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秋收起义的意义 历史意义和影响是什么_秋收起义最显著的特征

秋收起义的意义 历史意义和影响是什么_秋收起义最显著的特征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8-26 20:36:12
阅读:

1927年9月,在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毛泽东领导和发动了震撼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这是继八一南昌起义之后,中共领导人民拿起武器,向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反击的又一次武装斗争。秋收起义竖起了中共的第一面红旗,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竖起了中共的第一面红旗

1927年8月中旬,共产国际来了一个训令,主张在中国立即实行工农兵苏维埃,但没有被中共中央接受。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决议案》中决定:“本党现时不提出组织苏维埃的口号——城市、乡村、军队之中都是如此。”决议案对工农暴动应举左派国民党旗帜作了明确的规定:“中国共产党应当组织工农暴动于革命的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并提出了三条理由:1.国民党是各种革命阶级的政治联盟之特殊的形式;2.国民党是一种民族解放运动之特别的旗帜;3.吸引小资产阶级的革命分子。

  毛泽东回到湖南后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中央关于不实行苏维埃,要实行民选革命政府,以及举左派国民党旗帜等决定,都是群众不能接受的。8月20日,毛泽东以湖南省委的名义给中共中央写信,赞同共产国际关于在中国立即实行工农兵苏维埃的意见,并明确提出了要抛弃国民党这面“黑旗”,打出共产党的“红旗”。信中写道:“因国际这个新训令,影响到我对国民党的意见,即在工农兵苏维埃时候,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以与蒋、唐、冯、阎等军阀所打的国民党旗子相对。国民党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国民党的旗子真不能打了,再打则必会再失败……”

彭公达在《关于湖南秋暴经过的报告》中针对“省委和中央不同的意见”,就政权问题不打国民党的旗子提出了三条意见:1.中国的革命现在已经到了俄国的1917年10月,但在这中间,重要的过程是土地革命,其政权是工农的,不是纯粹无产阶级,现在应扩大宣传苏维埃政权;2.在我们的暴动力量最大的地方,应即刻建设苏维埃式的政府;3.民选革命政府的口号也已臭了(吴佩孚、赵恒惕都说是民选),所以现在不能用这个口号,现在就竭力宣传和建设工农政权。这三条意见,句句在理,均符合当时的客观形势。

最后,湖南省委坚持按照预先制定的纲领,彻底抛弃了国民党的旗帜,毅然打出了“镰刀斧头”的鲜艳红旗。但中共中央一直到秋收起义爆发后,才认识到改变“旗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于1927年9月19日通过《关于“左派国民党”及苏维埃口号问题决议案》,明确指出国民党已变成“政治的尸首”,决定“不用国民党做自己的旗帜”,取消工农暴动在“左派国民党”旗帜下进行的政策规定,提出了“成立苏维埃”的口号。

制定了第一个地方性的土地纲领

毛泽东以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为实践基础,从有利于发展革命的实际出发,统筹考虑秋收起义的土地纲领。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回到湖南便去长沙县清泰乡板仓村,调查农民土地问题,邀请了6位农民、1位篾匠和1位教师,在杨开慧家里开了两天调查会,了解到当地农民要求全盘解决土地问题的想法。通过板仓村调查得到的认识,毛泽东在长沙市郊沈家大屋召开的中共湖南省委会议上,就土地纲领的讨论发表了四点重要意见:1.没收土地必有没收的对象,中国大地主少,小地主多,若只没收大地主的土地,则没有好多被没收者。被没收的土地既少,要求分到土地的贫农又多,单只没收大地主的土地,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和需要。如要真正依靠农民,必须没收地主的土地并把它交给农民。2.没收土地的办法,要由革命委员会(我们的党)制定一个土地政纲,将全部办法提出,由农协或革命委员会执行。3.这个没收土地的政纲,对被没收土地的地主,必须有一个妥善的方法安插。因此,主张对不能工作或工作能力不足及老弱的地主,应由农协在农业税之内征收若干农产物平均分配给此等分子。4.宣布废除对农民的各种苛捐杂税,改为征收农业税。

  毛泽东的这四点意见,获得了贺尔康、毛福轩等多数委员的赞同,并最后形成了土地纲领草案。8月20日,毛泽东以省委名义将省委会议讨论后通过的《土地纲领草案》抄报中央。8月23日,中央作了批评式的答复,指出:“土地问题,这时主要口号是‘没收大地主的土地’,对小地主则提出减租的口号……我们更不要提‘没收自耕农土地’的口号。我们目前是在‘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之下进行革命,一旦进入地主阶级消灭的过程中,土地国有只是一种法令问题而已。对地主家属则以能耕者给田,不能耕者则以没收为原则。土地没收后由革命政府宣布简单的田税税率法(累进的田税,最多不超过收入的30%),每乡区提供救济贫民的基金(包括地主的老弱家属)。”

毛泽东和湖南省委对中央的批评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后认为,中央指出的“我们目前是在‘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下进行革命”“不要提‘没收自耕农土地’的口号”,都是正确的,但是,不同意中央关于只没收大、中地主土地,而不没收小地主土地等项指示。省委在确认现时应该“整个推翻地主制度”的同时,决定从《土地纲领草案》中删除“没收自耕农土地”的内容,把自耕农(中农、富农)确定为土地革命中贫农“领导”和“拿住”的对象,从而第一次提出了土地革命的阶级路线。

  毛泽东和湖南省委制定的全国第一个地方性的土地纲领,尽管最后未获得中央认可,但却是一个开创性贡献。它对如何实行土地革命提出了中央不曾提出的具体办法,为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土地纲领提供了基础材料。

闯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

  1927年9月9日,“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秋收起义爆发。然而,起义发动后,因敌强我弱、缺乏经验等因素,起义军严重受挫,被迫撤退。9月14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在浏阳上坪召开了干部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连以上干部10余人。会议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决定放弃原定攻打长沙的军事计划,让部队沿湘赣边界撤退。会后,起义部队先向铜鼓方向退却,给湖南敌人造成退往江西的假象,然后突然复入湖南浏阳境内,与第二团联络,接应他们一同退回萍乡。同时,通知第一团迅速向第三团跟进,并写信报告中共湖南省委,要求停止执行长沙暴动计划。

  9月19日,工农革命军三个团在浏阳文家市会师。当天晚上,毛泽东在里仁学校主持召开了秋收起义部队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会议集中讨论了当时摆在部队面前急需回答的问题:是继续进攻还是后撤?如果后撤应当撤向何方?关于是继续进攻还是后撤的问题,事实上已经有结论。如9月14日下午,3个团出现两个团受挫、1个团音信未通的情况,就已经说明,必须后撤,再进攻必定全军覆没。上坪会议正是从这个实际情况出发作出了后撤的决定。但是,余洒度仍不顾眼前的事实,在这次前委扩大会上,还主张进攻。他认为这时攻取浏阳城仍有胜利的把握,部队应当攻取浏阳城,然后进攻长沙。余洒度这一错误主张遭到与会多数同志的反对,会议最后否决了他的提议,坚持上坪会议退往萍乡的决定。

  9月20日,工农革命军全体官兵集合在里仁学校的操场,举行会师大会。大会由总指挥卢德铭主持,毛泽东在大会上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他说:“要和反动派作斗争,就一定要有枪杆子,过去我们的失败,就是吃了没有抓住枪杆子的亏,因此,一定要有革命的武装……这次秋收暴动,虽然打了几个小小的败仗,受了点挫折,这算不了什么!常言道:胜败乃兵家之常事,我们的斗争才刚刚开始。”最后,毛泽东着重指出:“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长沙好不好呢?长沙好是好,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像长沙那样的大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者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毛泽东的讲话像一盏明灯,照得大家心里亮堂堂、暖洋洋的。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工农革命军怀着坚定的信念,高举着革命的红旗,离开了文家市,向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进军,开始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

本文刊登于江西《老友》杂志,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老友》杂志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