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概括十五从军征的内容_十五从军征高度概括士兵军旅生涯

概括十五从军征的内容_十五从军征高度概括士兵军旅生涯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6-23 23:19:33
阅读:

本文乃“失败都是为成功做准备”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概括了古代兵役制度中,一个军人的一生

古代军人

这首属于汉乐府的叙事诗,没有诗题,就以首句为题。开头两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是高度概括的话,从十五到八十,概括了一个军人的一生,也暴露出兵役制度对人民的迫害,造成人民的深重灾难。这个军人,十五岁就被征发去参军,到了八十岁才开始回来。他的一生都为兵役牺牲了。那他回来又看到什么呢?“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他回来迫切想与家人团聚。他碰到同乡,就急忙问:“家里还有什么人?”同乡看到他迫切的神情,不便告诉他,只说:“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看到松柏和累累荒坟就是你的家了。

《十五从军征》,概括了古代兵役制度中,一个军人的一生

破败的院子

这说明,不但他为了服兵役,花费了一生的时间和精力,他的家也被断送了。在这里蕴含着人民的苦难,可供想象。想到他被征发去参军时只有十五岁,那时他的父亲不过壮年,自然更早被征发走了,他如有哥哥,自然也早被征发了,倘他有弟弟,接着也会被征发去的。去了以后,再难回来。这样,他这个家,就只剩下老得不能征发的人和妇女了。这样,他家就没有劳动力,一家人就无法生活下去,只落得“冢累累”了。这就是当时的兵役制度给人民造成的灾难。

《十五从军征》,概括了古代兵役制度中,一个军人的一生

古代军人

接着写他回去看看:“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他家虽已没有人,连狗也没有了,但墙壁还在,墙上还有狗洞,野兔从狗洞中进去。屋子中的正梁还有,野鸡在梁上飞。院子里长着野谷,井上长着野葵。这样写,更可供想象。这一家人完了,但屋子还保存着,井还保存着,那么为什么没有人来住,作为野兔野鸡的栖息处呢?不正说明兵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不是这个老兵一家的,整个一乡都是这样。所以老兵这一家人完了,他的家没有人来住了,只有作为野兔、野鸡的栖息处了。这几句写的意义更为深广,也更为沉痛了。

《十五从军征》,概括了古代兵役制度中,一个军人的一生

院子里乱飞的野鸡

老兵回来,不但家破人亡,邻里也没有了,更没有人来看望他。他要生活,只好“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他对着烧熟的羹饭,一定想到他被征发去参军前,一家人团聚吃饭的盛况,所以想到不知送给谁了。这一回想更写出深切的悲哀。这回想使他食不下咽,出门东向望,望望同乡的邻里,昔时多么热闹亲善,现在只剩下一片荒凉,只有泪落沾衣了。再看这首诗的写法,一起就用对照手法:“十五从军征”,与“八十始得归”相对照,这一对照,就含蕴了多少意义,使人体味不尽。

《十五从军征》,概括了古代兵役制度中,一个军人的一生

服兵役后回来的老兵

接着他碰见乡里人,就问:“家中有阿谁?”写他的迫切心情。乡里人不直接回答他的问话,却另有所指,指出君家的“松柏冢累累”。这里通过形象来表达更深的悲哀。接着写他回去所见,通过免人难飞的形象,结合旅谷、旅葵的描写,作饭、作羹的行动,归结到东望落泪。写这些形象和动作,含有极为丰富的意义与深厚的感情。沈德潜《古诗源》称:“‘遥望’二句,乃乡人答词,下从征者入门之词。古人诗每灭去针线痕迹。”这是说,这首诗的叙事,极为简练,在“遥望”两句前,不作交代,不提乡人作答的话。

《十五从军征》,概括了古代兵役制度中,一个军人的一生

树下的坟冢

在“兔从”几句之前,也不作交代,不说从征者回家去看的话。这样只记下事件的自然发展,不作交代,更为精练。沈德潜又说:“通章用支微韵,而‘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二句,不入韵中,最是摇曳之至,非古人不能用韵也。”这里指出“烹谷”两句不押韵,“最是摇曳之至”,“摇曳”当指吟诗时把有的字的声音延长,加上声情之美,这里看不出这两句怎么摇曳。从诗看,承上“旅谷”、“旅葵”,接着讲“烹谷”、“采葵”非常自然,就不必强求押韵。古人作诗,本有不押韵的,如《诗经》中的颂多不押韵。这里的二句,承接上文说下来,不强求押韵,在古诗中也是可以的。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