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伤寒论怎么学_伤寒论必背条文

伤寒论怎么学_伤寒论必背条文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7-15 19:05:10
阅读:

国医大师路志正:《伤寒论》的学习方法

一、结合临床,选择读本

《伤寒论》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密切联系临床实际的典范。重点应放在理解辨证论治的原则及方药配伍的规律等方面,所谓397法,实际是法外有法——圆机活法,不能刻舟求剑,生搬硬套。

我认为,在初学时应读白文,即没有注解的原文,对一些重要的条文应该熟读,如能背诵下来更好。

第二步,选读一些大家所公认的注本,如尤在泾《伤寒贯珠集》、柯韵伯《伤寒来苏集》、成无已《伤寒明理论》、陈尧道《伤寒辨证》等。

在伤寒方剂方面,可选许宏《金镜内台方议》、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徐大椿《伤寒论类方》等。这样,就能在理论上系统地加以钻研,对《伤寒论》之方剂配伍、用量、煎法、服法等,得到确切的了解。

如再进一步研究伤寒之学,可看《伤寒百家注》《伤寒六经辨证治法》《伤寒论译释》等大部头的书。近年来有《小柴汤证之研究》一书,对系统钻研某一类方有参考价值。

国医大师路志正:《伤寒论》的学习方法

二、抓纲带目,掌握重点

所谓抓纲,即抓六经证之提纲,通过纲来带动一经之兼证。如“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等,前已述及,这里不再重复。但只了解这一点还不够,还需要了解三阳经有经病、腑病之分,三阴经有脏病、经病之别。如伤寒的病因主要是寒邪,那么寒邪的伤人途径有几?

具体来说不外天地人三条:一是风雨雾露,冬春霜雪,此天之寒气;二是幽室广厦,深谷高山,江河湖海之滨,北方之域,此地之寒气;三是偏嗜冷物,冰棒瓜菜,此人之寒气。同时,还有风、湿、热、食积、痰饮、水邪、蓄血等因素,重要的在于人体的正气强弱,所谓内因占主导地位,不可不知。

三、了解精神实质,不应望文生义

如第71条曰:“太阳病,发汗后……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文中消渴是否与三多的消渴病概念相同?故应搞清楚,否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191条“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胃中冷,即胃阳不足,消化功能失职;水谷不别,指水湿停滞,不能从小便而去,与谷物相混淆。其次,像桂枝汤证之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阳浮而阴弱者,了解其主要精神即可,而不应望文生义,单从字面上去理解。

国医大师路志正:《伤寒论》的学习方法

四、前后对照,互相比较

《伤寒论》文辞古朴,言简意赅,叙述有详有简,有的条文上下有关,前后互见,应前后联系始能全面理解。阳明病提纲,只有“胃家实”三字,过于简略,必须与第181条和第182条结合起来研究,才能了解前者所说的外证(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实际指的是阳明经病(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后者只因汗、下、利小便后,津液受伤,邪热内实而成为明腑实证。

不仅条与条之间要相互比较联系,即如阳明病篇中有三急下证(252条、253条、254条),而少阴病篇(第320条、第321条、第322条)中亦有三急下证,阳明腑证三急下较易理解,而少阴三急下则费思索,后者属于“中阴溜府”、阴证回阳、脏病还腑的范畴,是少阴之变,而非少阴之常,系热伤津液,复传阳明,燥结成实,急下存阴的变法,这样一对照就能加深理解,更好地掌握。

国医大师路志正:《伤寒论》的学习方法

五、参阅《金匮要略》,互相发明

除前后条文对照外,还应与《金匮要略》中有关内容相比较,因两者原是一书,经王叔和的编次,不见得都恰当。

如《伤寒论》中大黄黄连泻心汤内无黄芩,而《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中的泻心汤,其中有黄芩,特别是明确指出其适应证是吐血、衄血,经过这样查对,不仅可以补其不足,且更有实例可凭,比过去一些注家从推测着眼更有根据。

又如,同是心烦不得眠,栀子豉汤证与黄连阿胶汤证有何不同?五个泻心汤药味大致相同,而主治各异;厚朴三物汤、小承气汤、厚朴大黄汤三方药物相同,但由于用量不同,而主治有别。这样的例子甚多,不胜枚举。

六、学习目的,“古为今用”

学习《伤寒论》的目的在于“古为今用”。因此,不能只是从书本到书本,而应重视临床应用,特别是要通过临床来检验、衡量有无科学价值。为此,应多读一些古今医案。如萧琢如《遯园医案》、徐大椿《洄溪医案》、江瓘《名医类案》和魏之琇《续名医类案》、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和近代曹颖甫《经方实验录》等。特别是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医杂志发表了不少有关研究《伤寒论》的文章和运用经方的报道,足可供我们借鉴。

七、加强古汉语学习

《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文辞古奥,不易理解,建议同志们如有条件应学习古汉语、文言虚词等古文知识,为钻研古典医籍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循此而进,再读一些“训诂”“音韵学”则更好。总之,我们不能单纯把它作为“外感病学”来对待,这样在思想上才不致受到局限而影响学习效果。

国医大师路志正:《伤寒论》的学习方法

八、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伤寒论》成书于1700多年以前,又经历兵燹,多次散佚,后经王叔和搜集残篇,重新编次,又经辗转抄录,已非本来面目。其中有的条文难免存在谬误。如第176条:“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这一条中的个别文字可能是传抄之误(路注:“里有寒”之“寒”字,有些注家理解为“邪”字)。

近年来,经广大中医工作人员的努力,对古典医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整理,使其质量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对待,而不应以现代的标准苛求古人,这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来源:本文选自《路志正医学丛书——中医基础讲稿与临证运用》,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路志正。人卫中医编辑整理。

声明:文章转载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诚邀稿件,欢迎投稿:yangzhanggk@foxmail.com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伤寒论为什么叫伤寒论_伤寒为什么叫伤寒

    导读: 很多人以为,整部《伤寒论》就只是在讲伤寒,其实这个概念是不准确的,其实一部《伤寒论》所蕴含的内容太多太多,但伤寒肯定是要讲的,比如下面这个条文。 太阳病,或已发热,

    经典语录
  • 伤寒论怎么学_伤寒论必背条文

    一、结合临床,选择读本 《伤寒论》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密切联系临床实际的典范。重点应放在理解辨证论治的原则及方药配伍的规律等方面,所谓397法,实际是法外有法——

    经典语录
  • 伤寒论郝万山讲稿_郝万山伤寒论原文讲稿

    郝万山讲伤寒论 第01讲《伤寒杂病论》的作者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 这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二十一世纪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组织的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示范教学,推荐我来讲授《伤寒论》。

    经典语录
  • 伤寒论六经辨证原文_读懂伤寒论

    转自: 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唐农 以人体阴阳本体结构为主线,辅以八纲辨证与标本两端,从《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入手,对六经的时相变化以及六经病提纲证与代表方做出诠释,从而

    经典语录
  • 注解伤寒论刘渡舟_伤寒论113方口诀刘渡舟

    ▍全文共4916字,预阅读时间13分钟 1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一、桂枝汤: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桂加葛根走经输,项

    经典语录
  • 伤寒论麻子仁丸条文_伤寒论麻仁丸原文

    脾约:病名,便秘的一种。 指脾虚津少,肠液枯燥以致大便艰涩难出的病证。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注解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八》:“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

    经典语录
  • 伤寒论笔记图解_伤寒论图片

    1、 黄帝内经经典段落及名句 2、 中医病因病机病症名句集锦 3、 中医经典名句整理 4、 中医经典——郝万山讲伤寒论70讲视频大全 5、 中医经典——伤寒论原文整理(必背条文) 6、 中医经典

    经典语录
  • 《伤寒论》原文_伤寒论释义

    Hello大家好,我是《伤寒论》,一个来自东汉的传说。在我出生之后,因为兵火战乱的洗劫,我的真身已经散落不全,后经西晋太医令王叔和的努力将我搜集整理成册,我才算大难不死成了你们

    经典语录
  • 岳美中医学文集_岳美中经验方

    作者:岳美中 来源:肖相如频道 导读: 今天跟岳美中先生学习“芍药”的用法。 芍药是常用中药之一,苦、酸、微寒,入肝脾经,临床应用范围甚广。 《神农本草经》谓 “主邪气腹痛,除

    经典语录
  • 中国神话中的六圣_古代七圣都有谁

    在我国从西汉到盛唐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史圣”、“草圣”、“医圣”、“画圣”、“书圣”及“诗圣”,被后人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的“六圣”。他们分别是: 史圣司马迁。司马迁是

    经典语录
  • 薛伯寿出诊时间_国医大师薛伯寿秘方

    仲景为宗融通寒温 治病求本圆机法活 ——国医大师薛伯寿学术思想概要 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薛燕星 •若无外感热病诊治经验,则很难提高内伤杂病的诊疗水平,更难提高疑难病

    经典语录
  • 孙思邈是什么时期的名医_唐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

    孙思邈(约581~682),唐代医药学家,中医医德规范制定人。明代以后被尊为药王。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自幼多病,立志于学习经史百家著作,尤热衷于医学知识。青年时期即开始行医乡

    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