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少年行四首·其三,作者王维_少年行王维中的少年有怎样的特征

少年行四首·其三,作者王维_少年行王维中的少年有怎样的特征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7-12 14:20:01
阅读:
《少年行》四首:从纨绔到将军 王维笔下的另类人物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诗佛王维,提到他我们总能想起他如佛家偈语的诗句,那是“晚年惟好静”的淡然,那是“归卧南山陲”的释然,还有“空山新雨后”带来的无限禅意。这些让我们淡忘了他在边塞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也很难把《洛阳女儿行》这首极尽描写贵族铺奢的场景和一个空门诗人联系起来。

《少年行》四首:从纨绔到将军 王维笔下的另类人物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而在《少年行》四首中,我们看到的不一样王维,从鲜衣怒马的贵族少年,到身经百战的成熟战士,最终成为功成名就的将军。这是一个贵族少年的成长过程,这也是王维少年时人生理想,更是属于那个年代的血色浪漫。

《少年行》四首:从纨绔到将军 王维笔下的另类人物

相逢意气为君饮

少年行 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这是少年行的开场序曲:

初读前两句,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副京城贵族少年鲜衣怒马,在新丰市上一掷千金买醉的画面。这看上去这不就是纨绔子弟嘛,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生活奢侈,不好读书而好为游侠事,这就是贵游诗,他敢于描述贵族生活的奢侈。

但王维在贵游诗中又加入侠士诗的元素,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只要碰到了性格相投,志趣相近的人,我就和你喝酒,哪怕一掷千金、哪怕一饮数斗,就把马系在柳边楼边。

重情而轻物,到这就不只是奢侈了,这里核心的一个词就是“意气”,这些少年游侠的意气,看似纨绔,实则胸有层云千重。一名贵族出身有志少年,体内的流淌着有祖辈父辈荣耀的鲜血,在入世前他们的意气已经体现在了待人接物上,他们即便饮酒,不似魏晋时士人“醒时对花笑,醉时对花眠”的出世般的物外超然,也不似宋代贵族那样“天教疏狂”“红烛昏罗帐”的追求自我,他们对君饮的“意气”就是大唐的气象的具象化,这些对饮的酒器,也载满了盛唐人的豪情。

这种豪情,到如今也还在影响了我们,我们少年时也曾相逢意气对君饮,在东北烧烤店、在上海的小餐馆,在青春的小酒桌上和同龄少年们把酒畅谈理想,喝着喝着便和旁桌的同学甚至陌生人并桌对饮,把酒放歌,直到酩酊大醉,或许当年也是意气使然。

《少年行》四首:从纨绔到将军 王维笔下的另类人物

初随骠骑战渔阳

少年行 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这是少年入世的出征曲:

这位少年或是通过科举选拔,或是通过恩荫成为汉家羽林郎,一位少年游侠成为了皇家侍卫。时值盛唐,拱卫京城的必要几乎没有,更多时候是以皇家仪仗队作用出现的。出身显贵,地位荣宠,印象中又会是招摇过市,换了一身官服的贵胄游侠。

可是这位初仕少年,不愿意成为一名少爷兵,选择了跟随令人尊敬的将军,抛弃了京城优渥的生活,放弃了羽林郎养尊处优的职业,选择去渔阳效力,渔阳是边境,杜牧曾写过“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到了边境面临着防御北方的入侵,镇压来自边境的叛乱,背负着开疆扩土的职责。他难道不知道危险么?他不知道这和系马高楼 相逢对饮京城生活有天地之别嘛。他知道,他都知道,可他还是选择逃离,逃离他熟悉的环境选择边塞,凭对荣誉的渴望,人格的骄傲,更重要的还是那股意气。这股意气让他不耽于京城的声色犬马,不困在贵族的舒适区,让他从一名天子亲兵成为一名万死不辞的边塞军人。这位少年游侠长大了,他当年的对君饮的豪情化作了那万死不辞的初心,即便是战死,即便是不能生入玉门关,那埋在荒外的侠骨也会流芳百世,那少年意气也会有归宿。

这和王维的经历相似,他二十一岁考上了进士,等待他的是不可限量的前途,这个时候的王维是积极入世的王维,在他心中也有着渴望建功立业的意气。而马上取功名,是盛唐时代少年的理想,唐帝国疆土不断扩大,大唐的骑兵越过天山,直抵葱岭,安西、北庭大都护府建立,效力边庭,开疆扩土这是荣耀,也是激昂人生的礼赞。

《少年行》四首:从纨绔到将军 王维笔下的另类人物

一身能擘两雕弧

少年行 其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这是征伐的战斗曲:

这是这首人生序曲的最高潮部分,通过一场激烈的战斗,甚至可能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战斗,展示这位少年羽林郎通过在边庭在战场的多年磨砺儿逐渐成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悍将。能开硬弓,不惧虏骑,射术精湛,无论从勇敢的意志和娴熟的战术上,从跟随自己崇拜的将军出战的青年军官到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的猛将,这位少年将他的“意气”挥洒在了最危险的战场。

但如果只体现他的勇,这只是侠士文学,本诗是侠士文学和贵游文学在唐诗这个体裁中的结合,这也应当是力与美的结合,“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除了勇猛我们还能看到什么画面,穿帅气又坚固的铠甲,身跨一匹装饰华美的战马,手持精良的战弓,用行云流水诗意般的动作,取得了一次战斗胜利。

蒋勋先生对这首诗的讲评中曾提到,这个战争场面除了血气刚勇和保家为民之外,我们还能看到什么?就是唐代贵族崇尚的文化,具体在个人身上就是在征战中血色华丽。这在他的兵器和坐骑上体现的相当明显,手持两雕弧和白羽,跨上金鞍,这都算不上保家卫国必需品,它除了是精良的兵器外更是军人的奢侈品。

(我又要讲历史了):唐朝前期沿用西魏权臣宇文泰时确定下的兵制——府兵制,府兵制的一 特点就是铠甲兵器和战马均由从军者自备,平时务农,农闲训练,有事折冲府会下鱼书通知各军府来组织出征。这就导致军户的家境决定了军人的自己的战马和武器的精良程度。在高宗和武后统治时期和开元前期,大唐的军力最为强盛,大唐的骑兵自北越过天山以北,自西越过葱岭,兵锋所向披靡,这背后是大唐强大的国力,这也使得王维的那个时代的贵族对效力军旅开疆拓土的渴望,贵族子弟积极于军事,也在客观上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这就使得在唐代中期以前,在效力于军旅的贵族之间出现了类似于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文化。他们都热衷于精良且美观的铠甲,锋利且华丽的刀剑,装饰金玉且堪托死生的战马,大量的金钱开销在了自己的装备和武器上。西方的骑士以杀伐来获取封地和农奴,东方的贵族子弟通过征战来求取功名。这是中国8世纪中叶发生的事,而西欧骑士阶层的兴起则是要到14和15世纪时候的事了。

《少年行》四首:从纨绔到将军 王维笔下的另类人物

天子临轩赐侯印

少年行 其四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轮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这是本序曲的终章:

这是当年的京城少年通过在边疆战场上杀伐历练后收获的时节,他也从一名羽林郎成为了将军,自己成为了当年跟随的骠姚。看描述的场景,归来时必然是打了胜仗,得胜还朝,天子赐宴,论功行赏,一切是那么的顺其自然。

可如今的“高议云台论战功“和当年的“系马高楼垂柳边”有什么关系呐?这些与他论战功的人会不会就是和他当年意气相投,相逢对饮的那些咸阳的少年游侠们呐?在我看来是的,当年他们的意气化为了共同志向,这志向促使了他们去家十数载,蹈死不顾地在边疆,在马上求功名。如今当年的理想已经成为了现实,昔日少年重逢,饮酒的地方也从高楼换成了宫殿,谈论的内容从愿景理想变成了实际的杀敌战功。或许酒过三巡,此时的将军们会恍惚间想起当年掷金游侠时,鲜衣羽林时,效力边疆时的一桩桩往事,会想起再也没有机会和他们在论功行赏,战死在边庭的当年的伙伴们。虽年龄渐长,芳华不再,但在将军们身上暮气全无,而是一路走来,意气仍在。

与宋代的“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东华门第一个被唱出姓名的男儿才是好儿郎”重文轻武的理念不同,唐代尚武,虽不似秦一代上首功之国,但天子论战功行赏一直延续至唐亡至到五代末。当然这种将相为求战功的现象也被诗人批判过,比如:“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为求恩幸开边功”。但或许是皇族李氏本身的部分鲜卑血统,和唐代的胡汉民族融合带来的力量,终唐一世,武将的地位都不低于文臣,即便是在太平盛世时期。那天子以封侯来赏赐边功也就不足为奇。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这是功成名就的高光时刻,天子临轩,百官在侧,将军进殿,封官嘉奖赏赐,这是治世的最高礼遇,也是将军本人的最高荣誉。将军配印出殿,环顾玉阶之下,心中当时高峰体验后一种极度满足感。这是贵族子弟走向成功的华丽终章,是积极入世理想的最终归宿,也是本组诗中贵游文学和侠士文学的终极升华。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