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商鞅徙木立信论_商鞅立木建信

商鞅徙木立信论_商鞅立木建信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7-16 15:05:14
阅读:

百家争鸣75:商鞅立木,取信于民

商鞅在卫国待了几年之后,由于一直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决定离开卫国。

而此时,秦国是秦孝公担任国君。秦孝公是一个非常有远见卓识的人,即位的第一年,他便实行了“布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等一系列的政策,虽然此时的秦国经过秦穆公的招贤改制,已经有了很大的起色,但相对其他诸侯国而言,经济文化仍是很落后的。

因此,秦国如果要发展,那必须是广纳贤才,使天下的贤才皆为秦国所用。另外,秦国地处西陲,处在中原文化圈的外围,中原人士一般也不太愿意去秦国,因而人才虽然显得奇缺,但是招贤纳士却很难。

商鞅在得知了秦孝公所提出的“凡能出奇计使秦国强盛者,将任其为高官,分封食邑”的诏令之后,便决定前往秦国。秦孝公打破了秦国的传统惯例,给予人才破格的赏识,这本身就是一种破旧立新的改革,由此可见秦孝公改革决心和他的魄力。这种大刀阔斧的精神令商鞅颇为鼓舞,因此,他带着许多的政治、经济、军事相关的资料及文献,离开了卫国,西行投奔秦国来了。

百家争鸣75:商鞅立木,取信于民

来到秦国之后,商鞅设法见到了秦孝公,并主动地献计献策,开口道:

“大王,一个国家想要变得富强.必须发展农业,奖励将士;国家要想井然有序,就必须赏罚分明。如果朝廷可以取信于民,那一切政策就容易执行了。”

一番交谈之后,秦孝公完全认同了商鞅的主张,命他全权负责改革事宜。然而改革的想法虽好,真正实施起来那难度是非常大的。尽管得到了秦孝公的任用,但是商鞅心里还是没有底,他担心的是老百姓对他的不信任,更担心的,是贵族阶层对他的排挤。那怎么办呢?商鞅心中有了一计。

商鞅命人取来了一根三丈长、碗口粗细的大木头,立在咸阳城南门外的一个广场之上,并在城墙上贴出一张告示,上面写着:

“有能徙此木于北门者,赏黄金十镒。”

消息是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闻讯赶来观看,但是围着那根木头交头接耳,就是没有人上前去试一试,并且有人讨论道:“哎呀,哪有那么便宜的事,莫不是,莫不是有诈吧?”因此,过了三天,仍然没有人来揭那告示。可是来看热闹的人却是越来越多。

商鞅听说后,亲自驾车来到了南门,对围观的百姓说道:“你们不来揭榜移木,是嫌赏金太少了吗?”说完,他大笔一挥,将那告示上的赏金改成了“五十镒”。

百家争鸣75:商鞅立木,取信于民

这一下,围观的群众是彻底沸腾了。一个中年男子忽然说道:“不就是搬一块木头吗,就算不给钱,权当锻炼身体了。”说完,一撸袖子竟然挤出人群,伸手揭下了那告示,并且把那木头扛在肩上,一直扛到了咸阳北门。而此时,跟在他后面看热闹的人更加的多了,把偌大的一条街道挤得是水泄不通。

不得不说,商鞅的这个手段,既达到了自己取信于民的要求,又达到了吸收了很多粉丝,并且以此一役而广而告之的奇效。看来商鞅除了精通管理学,他对营销学也是颇有研究啊!

我们再把话说回来。等到那中年人按告示的要求把木头搬到北门的时候,商鞅早已在那等候多时,并且命人拿过五十镒黄金,当众给了这个男子,然后转身对围观的群众大声道:“我身为秦国左庶长,言必行,行必果。日后我颁布的一系列政治法令,也一定像今天一样坚决地施行,赏罚分明。”

听到商鞅的这番话后,围观的百姓再一次的沸腾了,有大声叫好的,也有为没有拿到这赏金而叹息的,总之大家是相信了。一时间,整个咸阳城沸沸扬扬,商鞅的大名就这样不胫而走,成为了大街小巷讨论的焦点。

那么,他接下来是否能够顺利地推行他的政治理念呢?我们明天接着说。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