉进入太虚幻境之后,不得不说的便是暗示金陵十二钗命运的册子以及《红楼梦曲》,后世诸多研究金陵十二钗命运的专家都将判词与相对应的《红楼梦曲》当做研究分析的关键所在。但这种借助判词、图画、曲文来揭示人物命运的描写手法,并非曹雪芹本人独创,而是借鉴了被称为“中华预言第一奇书”的《推背图》,这一点可出第五回的脂批中得到佐证。

世之好事者争传《推背图》之说,想前人断不肯煽惑愚迷,即有此说,亦非常人供谈之物。此回悉借其法,为儿女子数运之机。无可以供茶酒之物,亦无干涉政事,真奇想奇笔。——《红楼梦》第五回脂批

《推背图》乃是唐朝李淳风、袁天罡编写而成的预言之书,其中包含易学、天文、图画、谜语、诗词,曹雪芹很巧妙地借鉴了《推背图》的经典之处,转而用“判词、图画、曲子”三者相结合的形式来作为金陵十二钗的谶示,不仅形式新颖,而且格局宏阔。

浅谈红楼:论曹雪芹笔下“太虚幻境”的前世今生

除此之外,曹雪芹也借鉴了《推背图》的谶示意味,《推背图》作为一本预言之书,它预测了我国自唐以后的发展变化,认为国家将会经历由“帝制时代”——“共和时代”——“大同时代”的历史形态变化,这种对未来进行预测的谶式风格被很好地融入进《红楼梦》这部文学作品之中,曹雪芹安排“金陵十二钗”的每个女子都遵循判词、图画、曲文所规定的命运路线,营造出一种“俄狄浦斯王”式的悲剧命运观。

浅谈红楼:论曹雪芹笔下“太虚幻境”的前世今生

以贾迎春为例,她的判词为“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对应的图画乃是“一饿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与之相应的红楼梦曲文更是遵循严格遵循这种悲剧命运观:

喜冤家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曹雪芹运用“判词、图画、曲文”三者相结合的方式,将贾迎春最终被孙绍祖折磨致死的结局血淋淋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形成强有力的思想冲击,同时深化了《红楼梦》的悲剧主题。

此外,《红楼梦》虽借鉴了《推背图》的形式,但作为文学作品,曹雪芹对它的艺术加工肯定是远远高于《推背图》的,比如曹雪芹始终采用“草蛇灰线,伏案千里”的隐晦笔法对人物进行细致描绘,“判词、图画、曲文”也更多使用模糊手法,给读者留下悬念,像林黛玉、薛宝钗、秦可卿、贾元春、妙玉等金陵十二钗成员,即便有明确的“判词、图画、曲文”,读者也难以得出人物准确的悲剧过程,也正是因为如此,《红楼梦》才有这般魅力,让无数读者暗自揣测,细细品读!

浅谈红楼:论曹雪芹笔下“太虚幻境”的前世今生

宝玉、兼美行云雨之事取自《高唐赋》

贾宝玉进入太虚幻境之后,警幻仙子为了让他参透世事,以便早日“委身经济之道,立足孔孟之间”,便将一美女乳名兼美字可卿者送给宝玉,让秘授两人行云雨之事:

那宝玉恍恍惚惚,依警幻所嘱之言,未免有阳台巫峡之会。数日来,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第五回

这种梦中行云雨之欢的做法也并非是曹雪芹独家,而是有典故可寻,具体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宋玉的《高唐赋》,摘抄具体出处以供大家评判。

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在《高唐赋》中,楚王跟巫山之女在梦中相会,《红楼梦》中,贾宝玉与兼美在梦中缠绵,可见曹雪芹对先秦文学情有独钟。比如第七十八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曹公安排贾宝玉作《芙蓉女儿诔》祭奠晴雯,诔文中出现大量《离骚》、楚词之句,曹雪芹借鉴《高唐赋》中的具体情节,将其融入至太虚幻境的情节构思之中,也属正常。

浅谈红楼:论曹雪芹笔下“太虚幻境”的前世今生

除此之外,《红楼梦》中宝玉、兼美之情节也参考了唐朝文学的仙境描写,唐朝文学侧重人世描写,因此即便是在进行仙境描写的时候,也会让“人”在情节中占有一定地位,于是出现了“人仙之恋”、“人妖之恋”、“人鬼之恋”之类的文学作品,如唐代小说家张鷟的传奇小说《游仙窟》就以自叙体的形式描绘了作者进入仙窟与两名女子(五嫂、十娘)调笑戏谑、宴饮歌舞的故事。

反观《红楼梦》,曹雪芹无疑借鉴了唐传奇小说的这种风格,贾宝玉乃凡人,误入太虚幻境,不但得到点化,还跟警幻仙姑之妹兼美得以有雨云之欢,一定程度上也属于“人仙之恋”。当然,曹雪芹对唐传奇小说的借鉴仅限于表象,其内涵与深度远远超过唐传奇小说。

浅谈红楼:论曹雪芹笔下“太虚幻境”的前世今生

综上所述,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太虚幻境”这一意象并非随意建构,其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做支撑,太虚幻境神话意象构建之庞大、涉及内容之广泛、哲学内蕴之高深,皆是众多同类小说所无法比拟的,《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已近百年,可对它的研究还在继续,这本身就是对曹雪芹与《红楼梦》最高的赞扬了吧!

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