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赞美老师的话真实点-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好老师”?这是我听到过最好的答案

赞美老师的话真实点-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好老师”?这是我听到过最好的答案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1-18 15:23:39
阅读: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要到了。不知不觉中,我也已经习惯被人称呼为一句“危老师”好多年了。然而时至今日,我依然诚惶诚恐,总觉得自己德薄才浅,生怕玷污了这样神圣的称谓。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老师是给别人解惑的,可我自己却愈发地疑惑起来。在这样焦虑浮躁的时代里,在这样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社会里,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好老师”?“好老师”又应该是一类什么样的人呢?


我曾苦苦寻觅,依旧百思不得其解。直到,直到——我看到了那三个视频,内心便涌起一阵温暖。视频中的人和话,仿佛一道光照亮了我的整个生命。


第一个视频是一则泰国催泪广告,名叫《假如有人出10亿让我放弃你》。广告改编自真实故事,讲述曼谷一所私立学校一直以来接收贫困孩子,学校创立初期由最初的8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514名,一直都没有收学费,甚至由校长一个人经营一个人教书,然而学校足足坚持了70年。


这所学校建于1946年,学校的主人是校长Ruchisamara,如今她已96岁高龄。学校虽然被教育部认可,但政府没有给出经济支持,完全依靠校长自己的财富,她卖了妈妈的书和古董来维持学校的运营。


由于该所学校处在曼谷的高消费地带,很多开发商瞄准了这块“肥肉”,出十亿泰铢高价想买下这块地,可都被Ruchisamara拒绝了,她在一次采访中说:“谁来买都不卖,卖了学生怎么办?不在意价格出多少,就是不卖,学生的未来在这里,这里是无价的钱或许能买很多东西,但是买不到Wannawit学校!


泰国老奶奶的这段话震耳欲聋地不断地在我耳边响起。不为金钱所惑,安贫乐道,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在教育战线上,实在太不容易了,只有像Ruchisamara这样人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声“老师”,才是我们永远值得尊敬的“园丁”。


第二个视频的主人公是位92岁的老爷爷,他的名字叫叶连平。1990年他从学校退休后“一刻也没有闲着”,仍坚持为学生义务补课。看到村里的孩子因学不好英语而厌学、许多留守儿童作业无人辅导时,2000年,他下决心在家里办起了“留守儿童之家”,平日里辅导孩子作业,周末集中给孩子上英语课。这些年里,他从未落下一堂课,从未收过一分钱,年逾九旬,至今仍耕耘在三尺讲台


他还拿出自己的积蓄,成立叶连平奖学基金,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生。基金成立7年来,共发放10万多元,奖励、资助了132个留守儿童。


为留守孩子教育倾其所有的他,自己的生活却极尽简朴,节衣缩食。他住着30多年前的老平房,穿着60年前的补丁棉衣。他心里装的全是孩子,几十年来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当被记者问起为什么不收学生一分钱时,这位老人坚定地说:“在物质上我要求不高,但是精神生活要高标准!”记者又问了一句:“挣一点点钱没坏处啊?”叶连平摆摆手道:“我拿着国家的工资啊,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


看完这个视频后,我整个人都惊呆了,一度陷入了沉思:这样的老师现在还有几个呢?92岁的叶连平老师,免费给孩子补课20年,年逾九旬仍然坚守在教学岗位的。他是余热生辉的“蜡烛”,他是真正为教书育人奉献一生的“春蚕”,他是照亮孩子们走出乡村的“希望之光”。


第三个视频是台湾的一则公益广告。片子开头由台湾著名导演、作家吴念真先生娓娓道来。故事的主人公是吴念真在回忆童年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条春伯。


在吴念真看来,条春伯的样子很优雅,村子里的人都很尊敬他,因为大概是村子里面受过教育比较多的一个人。而条春伯也把他学到的知识,恰当好处地用来帮助那些目不识丁的村民们读信和写信。


后来,当条春伯意识到自己一天天老去,就没有人再为村里人读信写信时,他果断地把一群孩子召集到一起来“考试”。而那时候的吴念真,就是条春伯挑选出能够继承这份工作的孩子。


所以,吴念真在幼时就通过信件介入了大人世界,他知道村里面每个人的秘密,但也时刻谨记条春伯的教诲,要保守别人的秘密。最重要的是,条春伯不光教会吴念真如何读信写信,更教会了吴念真如何去做一个给予别人帮助的人。


吴念真非常感慨地说:如果没有条春伯,我大概人生要到很后面,才会遇到一个真正的启蒙者,他告诉我,你有能力的话,你应该替旁边的人做些什么。他把知识当做奉献,他也希望这个责任有人来传承。


视频最后吴念真说:这一代的人应该跟年轻人一起学习去面对一种新的可能,彼此理解,而不是老是抱怨。知识不光是用来谋取利益的,知识是可以用来奉献的,知识是可以用来帮助別人的。


看完视频,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知识不光是用来谋取利益的,知识是可以用来奉献的,知识是可以用来帮助別人的。”这句话仿佛像一道魔咒一样不断在我脑海中盘旋。这句话又像一柄利刃一样,切中了我们这个浮躁社会人们的功利和自私。我们所受的教育,包括老师、教授,几乎从来没有跟我讲过这样的道理。


当我们接受别人的帮助后,会不会记得有朝一日也要给予别人帮助? 当年我们功成名就了,会不会记得像条春伯那样一位“先生”? 当我们有能力了,会不会记得我们“曾经被帮助”?


今天,我们所有的人都来赞美“老师”、尊敬“老师”,但是身为老师,我们也一定不要忘记了:知识是可以用来奉献,可以用来帮助别人的,并要把这样的奉献和帮助告诉你的学生,让他们永远地传承下去。因为照亮别人的黑暗,是作为光明的本能。老师就应该成为这样的人!


作者:危笑天


80后青年作家,三知作文创始人,获多家报刊“优秀指导教师”奖。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