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以下生平诗作近万首的诗人有_有9000多首诗的诗人是谁

以下生平诗作近万首的诗人有_有9000多首诗的诗人是谁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8-16 19:50:59
阅读:

京华毓秀 联苑腾“隆”——乾隆对联艺术略谈 豆万龙/文

《全唐诗》2200多位诗人写了48000多首诗,他一人一生写了42613首


经过宋、元、明三代的发展和提高,到了清代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对联艺术已经达到了空前繁荣的时期,对联创作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其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广、形式之新,为前代罕见,并且妙手辈出,佳作纷呈,联话与对联的别集、选集也渐有问世。这一时期的对联,不仅继承了历代诗词的优美格调,还吸收了散文等的风格。孙髯翁所撰昆明大观楼联开创了长联的历史先河,此联曾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而钟云舫的“拟题江津临江楼联”多达1612字,为迄今为止的长联之最。梁章钜编著的《楹联续话》、《楹联三话》、《巧对录》等著作,不仅保存了历代对联资料,还完善了对联的分类体系,更把联话这种文体形式推向了新的高潮,为后世对联研究积累了可贵的历史资料。康熙、雍正、乾隆三个帝王都酷爱对联,而且都是撰联的好手,这影响了整个朝野,正是他们的热衷推动了全国对联的大普及、大提高。乾隆皇帝的对联,京城内外随处可见,《中国对联集成·北京卷》选入其作品1061副,包括名胜类(928副)、纪庆类、题赠类、行业类、文学类,其数量、质量,以及题写的范围、涉及的内容,都为他人所不及。

妙用数字气势磅礴

较多地使用数字的修辞方式,是诗词对联创作的一大特色。著名散文家秦牧在《文艺市北·数字与诗》里,列举了柳宗元的“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陆游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等数字入诗的例子后说,“数字在这些场合起到了一种奇特的作用。它使描写的事物高度形象化,明确清晰起来……这些充满数字的诗的艺术力量,如果寻根究底分析一下,正是‘高度形象化’、‘具体事物具体处理’、‘非常之使用非常之笔’所产生的艺术力量”。诗是如此,作为“诗中之诗”的对联更是如此。乾隆皇帝就巧妙地运用数字,其艺术效果可见一斑。例如:

颐和园月波楼联

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

故宫景仁宫联

春纪八千,和风翔寿宇;

黄居九五,香露霭仙宫。

故宫倦勤斋联

六艺高芬千古永;

万几絜榘一心存。

颐和园知春堂联

七宝栏杆千岁石;

十洲烟景四时花。

故宫凝晖堂

十二灵文传宝炬;

三千净土荫慈云。

故宫符望阁联

画情八窗纳;

春意百花舒。

以上几例中,把数字“一”、“二”……“十”、“百”、“千”、“万”,运用无遗,而且运用得非常成功,非常巧妙,表达得既形象又具体,正是乾隆皇帝非常之笔的体现。


《全唐诗》2200多位诗人写了48000多首诗,他一人一生写了42613首


妙炼动词生动传神

精心推敲,反复锤炼用字、用词,是诗歌的技巧和方法之一,通常这被称为炼字。宋代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初作“到”,又改为“过”、“入”、“满”等十余字,最后才定稿为“绿”,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这正是古人在炼字上的极致表现。“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是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执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对锤炼语言的一份感动……由此可见古人对炼字的重视程度。诗歌是凝练的语言,对联更是凝练中的凝练。

相对而言,对联的炼字主要体现在动词和形容词上的使用上。如果一个动词用好了,就会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全联都会活跃起来,不会显得呆滞;如果一个形容词用好了,就会顿然增色,耀眼夺目,使人感到新颖别致而无陈俗老套之感。乾隆皇帝在动词的锤炼上,真可谓是匠心独具,别开生面,具有非凡的魅力。例如:

颐和园画中游石牌坊联

幽籁静中观水动;

尘心息后觉凉来。

颐和园谐趣园知春堂联

一盏寒泉荐秋菊;

三更画舫穿藕花。

颐和园谐趣园涵远堂联

西岭烟霞生袖底;

东洲云海落尊前。

故宫寿康宫西室联

欢心依日永;

乐志愿春和。

故宫养心殿寝宫联

万物生成占月令;

四时图画验豳风。

北海响雪廊联

庭竹张真画;

阶泉滴暗琴。

中山公园社稷坛联

霁见山容凝翠黛;

风吹水面皱冰纨。

在动词的锤炼上,如“荐”、“穿”;“依”、“愿”;“张”、“滴”等等,切情切景,生动传神。乾隆皇帝将自己作为一代帝王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毫无保留地奉献在对联的创作上,可谓“胸有诗书气自华”!


《全唐诗》2200多位诗人写了48000多首诗,他一人一生写了42613首


妙谐情景信手拈来

文学作品无不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抒发情怀、发表议论、阐明道理的。它是对社会和自然的独特体会、理解和认识。文学作品所追求的、所创造的是“艺术境界”,正如一位思想家说的“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艺术作品中的景物,无不是借以映射作者内心的灵光,袒露自我的心态,倾吐那难以说清但又无法遏制的一腔柔情。因而,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对联作品中,情与景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例如:

颐和园十七孔桥联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望。

 颐和园小苏州联

庭小有竹春常在;

山静无人水自流。

颐和园玉带桥联

螺带一痕,平铺明月镜;

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

故宫弘德殿联

心爽天宇豁;

情欣理境融。

故宫养性斋联

古香研道秘;

新藻发春妍。

故宫延晖阁联

满窗松石无非古;

一屋云烟总是清。

大觉寺联

泉声秋雨细;

山色古屏高。

北海小玲珑室联

有怀虚以静;

无俗窈而深。

或寄情于景,或借景抒怀,或直抒胸臆,就地取材,信手拈来,这恰恰表现了乾隆皇帝的物我统一、情景交融、虚实相谐的艺术境界。

乾隆皇帝在对联艺术上有着高深的造诣,在促进对联文化的发展上做出可不可磨灭的贡献。乾隆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喜诗文,擅对联,兼书画,是一位非凡的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他曾自况“每天余时,或作书,或作画,而作诗最为常事,每天必作数首”,有人统计,他在登基前、禅让后和在位期间的诗作总计42613首(当然其中不乏代笔之作)。而《全唐诗》所收有唐代2200多位诗人的作品,才有48000多首。乾隆帝是个业余诗人,其数量之多、创作之勤,令人敬佩。诗既如此,联也可想而知。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