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纳兰容若的一生最爱_纳兰容若故事

纳兰容若的一生最爱_纳兰容若故事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10-18 23:17:33
阅读:

容若是个不折不扣的情种。

他的一生,虽也有三房四妾,可容若之情独钟原配夫人卢氏。

卢氏生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月初五,比容若小两岁多。出生在满清福地沈阳。她的父亲卢兴祖是汉军镶白旗人,因文才武略而重用,官至两广总督、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出身这样的名门,自小受的是“传唯礼义”、“训有诗书”的文化熏陶,加上满汉文化的交融浸淫。使得卢氏“贞气天情,泰容札典”,自是一派大家闺秀的风范。18岁那年,这位“生而婉娈,性本端庄”的美佳人,嫁到明珠府,做了同样“貌妓好”的容若的妻子。无论门第、教养,还是年龄、相貌,两人喜结连理,都可谓“珠联壁合”。

纳兰容若的爱情传奇

卢氏不但美慧温柔、明晓事理,更难得的是。她在心灵上和容若有“高山流水”般的共鸣,自是难觅的知音。

在容若词作中,曾两次用了李清照“赌书泼茶”的典故,如“手翦银灯自泼茶”和“赌书消得淡茶香”句,便足以说明卢氏是一位解诗情,识风雅的“知性女子”。才子配佳人,这对年轻的小夫妻或是“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或是“记巡檐花罢,共梅枝,还向烛花影里,催教看,燕蜡鸡然”,恩恩爱爱,温馨而浪漫。二人的世界里,天地浪漫,风月无边,实在是羡煞人也。

然而,这像花儿一样的“幸福”还不足3年,就突然被命运无情地打断。康熙十六年五月,在一个“寒更雨歇,葬花天气”,卢氏因难产而香消玉殒,撒手人寰。在无情的命运面前,“不信鸳鸯头不白”的海誓山盟,轻飘得像一个笑话。富贵又如何?挽不住生命;美丽又如何?等不得未来;年轻又如何?止不住病魔。一切的一切,都在命运之神的“拔弄”间,全部化作云烟。“瞬息浮生,薄命如斯”的惨淡现实,使年轻的容若无法承受,他更愿意相信那只是一场噩梦罢了。

对于痴情的容若来讲,最大的痛苦还是“情在不能醒”。此后的岁月中,或是“满廊落花红冷”时,或在“黄叶青苔归路”上,或在“纤月黄昏庭院”中,他总是陷在无穷无尽的“幽梦”之中,和卢氏魂来神往,不可自拔。

纳兰容若的爱情传奇

容若的作品中,那些意浓情长的悼亡词作占有很大比例,至今读起来,依然是“一种凄婉处,夸人不能卒读”。由此可想见容若当时的心境又是何等感伤,梦再真、再好,也终归是梦,到头来也只是“赢得更深哭一场”。

“一日夫妻百日恩”,3年的婚姻生活,虽说不长,可已经积攒了足够感人的“感情”份量。容若对于卢氏的痴情,除却“初恋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心理因素外,更在于他认为只有卢氏才真正懂他,可谓“知己之恨尤深”。这也是他为什么后来续娶官氏,还拥有侧室颜氏、沈宛等,却依然不快乐的重要原因。

在卢氏去世3年后,或许迫于家庭压力等各方面因素,已是“心友尽,有发未全僧”的容若,只好又续娶了官氏。如果说卢氏出自“名门”,那么官氏就是出自“豪门”了。她是满清八大贵族的第一望族――瓜尔佳氏的后人,其曾祖父直义公费英东,性格忠直。作战勇敢,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也是努尔哈赤最为倚重的五大臣之一;其祖父图赖,父亲朴尔普,也都是被封为一等公。出生在这样“类世簪缨,贵盛其比”的大贵族家庭,官氏的“贵气”肯定不缺,可能还有几份“霸气”和“豪气”,肯定不是和卢氏一般的娇柔贤惠淑女模样。想来这样的女子,容若也无法真正喜欢起来。

可不管容若喜欢不喜欢,官氏尊贵的身份和起码的地位还是应该有的。说来也奇怪,这位堂堂正正的“二夫人”却没有出现在纳兰家族的祖茔里。更令人费解的是,容若墓前由徐乾学所作的《皇清通议大夫一等侍卫佐领纳兰君墓志铭》(今存首都博物馆)刻石上,介绍“继室官氏,光禄大夫少保一等公朴尔普女”句子中,“朴尔普”3字被人凿去,字痕模糊。而在徐乾学后来所修订的《通志堂文集》中,刊载此段铭文,也仅有“继室官氏,某官某之女”寥寥数字。如此隐晦的手段,有专家猜测是官氏的父亲“或曾获罪朝廷,墓铭遂剜去其名姓”。不过,稽诸史实,朴尔普并无罪愆,且他去世是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之后,可见“因罪讳名”的说法并不成立。那么,根据合理的猜想,这位历史面目模糊的官氏,可能在嫁给容若后,夫妻关系并不融洽。在容若的诗词里,也似有暗指,譬如《点绛唇》中有“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句。两人结婚4年,却没有子嗣,自然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容若去世后,倍受冷落的官氏,自是一走了之,另嫁他人。因此,另作他人妇的官氏自然不可能下葬纳兰家坟。那么抹去容若墓志铭上有关官氏的详细介绍,也在情理之中。

纳兰容若的爱情传奇

至此,我们也就应该更好理解为何在卢氏去世五六年后,容若还要频繁地回忆起她的好。他对卢氏的怀念,或许有放大之嫌,可这种“放大”,更多是缘于前夫人(卢氏)和现夫人(官氏)的差距之大。容若的狂傲一面、寡欢一面、敏感一面,恐怕在官氏看来都是极其不可理解的,她的“红袖翠巾”,自然也不可能搭到容若的肩上。可怜的容若也只好“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觅不得知音的共鸣,无奈又绝望的容若,自是“料也觉、人间无味”。现实的情感困境和夫妻尴尬,使得容若有爱说不得,有苦诉不得,也就愈发怀念从前与卢氏相处的美好时光。对容若来讲,卢氏就是他的“唯一”,正如他在词中郁郁唱道:“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就在卢氏去世8年之后,同样是在五月的一个“葬花天气”,容若和卢氏一样,以同样突然、同样匆匆的方式离开人世。这样的结局,还真是应了他在卢氏忌日里所写的《金缕曲》中的那一句:“待结个、他生知巳。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可是,上天好像觉得这样的悲剧还不够深刻,它要让悲情的容若背负起更多的“情感伤痕”,以此嘲笑人类的渺小和脆弱。容若30岁那年,正处在人生的低谷期,已做了7年御前侍卫的他,自然也有事业上的“七年之痒”。加上二次婚姻又不幸福,他便想“暂觅个柔乡避”,“自隐于醇酒美人”,求得一醉。缘于这样的动机,听说江南乌程(今浙江湖州)有一位沈姓才女“颇佳”,就借好友顾贞观南归之便,代他“略为留意”。于是,这位名叫沈宛的姑娘就以这样并不浪漫的引见,认识了容若。沈宛同样是一位历史面貌模糊的女子,据考证,她是一名江南艺妓,颇有才气,著有《选梦词》。也许容若看过她的词作,加上他的那些江南文人朋友举荐,不免动了心。

容若很是喜欢这位娇柔貌美、又不乏灵动气质的江南才女,两人相爱相恋,也应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由于沈宛的身份尴尬,容若的工作特殊,加上满汉不通婚,社会地位悬殊等时代和流俗的制约,两人的结合,自然只能以非常规的手段“私下行之”。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的九月,顾贞观受容若之托,携沈宛进京;同年底,容若纳其为妾。然而,纳兰相府是容不得这样一位出身青楼的汉族女子。沈宛不但不能进纳兰府,甚至连个妾的名份也没有,容若也只好在德胜门内置房安顿她。想来有情有义的容若,在当时肯定是尽一切力量为沈宛争取权利和幸福。可这一切尚未安排妥当,他就匆匆离开了人世。容若和沈宛的爱情,刚刚起跑,就再次被粗暴的命运之神贴上了休止符。

纳兰容若的爱情传奇

待沈宛产下遗腹子之后,纳兰相府或客气、或不客气地将其“请回”江南。那个叫富森的遗腹子,倒是名正言顺,归入纳兰家族的族谱,并得以善终。在他70岁的时候,还被嘉庆邀请参加了太上皇(即乾隆)所设的“千叟宴”。至于他的母亲,纳兰家族却绝口不提,好像富森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般。

这位苦情的女子,返回江南后,基于对容若止不住的思念,写下了不少悼亡之作,其文采“丰神不减夫婿”。纵是在文坛上留得几许词名,纵是在史学上留下不少佳话,可这位弱女子后半生的安乐和幸福,谁曾关注?谁又在乎?在浮尘中奋力挣扎的她,心里很是明白;“无穷幽怨类啼鹃。总教多血泪,亦徒然。”好在是,她和容若曾经认认真真地爱过,心底里还存留一份暖暖的回忆,可以让她在太过潮冷的夜晚,凭借梦的翅膀,回到从前,回到容若的身边。(文/段战江)

延伸阅读:满清第一才子纳兰容若——康熙的心腹,亦是康熙的情敌!

合作邮箱:1515168135@qq.com

关注书房记微信公众号(shufangji2013)

看更多【书房记-往期内容】

随时免费看更新,请点击下方“订阅”,订阅↓↓↓书房记头条号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