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辛弃疾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_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江南游子指的是

辛弃疾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_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江南游子指的是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6-01 07:33:54
阅读:
游子的情怀----辛弃疾《水龙吟 - 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南宋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已南归六年的辛弃疾调任建康通判。他在此任上呆了两年,满腔的报国热血依然是无处挥洒,只能将其化作登高望远时的感慨。建康就是今天的南京,是东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六朝故都,山川形胜,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诗词歌赋。辛弃疾在登临“金陵第一胜概”的赏心亭之际,遥望北方故土,写下了一首传诵千古的著名词篇——《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水龙吟 -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在赏心亭上极目远望,所见的江景是:辽阔的江北淮南大地,秋色无边无际,奔流不息的长江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再将目光远移,放眼望去所见是:天边重峦叠嶂,那一座座远山,像是美人头上的玉簪和发髻。但这些美景却只能使词人忧愁和愤恨:江淮正是抗金前线,而词人空有报国之心,却是效力无门,而淮河以北的中原旧土,更是收复无望。

游子的情怀----辛弃疾《水龙吟 - 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此时词人的视线又回到近处,由景而生情。夕阳的余晖里站在赏心亭上的孤单身影,天空中落单大雁的悲鸣声,衬托出了词人孤寂的心境和飘零的身世:一个流落江南的游子。登高远眺,看到的正是游子的故乡。望着沦陷于敌国的故乡,词人把腰间宝剑看了又看,感叹无用武之地,只能是手拍栏杆,徒呼奈何!可惜知交寥落,又有谁能明白词人此时的心意呢?

词的上片描写词人所见的景色,由近处流向天边的江水到远处的重重青山,再收回目光,落到楼头的游子身上,从无情的山水到有情的人,层次鲜明,为下片的抒情做了铺垫。

在下片作者一连用了好几个典故,借典故以言志。先用张翰弃官还乡一事,张翰(字季鹰)可以借怀念故乡苏州的美味鲈鱼而弃官还乡,那辛弃疾呢?显然不能,词人的家乡已在金国的统治下,想回也回不去啊!所以词人有了“季鹰归未?”这一问,写出了有家难归的乡思。第二个典故是许汜和刘备的故事,许汜和刘备同在刘表处时,曾和刘表、刘备谈到自己去拜访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而让他睡在下床。刘备听了就说,像你许汜这样的人,在天下大乱之时,不以国事为重,只知道求田问舍,像陈登这样的英雄人物自然是看不起你的,如果换了是我刘备,我就独睡在百尺高楼之上,让你睡在地板上,岂止是上下床的差别?词人用这两个典故,表示自己既不能像张翰一样归隐故里,也不能学许汜一样只顾置办家业,做个富家翁。写到此处,可见辛弃疾虽然不受重用,有满腹牢骚,但是他还是没有放弃,怀抱着一丝希望。

接着词人又用了第三个典故:“树犹如此”。东晋桓温北伐,路过金城,见年轻时所种的柳树都已长到十围粗,不由说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感叹年华逝去,青春不再。“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这几句词表达的是:时光在流逝,国事毫无起色,恢复中原遥遥无期,而人已经慢慢变老,辜负了平生的雄心壮志!通过接连三个借典故以明志,到了此处,词人的感情已被推倒高点,自然就该过渡到结尾了。辛弃疾乃性情中人,有英雄又怎能少了美女呢?辛弃疾伤感远大抱负不能实现,不禁泪下,却无处诉说,只有美女替他擦去泪痕。此处与“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没有意气相投的知己可以诉说衷情,只得到了美女歌妓的同情与慰籍,可叹啊,可叹!

游子的情怀----辛弃疾《水龙吟 - 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辛弃疾写这首词时正当而立之年,南归后虽然官职屡次调动,但任职的地方还都算是江防前线,职务也不是虚衔,理应不会有如此的伤感,或许正是词人后来所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吧。又或者是词人的眼见抱负远高于现状,才会有这样的感慨。

无论如何,这首词都是流传千年的辛词名作,睹景抒情,一气呵成,用典也是极为圆熟,嵌入词中一点也不显得突兀。全篇词作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至今还是使人百读不厌。辛弃疾在30岁之年既有此等文采和历史知识,令人无比佩服。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