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三国演义对我们的影响_三国演义反映了什么

三国演义对我们的影响_三国演义反映了什么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7-31 17:35:31
阅读:

努尔哈赤家世代熟读《三国演义》,当时给出的理由是“学习儒术”,瞬间就和“锐意进取”联系在一起了。其实,别太单纯,因为“儒术”所占的比重太少,他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最终目的是为了学习权谋和汉族人的人性,至于“兵法”,那却是其次的了。

据说,皇太极就用过“三国”里边的反间计谋,除掉了宿敌袁崇焕,并让后者死得身败名裂,直到清朝得了天下,编寨《明史》,才把袁崇焕的冤情昭告了出来。而爱新觉罗家传看的“三国”,都是罗贯中原本的,世称“罗本”,古本中嘉靖本流传稍广。而我们现在坊间流传极广的,却是清朝毛氏父子改定后的“忠义版”。

《三国演义》明明写兴衰,为何却成了曹操和刘备的表演?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其实是为大家讲兴亡教训,因为三国是个失败的时代,魏、蜀、吴三国都没有统一天下,最后是司马氏出来收拾残局。可是三国的先天不足,直接造成了西晋的不举,一场“八王之乱”,引来“五胡乱华”的数百年惨剧。但是讲兴衰权谋的这本书,却在清朝腐儒毛氏父子的一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下,被强改成了一本讲忠义的怪书,古今多少事,也都被渔瞧老汉付诸“笑谈”之中。

老罗泉下有知,不气死才怪。

《三国》的大致内容

我们在看名著前,首先要做的是思量一下:古人写书,今人读书,究竟为的是什么?老罗写《三国志通俗演义》,核心的思路并不局限于魏、蜀、吴三国,还包括了汉、晋两朝,只是用了“三国”这个名字而已。他的本意是想探究三国时代汉、魏、蜀、吴、晋这五家兴衰的深层规律,可没想到变来变去竟成了“个人舞台”,谁的?曹操和刘备的!不是还有孙权吗?对不起,档次不到、不要胡闹!

《三国演义》明明写兴衰,为何却成了曹操和刘备的表演?

他写十常侍弄权、写剿灭黄巾、写封赏不当、写贼势复叛、写英雄无用武之地、写何进招董卓进京、写董卓废立、写十七路诸侯不成事、写连环计、写西凉劫驾、写献帝陷于丘城。这是汉朝的沉沦;

他写曹操扶天子以令诸侯、写许田围猎、写衣带诏、写曹不熟汉。这是汉朝为什么不可复兴;

他写曹操官门之后、洛阳设五色棒、许劲看相,写孟德献刀、杀吕伯奢、首举义兵,写曹操迎献帝车驾,写屯田,写招贤纳士,写乌巢劫粮,写平定辽东,写巢灭马超。这是曹操为什么能奠定魏国基业;

他又写曹操屠徐州、信刘备、杀降卒、杀吕布、杀弥衡、薄张松,写逼迫献帝、杖杀皇后,写诸葛出山、鲁肃吊丧,写火烧赤壁,写兄弟相煎,写曹爽被赚。这是曹魏为什么不能一统天下;

《三国演义》明明写兴衰,为何却成了曹操和刘备的表演?

他写刘备桃园结义、得失徐州、煮酒论英雄、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写古城会、依刘表,写三顾茅庐,写长板坡,写借东风、赚吴夫人、借南郡、赚西川、抢汉中,写白帝托孤。这是刘备如何建蜀汉;

他写刘备陷袁绍、赚吕布、图荆州,写牌肉复生、的卢妨主,写抛弃妻子,写关公走麦城,写恨石,写落凤坡,写孝直太横,写封赏旧人,写东征无义,写诸葛亮逸杀刘封,写孔明魏延将相不和,写七携七纵,写出师表,写六出祁山,写玩弄鬼神,写锦囊计、军令状、斩马缨,写妇人衣冠,写黄皓,写哭祖庙,写姜维胆大。这是蜀汉为什么衰亡;

他写孙坚藏玉玺、孙策震江东、孙权守江东,写东吴得人之盛,写大小乔,写火烧战船,写白衣渡江,写陆伯言火烧彝陵,写诸葛恪平山越。这是孙吴之兴;然后又写孙家三代意气,写山越偷袭、刺客得逢,写于神仙,写孙权犹豫,写逍遥津,写逼死周瑜、斥走张昭,写血溅宫闹,这是孙吴之弊;

至于司马氏,得陇望蜀,搞孟达,防蜀汉,破公孙渊,写三马同槽,这是司马氏暴《三国演义》捉放曹发。写司马懿诈病,写司马师废立主上,写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写二士争功,写司马炎信贾充,这是司马氏之隐疾。

......

这些就是《三国》的大致内容,可每个人物、每一件事都要精心塑造和把捏,这个难度就太大,也难怪人家老罗要“火”

《三国》背后的矛盾与尴尬

罗贯中身怀帝相稻略,而不能见用,所以写“三国”,所以刻画诸葛亮,又写其中英雄无用武之地,写拜躬耕之士为帝王师。这本书里,有兴衰、有寄托、有幻想、有施展,就是少了点儿“忠义”。因为史实如此,凡乱世,第一轮就把那忠义的全部笔除,所以一部《新五代史》,全是叛逆苟活,冯道五主。三国也一样,关羽也投降过,苟氏叔侄不能汉魏两全,所以自尽。

《三国演义》明明写兴衰,为何却成了曹操和刘备的表演?

同时,老罗写这部“三国”也很尴尬,尤其是对诸葛亮和孙权的描述,夹杂了很多复杂的情绪在里面。他先把孔明的出山作秀,写得小家子气十足,明显意带嘲讽;又暗指孙权其实是个野种,因为《三国志》与《资治通鉴》,甚至《全相三国志平话》的正文里边,都没有孙权“碧眼紫髯”的任何记载,古今汉家帝王之中,被写成碧眼紫髯的,大概只有孙权一个吧。孙坚是钱塘人,两位夫人也都是江南人士,所以,孙权断无“客串”成外国人的可能,但偏偏把小孙的形貌写得妖气腾腾,恐怕就难免不是老罗在动用小说家的特权、有意抹黑。后来周瑜兵挫南郡,赤壁劳而无功,所以议取西川,为自己找退路,孙权却连个台阶也不给他下,大概书中对孙权的苛责,就是从这时开始。

《三国演义》明明写兴衰,为何却成了曹操和刘备的表演?

为什么恨呢?

恨诸葛亮,是因为他玩弄聪明太过,又过于恋占权位,最终把蜀汉误了;孙权则是割据之主,坐断东南,把曹操和刘备一统江山的努力都挫败了。

近来看到一本通篇都是整诸葛亮黑材料的书,说诸葛亮好大喜功、心怀宴逆、嫉贤妒能、飞扬跋度…果真如此?那孔明几乎成了全三国最坏的家伙了。而且隐藏很深,破坏性很大。一时间,学界划为两派,一边说诸葛亮是好人、贤相,甚至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一边说诸葛亮是奸臣,是野心家、伪君子、凶手;

其实不然。诸葛亮仅仅是一个小国的权臣而已,与当时其他权贵不同,诸葛亮更喜欢权力与名声。难道还有别的吗?

罗贯中笔下,对诸葛亮确实是非常地不客气,是通过文学手法,告诉大家这种执政路子的不可取。而且罗本之中,也没有说诸葛亮是第一聪明。比如写孔明三气周瑜,然后卧龙吊孝,其卖弄、意气用事的成分一目了然,诸葛亮这些做法,直接导致了后来孙刘联盟的裂痕加深,直到吕蒙白衣渡江,那时先知先觉的孔明在干什么?到后来关羽死难、孟达投魏、刘封败还,诸葛亮又條言,说刘封见死不救,并处急刘备干掉了刘封,这是当然的权术,一石两鸟,还脱净了自己。

但是这一段,却被清朝始有的毛本删除了。

为什么呢?因为毛本谈的全是兴衰教训,而且其中多处有“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这样的造反言辞,所以当时的《三国演义》,多被李闯王、张献忠这样的流贼拿来当做兵书谋册。而努尔哈赤、皇太极这样的满洲人领袖,也在阅读汉字版罗本《三国演义》之后,仍嫌不足,而命人将其翻译成满文,给不识汉文的满洲将领阅读学习。后来皇太极使反间计除掉袁崇焕,就是受《三国演义》中计谋的启发。

正因为罗本“三国”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所以明清时往往被列为禁忌,到毛纶、毛宗岗父子时,将书中内容加以增删墓改,改变倾向,降低谋略含量,使之变成一部强调“忠义”的拟话本,所以毛本一出,通行无碍,坊间纷纷读毛本,罗本便基本上被湮没了

《三国演义》明明写兴衰,为何却成了曹操和刘备的表演?

我们现在世面上流传的刘备的公众形象,基本上都是来自毛本《三国演义》的塑造。鲁迅说通行本《三国演义》里“现刘备之仁厚近伪”,那里边的刘备过于“高、大、全”,而简直有些超现实,简直失去了信服力,“诸葛亮多智而近妖”,也是拜毛本所赐。

毛本之中,把曹操贬得全无是处,就是个大恶棍,而在罗本之中,曹操却是个杀伐决断的英雄。毛氏父子,把罗本中夸曹操的地方全部删除,把表现他智慧的地方全改成奸诈,所以书中有很多情节前后抵悟,不能自圆其说。

而刘备之仁厚、孔明之智慧、关羽之忠义,却被无限拔高,凡对他们不利的原文,也全部删除,所以三个人的血肉人性,全然没有了,只剩下三个高、大、全的脸谱——既然刘家如此英雄无瑕,为什么后来却没有取了天下?二毛无法自圆其说,于是只好委之以“命数”。

尾话

所以,罗本“三国”,是给智商高的人看的;毛本“三国”,是给多管闲事的闲人看的,正所谓“听三国,为古人担忧”。罗本是权谋书,毛本是血拼书。罗本看了解惑,毛本听起来解渴。

《三国演义》明明写兴衰,为何却成了曹操和刘备的表演?

曹操成了大白脸,都要拜毛本所赐,但因为被处理得太绝对,所以成了反封建时第一个被翻案的人选,鲁迅、郭沫若的文字在那里已有了。

刘、关、张和孔明则成了市井英雄,关公更成了武圣人,还是财神,白道黑道都拜他。孔明则是智慧的象征,左宗棠本事大,战功多,还自称“当世诸葛”。

刘备也很高兴:拜他们不就是拜我吗?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