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理解感悟赵妙果_道德经第二十六章现代解读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理解感悟赵妙果_道德经第二十六章现代解读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7-17 20:50:03
阅读: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迹

原典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道德经》现代解读+智慧案例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迹

译文

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痕迹;长于言谈的,没有任何瑕疵;善于计算的,不必借助于筹码;善于关闭门户的,不用木闩别人也打不开;善于打结的,不用绳索别人也解不开。因此,圣人总是善于使人尽其才,因而没有无用之人;总是善于物尽其用,因而也就没有无用之物。这叫做藏而不露的智慧。所以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则是善人的借鉴。不重视自己的老师,不珍惜自己的借鉴,即使是聪明人,也会变糊涂。这叫做精微玄妙的道理。

名家注解

河上公:善行道者,求之于身,不下堂,不出门,故无辙迹。善言,谓择言而出,则无瑕疵谪过于天下。善以道计事者,则守一不移,所计不多,则不用筹策而可知也。

王弼:因物自然,不设不施,故不用关楗绳约而不可开解也。圣人不立形名,以检于物;不造进向,以殊弃不肖;辅万物之自然,而不为始,故曰无弃人也。虽有其智,自任其智,不因物,于其道必失,故曰虽智大迷。

朱元璋:君子之道,行人不能知,以其无夸己之言。其又不自矜,既不自矜,何有妄言?妄言既无,安有瑕谪?

经典解读

本章中,老子把自然无为的道理,应用到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他以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等为喻,说明人只要善于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政,能够按自然规律办事,则无需多费周折,就能得到无可挑剔的结果。此外,老子还进一步对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等作了发挥,强调若“不贵其师”、“不爱其资”,则“虽智大迷”。

文中,善行可以理解为善于行走、善于行动、善于做事。善于做事的人,不求彰显、不求扬名、不求立功,不需要也不在意是否能够留名,更不会给人留下什么把柄。善行是顺应自然的结果,是高明的、自化的、无形的,自然就不会留痕迹。

善言无瑕谪似乎说得有些绝对,因为只要是说出或写出来的“言”,就难免没有瑕谪。可以说,没有瑕谪的“言”是不存在的。所以,英国人认为“沉默才是金”,而老子自己也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因此,我们大可将“善言”理解为不言或少言。

老子还认为,人无弃人,物无弃物。天下的善人、不善人,善物、不善物,皆有其用处;善者为师,恶者为资,一律加以善待。对于不善的人,不加鄙弃,既要劝勉、诱导他,也要以其不良行为作为鉴镜,避免重蹈覆辙。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看问题,不可浮皮潦草、粗枝大叶,亦不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可妄自尊大,恃才傲气。

这不仅是对执政者说的,也是对每一个社会精英的要求。他们应当做到民胞物与,应当不抛弃、不放弃一人一物,应当善用人、物之长,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是深刻的、内隐的大智慧,这样才能得到拥戴,受到欢迎和热爱。

智慧典例

不要给人留下把柄

俗话说,事成于慎而败于纵。“善行无辙迹”这句话就提醒大家,为人做事宜谨慎,切不可给人留下伤害自己的把柄。

汉景帝佩里安德曾说:在顺境中要节制,在逆境中要谨慎。所以,即便是一帆风顺,也不可掉以轻心,只有以“安全驾驶”的姿态去谨慎地行驶,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而当在逆风中行船之时,若不谨慎行事,更可能会船毁人亡。

刘荣是汉景帝的长子,他的母亲是栗姬。栗姬生下了刘荣后,深得景帝宠爱,她极力说服景帝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储,经不住枕边风的吹拂,景帝便在即位四年后立刘荣为太子。

如果没有什么变故,刘荣将来就会顺理成章成为大汉皇帝,可是宫廷向来多变故,由于他母亲栗姬的见识短浅、做事鲁莽,刘荣的太子宝座没坐多久就转手让人了。

原来景帝有个亲姐姐,即馆陶长公主刘嫖,景帝对她非常尊重,窦太后也非常喜爱她。她见栗姬得宠,刘荣又被立为皇太子,就向栗姬提亲,想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嫁给刘荣,以便能和未来皇后亲上加亲,让自己的女儿成为以后的大汉国母。可是栗姬早就看长公主不顺眼,没有多加考虑就一口回绝了。

长公主在栗姬面前吃了闭门羹,不禁又羞又恨。于是,她设法和王美人结成了亲家,把女儿阿娇许配给了王美人的儿子刘彻(即后来的汉武帝)。随后,长公主和王美人共同设计陷害栗姬。最后栗姬蒙受不白之冤,又无法见到景帝辩白,不久便忧愤成疾,含屈而死。栗姬死后不到两个月,王美人便被封为皇后,入主中宫,其子刘彻也被册立为皇太子。刘荣则在这之前就已经被贬为临江王了。

临江原来是刘荣的弟弟刘阏的封地,刘阏死得早,所以又把刘荣封到了这里。刘荣到达临江都城江陵后,却也仁厚爱民,老老实实地做他的王爷,没有再争回皇太子位的打算。不过人无伤虎意,虎有食人心,他是景帝的长子,留着他,对现在的皇太子始终是个大威胁。朝廷要讨好王皇后和新太子的人多着呢!

但是刘荣若能谨慎行事,不让他们抓住把柄,至少可以保住性命。可刘荣偏偏行事也不谨慎,因为刘阏没做什么建设,临江王宫狭小得很,刘荣就准备搞个大工程扩建一下。这下倒好,马上有人揭发他侵占太宗文皇帝宗庙余地来修筑王宫。因为栗姬的原因景帝对刘荣也就没有了好感,一听说此事,大为震怒,当即下令让他回京城接受审讯。

刘荣不得不收拾行装回京城受审,临走的时候,他先在江陵北门祭了祖。祭奠完毕,刚一登车,只听得哗啦一声,车轴竟然折断了,刘荣不由得吃了一惊,心情十分沉重。当时来送他的江陵百姓不少,看到这种情况,都知道不是好兆头,互相哭诉道:“王爷只怕回不来了!”

刘荣到了京城,去中尉府对簿。恰好遇上了中尉郅都,郅都绰号苍鹰,是个有名的酷吏。他审讯刘荣时非常严厉,并没有因为刘荣是皇子而留一点情面。刘荣想写信给景帝认错,郅都却命令手下人不允许提供笔墨。魏其侯窦婴得知后,偷偷派人送笔帛给刘荣。但刘荣毕竟年少识短,从未见过这样的大阵仗,想着母亲去世,父亲又不爱自己,心里很没底,害怕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索性写下了一封绝命书,就自杀了。景帝看完信也不怎么伤心,命以诸侯王的礼节殓葬故太子,谥为闵。

刘荣死后葬在蓝田,下葬后,有许多燕子衔泥加在他的坟上。老百姓见了,没有不叹息临江王是冤枉的。刘荣没有儿子,死后临江国并入汉,称为南郡。

刘荣因母亲得宠而被立为太子,又因母亲失宠而被废,最后身死狱中,实在可叹。然而此种结果,也与他行事不谨慎有很大关系。既然以太子被废为临江王,他就该知道很多人还对他虎视眈眈,企图斩草除根,诸事更宜小心从事,不给人留下任何把柄。可是他却大筑宫室,甚至侵占宗庙的余地,落人口实,让人抓住了把柄,终究难逃一死。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谨慎行事,不给别人留下把柄是极为重要的。为此,一个人平时需要多自我检视,以免一时疏忽被人抓住把柄而引火烧身。

伏尔泰曾说:谨慎的人对自己有益,有德行的人对别人有益。戴尔?卡耐基也说过:养成小心谨慎的习惯,实在重要极了。多一点谨慎,对你没坏处!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