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宋濂被明太祖称为什么_元末明初宋濂

宋濂被明太祖称为什么_元末明初宋濂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5-22 01:16:08
阅读:

四川岳池朱元璋传说搜集与考证之18:

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是广安人么?

采访:侯立新、邱秋、胡佐斌 摄影、执笔:胡佐斌

清代光绪版《增修广安州志·古迹》记载:“石堰塘,治东三十里,颇深长,两端状类塔包。石平桥从中腰曲过岸,旁有石柱二,明学士宋濂寓此,建石坊,今废,柱其迹也。”


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是广安人么?

清代光绪版《增修广安州志·古迹》对宋濂的记载。

宋濂,两修《元史》的总裁官,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他与高启、刘基(刘伯温)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记得我们初中语文课本中还曾收录了宋濂的一篇文章,题目叫《送东阳马生序》。清代《广安州志》的记载,似乎很明白地告诉我们,明代大学士宋濂曾经在石堰塘居住过,还建有石坊,在光绪年间时,还能看到两根石柱,那是宋濂所建石坊的遗迹。难道说,宋濂曾经在广安居住过,或者说,他本身就是广安人?

带着疑问,我们四处打听石堰塘的具体位置。原来,它就在今前锋区观塘镇仁合村8组,由于堰塘在石坪上的凹沟里天然形成,故名。


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是广安人么?

位于今前锋区观塘镇仁合村的石堰塘。

来到石堰塘,我们看见,石堰塘一带多为石坪,恰在此处形成一个面积约5亩的凹塘。当地一彭姓村民介绍,以前,有一座2拱石桥从石堰塘中间跨过,朝夏家老院子一面的桥头上还立有两根丈多高的石柱。桥侧的塘里还有一个4米长的鲤鱼石,活像一条鲤鱼,水位见底时便可显现出来。夏家老院子外面,一条石板路从一座牌坊下穿过,再前行不到20米便与石桥相连,“这是观塘到三台场的大路,以前不通公路时,走大路从广安到邻水便往这儿经过。”根据彭姓村民所述,其与《州志》所载无异,但而今,石桥、石柱、牌坊都早已被拆走,塘里的鲤鱼石,因被雷击后也只剩下鱼尾部分。

当是否听过上一辈老人讲关于宋濂这一人物时,彭姓村民直摇头,“没听说过,也不晓得是干啥子的。”为此,他找来住在夏家老院子里的一位年过八旬的夏姓老人,但谈起宋濂,他同样不知。我们试图让老人回忆起牌坊上的内容,他则说:“牌坊我就没看到过,小时候我就只看到牌坊的基座。石桥和两边的石板路,则是解放后才被拆了的。”老人还告诉我们,石堰塘侧以前还立有一块近2米的石碑,上面的内容模糊难辨,后来不知被弄到哪里去了,。

让我们生疑的是,古时的大道为何不从石堰塘侧边过,偏偏要劳民伤财从塘上修座桥呢?对此,老人解释说,石堰塘本身就在一条小溪上,而在堰塘两侧硬石上修桥,成本相对更低。

村民未曾听说宋濂其人,而《州志》又“宋濂寓此”,实在令人迷惑。为此,我们决定从《明史·宋濂传》中寻找答案。

《宋濂传》全文2000余字,据其内容得知,宋濂世居江浙,元至正年间,被推荐为翰林编修,但他却以父母年老为由坚辞不就,入龙门山著书。后来被明太祖朱元璋召见,先后任《五经》师、江南儒学提举等职,并与刘基一道,随侍于朱元璋左右,作为顾问。但他官运坎坷,时贬时升。洪武十三年,宋濂的长孙宋慎因胡惟庸案获罪,太祖将宋濂长孙宋慎处死,仲孙宋璲连坐并死,宋濂也将连坐被处死,由于皇后和太子全力相救,才将宋濂及家人全部迁往茂州(州治在今四川茂县)。第二年(1381),宋濂死于前往茂州的路上,具体位于夔州(州治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终年七十二岁。后来,蜀献王朱椿因仰慕宋濂生前之名,便将宋濂的墓移往华阳城城东。

从《宋濂传》中,我们找不到宋濂来广安的蛛丝马迹,但却有几点让我们心生疑问:宋濂青年“入龙门山著书”与晚年“安置茂州”是巧合么?

历史上,地名多有重合,从《宋濂传》看,龙门山应处江浙地区,但今网上一搜,却仅有一处,它位于四川西北的广元市至都江堰市之间,恰巧的是,明代时的茂州也正处于这一地区。莫非,时龙门山正是指蜀中之龙门山,而朱元璋也知其曾在此著书立说,于是便作出了这一安排?

《宋濂传》中,还有一处也令我们特感兴趣。文中如此记载:“(明洪武十四年)卒于夔,年七十二。知事叶以从葬之莲花山下。蜀献王慕濂名,复移茔华阳城东。”由此可知,宋濂去世后,客葬于蜀:其先于莲花山,后移茔于华阳城东。

如果石堰塘原有石坊真与宋濂有关,那么,《宋濂传》所载宋濂之葬莲花山,则应该就在石堰塘附近,进一步讲,原石坊应是宋濂的墓坊才对。对此,我们不妨先假设一种情况:

按朱元璋旨意,宋濂及家人是要被安置在茂州,尽管宋濂死在前往茂州的路途上,但家人还得遵循皇帝的旨意,定居茂州,他们怎么会忍心将宋濂就地埋藏?且夔州距离茂州还十分的遥远。于是,宋濂家人只得带着宋濂的尸体继续前行。但一路上,山路太多,带着尸体前行又多有不便,致使行程缓慢。也或许当时正值夏季,宋濂的尸体被家人带着一路前行,经过长时间的山路跋涉,又经邻水艰难翻过华蓥山,到了石堰塘时,尸体已经严重腐烂,不得不就地安葬、并修建了墓坊呢?


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是广安人么?

石堰塘附近一块雕刻有纹饰的石头,不知与宋濂墓坊有关否?

这种假设是否成立呢?还别说,石堰塘附近还真有地名包含有“莲花”二字。

我们在石堰塘所在的仁合村采访时得知,上世纪中期,仁合村并不属观塘镇管辖,而属石莲乡,石莲乡乡政府便驻仁合村,上世纪后期撤乡并镇时,才将石莲乡并入观塘镇。关于石莲乡的得名,夏姓老人说,因附近有石佛寨和莲花石,石莲乡成立时便以石莲命名,其中,石佛寨位于石佛村,莲花石则在仁合村。不过,老人并不清楚莲花石具体指哪一块石头,“莲花石是老地名,大家都认为是仁合寨寨沿的石崖,少说也有三四十米高,全是一块块大石头凑到一起,那一路就是,远远望去,就像莲花瓣一样。”


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是广安人么?

被当地村民称为莲花石的山崖(局部),高三四十米,或许就是《宋濂传》中的莲花山。

由此,我们分析,今村民所称的莲化石,想必就是《宋濂传》中所指的莲花山了,理由有三:

一是石堰塘与莲花石(山)处于同村,相距不远。二是莲花石最初可能就叫莲花山,从石莲乡乡名来看,“石”为石佛寨,“莲”想必也应指山寨而非某一具体石头。进一步说,莲花山就应指今天的仁合寨,只因清代时,当地村民为躲白莲教之乱而在莲花山修筑了仁合寨后,逐渐用仁合寨之名代替了莲花山。而石莲乡在成立之初,不以仁合寨、反以莲花石(山)为地标,这也证明了莲花石(山)在当地的影响力和历史上的知名度。三是石堰塘有坊,从《州志》所载“相传前明宋濂曾居此,建有石坊”来分析,石坊应与宋濂有联系,更或说那石坊就是宋濂的墓坊。也正因如此,宋濂之说才由此产生。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宋濂或许就是土生土长的广安人呢?毕竟,清代修《明史》,关于宋濂的史料必须依据明代的记载,如果大明王朝真有什么秘密,把宋濂写成浙江金华人也不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渠江古名潜水,与《宋濂传》中的“潜溪”不也是一个巧合么?

不过,这一切均为我们的一种猜测罢了,历史的真相,还待专家予以榷证。我们只是认为,传说之所以能够产生,并记录于方志,这往往有它的前因。或者说,现实中,埋没于历史车辙中的真相最终被后人揭开,往往便是从一个传说开始的。我们在此也仅是对传说产生的前因试作分析,权且向世人抛出一个话题,让他们去关注与争论,甚或引起专家的深入研究,说不定还真有惊天发现呢!

【下期预告】四川岳池朱元璋传说搜集与考证之19:朱元璋和平统一四川,为何还大肆屠杀?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宋濂被明太祖称为什么_元末明初宋濂

    四川岳池朱元璋传说搜集与考证之18: 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是广安人么? 采访:侯立新、邱秋、胡佐斌 摄影、执笔:胡佐斌 清代光绪版《增修广安州志·古迹》记载:“石堰

    经典语录
  • 大学士宋濂_宋学士濂文言文翻译

    他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宋濂。 宋濂,他这个人呢从小身体不好,自幼多病,而且家境贫寒,但是呢,他聪敏好学,号称“

    经典语录
  • 宋濂的求学经历给我们的启示_宋濂是怎样劝学的

    小时候我们常常会读到一些古人求学刻苦的故事,用来激励我们现代人的钻研与奋斗精神,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本事就是古人们在求学路途当中所遭遇的真实事件,他们用自己的经历来鼓舞当

    经典语录
  • 朱元璋对宋濂的评价_宋濂是太监吗

    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0日),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至宋 濂时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经典语录
  • 宋濂是哪个朝代的文学家_宋濂是什么人

    对于宋濂,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宋濂求学的故事。实际上很多人都不知道,宋濂是朱元璋的“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

    经典语录
  • 宋濂是明初什么之首_元末明初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相信你不自觉地会继续背下去,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送东阳马生序》开头,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人,就是《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宋濂。

    经典语录
  • 宋濂的结局_宋濂传中宋濂是怎样的人

    明太祖朱元璋把宋濂誉为“开国文臣之首”,朱元璋是粗人一个,据传他也因此很讨厌学识渊博之人,但是却对大文学家宋濂作出如此高的评价,足见宋濂又多优秀了。 历史上对于朱元璋的评

    经典语录
  • 宋濂是明朝著名的什么家_明代宋濂的一生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濂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自古文人一生平平稳稳游离在文艺和政界的人,其实不多的。可能因为文人一方面要处理文艺里那些有点“空中楼阁”比较虚无

    经典语录
  • 元末明初宋濂_宋濂传中宋濂是怎样的人

    宋濂,字景濂, 浙江浦江人。曾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因为主导编修了《元史》,所以被世人称为太史公。 宋濂小时候被誉为神童,6岁就能吟诗赋词了,后来又师从刘梦吉、吴莱

    经典语录
  • 宋仁宗手下名臣_评价宋仁宗

    中国帝国时代历经了两千余年,其中产生了三四百个皇帝,千古留名的帝王也不在少数,如果把他们做一个排名的话,你认为他们谁能够进前十名呢? 第十名:千古仁君——宋仁宗赵祯 公元1

    经典语录
  • 宋朝杯酒释兵权_朱元璋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本是一名武将,后被部下拥立为帝 ,黄袍加身,自愿被逼成了皇帝。但是他这个皇帝位置坐得很不是滋味,因为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个个都手握重兵,就连身边的禁军都在他

    经典语录
  • 李渊是唐高宗还是唐高祖_李渊被称为唐什么宗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虽然唐朝江山的建立离不开李世民的南征北战,但是,唐朝开国皇帝依然属于李渊。公元618年,李渊正式称帝,国号“唐”。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谥号太武皇帝

    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