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取象比类中医最高境界_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法有

取象比类中医最高境界_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法有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8-22 13:36:09
阅读:

万物皆有“象”,按同象同类的原则,由一般到个别,从已知推导未知,以类万物,中国古代圣贤即是以这种演绎方法来认识世界,建立了整个传统文化体系。

中医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中医学中亦有“象”,古人发现,人与万物皆在天地间,其实和天地自然并无二致,天地是一个大宇宙,自身即有一个小宇宙。

因此说,天地之象、万物之象与人之象可互相对应。

学习中医,先要领会这个“象”,这是学习中医,进而深悟中医的必需方法和必然过程。

中医治病,很多时候是比“象”用方。症有象,方有象,药有象,穴有象,能够“取类比象”,并且融会贯通,把治病与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即是最高明的中医。

比如:叶天士用梧桐叶催生,即以落叶禀金气而下降,类比孕妇产子之不下,这个例子即是“近取诸身,远取诸象”的体现。

中医重视“取类比象”,这是中医独有的思维模式,是精通中医的关键。把“象”悟透了,万事万物都可与中医产生联系。

学习中医就是要把握古人认识事物的方式,从思维方法和哲学方法上去理解古人,如此才能如庖丁解牛般顺畅自然。天地万物莫不有象,透过“象”去感悟中医,是我们进步的捷径。


取类比象——真中医的思维,学习中医的捷径


1、“象”从何处来?

《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即是格物致知。

数理化也是格致的学问,但数理化并不能达到诚意正心的效果。为什么呢?古人的格物致致,其源于“天人合一”,是一种“取类比象”思维,物与人互通。而现代的数理化与人是不相通的。

也就是说,所谓的“象”,是从格物来的,但格物的思维是“取类比象”。

以经络气血为例,经络调节气血运行的规律与洋流的规律运动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经络气血的运行即是由主干及细枝,由主及次。

再以中药功效为例,中医认为:物从其类,同形相趋,同气相求。故“皮以治皮、节以治骨,核以治丸”,“子能明目”,“蔓藤舒筋脉,枝条达四肢”。

比如五皮散可以治皮水,《成药便读》云其“皆用皮者,因病在皮,以皮行皮之意”,借以说明药用部位与病位的疗效关系。再如《本草思辨录》中云:石膏“丝之纵列,无一缕横陈”,极似肌肉纹理,其性主解横溢之热邪,故善治肌肤大热。

又如,陈皮外有棕眼似毛窍,内白又象肌肉,故可入脾肺二经;丹参、茜草之类色赤走血,而山药、白术则色白入气;忍冬藤、首乌藤可舒筋活络,以藤之象比类于人的筋,等等。


取类比象——真中医的思维,学习中医的捷径



2、“取类比象”的原理是什么?

天地之间,万物万命,不离五行;人生天地之间,亦禀五行而有生长壮老死。人吃五谷杂粮,人的五脏六腑各禀五行,与万物万命互相关联。

能知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则人的生命与万物万命自然相应。所谓取类比象,即是人与万物万命之间所禀受的五行之气相互贯通而已。

中医四大经典最重视“取类比象”,整个脏象体系就是“取类比象”思维的延伸,“取类比象”思维在中医的起源、形成及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内经》有言:“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又言:“不引比类,是知不明也。”借助取类比象,我们不但可以学习传统中药,还可重新认识某些药物,甚至发现新中药。

只要合乎取类比象原则,其功效必能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不断印证——这正是中医药的精髓。


取类比象——真中医的思维,学习中医的捷径



3、《内经》与“取类比象”

若问,《素问》八十一篇,哪一篇最能代表《内经》的学术水平呢?我选择《阴阳应象大论》篇。

此篇讲解阴阳,包括天地、万物以及人体阴阳,虽然以阴阳为本,但重在“应象”。

所谓“应象”,即是“取类比象”。可以说,整个中医理论的核心就是在“天人合一”理论下的“取类比象”,五脏六腑、中药功效、穴位主治等等皆对应于天地阴阳。

我认为,这篇文章代表着《内经》“取类比象”思维的最高水平,若能悟透其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临床以及养生之中,必然有助于医术提高。

其中的许多概念都不能忽视,如“天有精,地有形”、“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等等,皆是分析人应该如何取法天地之象。

历代中医有大成就者,无不精熟《内经》。反复阅读《内经》,可以锻炼医者的思维方式,从而使医家在临床上灵活圆融,左右逢源。《内经》的主要思维模式是“天人合一”、“整体观念”、“取类比象”,这些思维模式很难直接训练,精读《内经》则是一个方便法门,从而让学者进入整体性直觉领悟的境界。


取类比象——真中医的思维,学习中医的捷径



4、中药与“取类比象”

古人观天察地,自有一套格物致知的学问与方法。本文重点谈“取类比象”,掌握这个方法,比单纯记诵中药的功用更有意义。

中医的“取类比象”是一门格物的学问,把生命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互相结合,去分析其中的联系。取类比象并非胡乱联系,而是符合天人合一的规律的,且经得起临床验证。

比如,按此法可迅速识别自然界中的多种药物的功用,且验之临床亦能屡用屡效。严格来说,整个《本草经》其实就是一部取类比象的学问。

中药学是格物致知的学问,要求“取类比象”,而不是分析成分。我们学习中药,就是要掌握这个取类比象的思维模式,而不是拼命地背诵每味中药的现代功用。

中药离不开取类比象思维,千万不能依赖药物成分。比如,诸藤皆缠绕蔓延,纵横交错,无所不至,以之比象人体的络脉,故有通络散结之效,治疗久病入络者,如络石藤、忍冬藤、葡萄藤、鸡血藤等等皆有同样的功效。

再如,牛膝其节如膝故可治膝关节病,续断多筋而能续绝伤,杜仲多筋坚韧则可坚筋骨,伸筋草其形似筋而能舒筋通络等。

又比如,蝉,其声清响,昼鸣夜息,故以蝉蜕治失音、小儿夜啼诸症;虫类善能走窜,具搜剔之性,多具活血、祛风湿等功用,如土元、蜈蚣等。徐灵胎的《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即是依据“取类比象”思维写就的。


取类比象——真中医的思维,学习中医的捷径



5、“取类比象”是中医核心思维之一

以象论“天人合一”:中秋时节,月得水气而成满月,正是金水相生之时。应之于人:肺为金,肾为水。经云“其本在肾,其末在肺”,即是讲金水合为一气。

若金水不相生,则肺肾不交而患成燥咳。应之于药:玄参与天门冬二药皆入肺肾二经,皆能禀金水二气,得上下环转、生生不息之妙用。

以象论用药:发为肾之余,头发得肾气之精而能乌黑发亮。若肾气亏虚,就会出现头发斑白。

中医治疗肾虚发白,多从补肾入手。常用四季长青的女贞、侧柏叶等来乌发。从医理分析,这类中药经冬而不凋,其“肾”气旺盛,故可取类比象,以之入肾补肾。

推之,诸藤以舒筋、中空以发汗、花善解郁等,都是“取类比象”的临床应用。

再如,凡诸皮肤病,以及过敏性疾病,我都嘱咐病人忌食鸡。按天地自然之理,取类比象,则鸡属巽,属风,易致内风妄动。且中风患者亦需忌鸡,以防风从内动。

以象论生理:有的家长不肯让孩子多做户外运动,怕汗出易感冒。却不知汗出是自然反应。

按中医取类比象思维,出汗有如下雨,下雨是天地阴阳趋向和谐的反应,出汗也是机体阴阳和谐的反应。

能出汗,说明孩子的身体满足了两个条件,一则阴阳充盛;二则阴阳升降出入的道路通畅。这样才能高下相召,阴阳相因,阳加于阴而为汗。


取类比象——真中医的思维,学习中医的捷径



6、什么是真中医?

以中医执业,却不相信中医,挂羊头卖狗肉,这是真中医吗?当然不是。

除此之外,只会开西药的不是真中医;用现代药理学指导中医临床的不是真中医;遇到大病急病即不再相信中医的不是真中医。

真正的中医人,其思维必需是纯中医的,必需有“天人合一”和“取类比象”思维。舍此,绝非真中医。比如“提壶揭盖”一法,用宣肺之法来通小便;“增水行舟”法,以生津润肠之法通便,这即是“取类比象”思维的具体运用。

近年来中医界走了一条所谓“科学化”的道路。忽视“取类比象”思维而搞中药的成分认证,将中医的概念理论作客观化、定量化研究,采取实验、实证、分析的方法,从组织、细胞、分子水平研究中医,结果是把中医搞得面目全非。

真正的中医,必然是依据“取类比象”理论来临床应用中药的,而绝不是依据成分。

我坚持认为,是否运用“取类比象”思维,这是判断真假中医的金标准。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取象比类中医最高境界_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法有

    万物皆有“象”,按同象同类的原则,由一般到个别,从已知推导未知,以类万物,中国古代圣贤即是以这种演绎方法来认识世界,建立了整个传统文化体系。 中医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中医

    经典语录
  •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_

    四季、年等。昼夜是地球自转的周期。年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节气和四季的变化是由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造成的。 这些时间节律的背后,是地球所受太阳能量辐射的周期性改变,人的

    经典语录
  • 肉苁蓉 中医世家_养生堂肉苁蓉视频

    本资料仅供参考学习,不作为患者自治范本,否则后果自负。 由于小编手上的资料并无作者详细资料,如果作者看到本文,请通知小编加名字。如若侵权,立删。 肉苁蓉填精益肾。它是如何通

    经典语录
  • 武则天活了95岁_

    荣国夫人46岁生武则天,92岁去世。 武则天67岁称帝,82岁崩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轴,不必焦虑。 先来看看荣国夫人的时间轴。 荣国夫人44岁结婚,46岁生下武则天,这是她的第二个女儿

    经典语录
  • 《三字经》的内容_三字经百度文库

    笔者在上一篇文章中讲述了《三字经》中的教育和礼仪,本篇文章将继续讲述其中的“常识”部分 原文: 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

    经典语录
  • 三皇五帝的三皇_什么叫三皇五帝

    在古人的观念里,一提到上古史就是前三皇后五帝,他们把三皇五帝已经当成了常识。那么,三皇五帝的真实情况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先要说明的是,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经历了近代疑古

    经典语录
  • 原版《山海经》图画_山海经电子书 彩图

    —回复『 早安 』,迎来一天好心情— ◆ ◆ ◆ 中国上古时期有三大旷世奇书:《周易》《黄帝内经》《山海经》。 《周易》讲的是天道运转,《黄帝内经》讲的是人体奥秘,《山海经》讲的

    经典语录
  • 西王母是玉帝的老婆吗_王母与玉帝是什么关系正确答案是

    西王母,在我们目前的玄幻类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时常出现。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之一,她的故事已经流传了数千年,甚至从上古时期的文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关于她的神话故事。西王母

    经典语录
  • 哪些神话出自《山海经》?_《山海经》中其他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最近阳Sir突发奇想,通过电子版书库去检索《山海经》中的一个关键字“帝”,你猜发现了什么?原来,虽然有这么多的“帝”,但是仔细归类,就会发现其实只有有三个主角:分别是帝俊系

    经典语录
  • 原版《山海经》原文_山海经白话文阅读

    日前最为畅销的《山海经》(白话全译彩图版)在进行修订之后重新出版,作为《山海经》普及版本中销量最多的图书,该书的重新出版将继续为广大读者了解《山海经》提供最方便的帮助。

    经典语录
  • 山海经的内容是真的吗_山海经的内容摘要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它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

    经典语录
  • 山海经山海奇谈绮绘篇我认为最神奇的想象是_根据山海经改编的玄幻小说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被认为是一部富有神话色彩的最古地理书,也是一部关于中国物种演化、地理变迁的传奇之作。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

    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