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牡丹亭故事_赏析牡丹亭

牡丹亭故事_赏析牡丹亭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10-24 13:17:34
阅读:

明代汤显祖的传奇《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光彩熠熠的巨制。

沈德符在《顾曲杂言》中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可见该剧轰动一时,影响之大。它写理想、叙爱情,织之以奇思异想,使之放射出浪漫主义的璀璨光芒。

01

爱情与礼教的冲突

《牡丹亭》共五十五出,写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恋爱故事。第一出“标目”,交代了写作动机和全剧梗概。从第二出“言怀”至三十出“回生”,写杜丽娘游园,梦见柳生思念成病,以致夭折;死后三年,岭南柳梦梅来到梅花庵,丽娘鬼魂又与柳梦梅相会,人鬼定盟。柳梦梅掘坟开棺使丽娘重生,从而结为夫妇。从三十六出“婚走”至末“园驾”,写杜、柳虽已成为夫妇,但还未为人所承认,特别是没为丽娘的父亲杜宝所承认。

作品就是写丽娘与梦梅的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冲突,表现了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的美好理想。然而《牡丹亭》在艺术上最大特色是浪漫主义,以其瑰丽的色彩描绘出了一幅理想图画。

02

以梦写梦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首先在于以“梦”写其理想。杜丽娘为南安太守的独生女儿。封建官僚杜宝和他的夫人甄氏,为封建礼教濡染,从行动和思想上对女儿都严加管束。作者通过游园入梦,跌入了一个无拘无束的自由境界、闯进了一个甜蜜美满的天地。

杜丽娘游园时感叹“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是因为她感到“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婚配。成为虚度青春”。从此可见,她厌弃那些子曰诗云的封建说教,痛恨那些家规家法,憧憬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向往着佳人配才子的际遇,于是感而入梦。杜丽娘对于梦境,不是把它视为一般的幻觉,而是更深一层地将它视为自己理想的现实再现。

可见杜丽娘的“梦”,是对封建礼教大胆反抗,也是解放了的个性的自由飞翔。正如杜丽娘的梦境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尖锐的对立极为形象地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虽然古代作家以梦入剧者不乏其例,然而《牡丹亭》中的梦更是作为一种理想的寄托来提高文学作品的价值与艺术力量。

03

为梦而死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还在于以”生命”作为代价来写其斗争。早于《牡丹亭》的文艺作品中也有类似的情节成分,但那些几乎都是一种恶势力的消极反抗,“死”是他们斗争过程中的高潮,也是斗争的结束,往往给人以悲壮的感触。而《牡丹亭》则独辟蹊径,以“梦而死”、“死而生”的情节独树一帜,表现了一种特有的斗争方法和反抗精神。

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杜丽娘追求的对象对其来说是虚无缥缈的,她不能如莺莺抗母亲严命而幽会,只有以身殉情才得以解脱。如果斗争就此为止就显得一般,没有戏剧的张力。因此作者进而使之化鬼,让她在另一种环境中继续生前未竟之事。这就使她的死不是一般的生命结束,而是精神的继续,成了斗争的新起点。

04

阴阳相隔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还在于以“阴间与阳世”的对比来显示其倾向。阴间地府,在通常情况下,总是让人觉得是阴森恐怖的,可是作者在《牡丹亭》中把阴司写得比阳间还美好。以阴间作为阳世的比衬面。杜丽娘在阳间要受到各种制约、束缚,可是她到了阴间却判官了解了她屈死的缘由,不但不罪,反而说:“我今放你出了枉死城,随风游戏,跟寻此人。”且允许她与家人会面。杜丽娘的父亲杜宝就是亲眼见了女儿和女婿还不相认,且要奏请斩除,而判官却是如此地宽宏大度,通情达理予人方便,成人之美。作者寄理想于阴司,把人间不易、不能办到的事,委之于阴司办理,实际上正是借此来鞭挞罪恶的现实社会,希望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来改变社会面貌。

汤显祖借梦境写理想,以死亡写斗争,用阴间表倾向,这是作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斗争方式和艺术方式。这种浪漫主义的方法,其积极意义在于它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爱憎分明。以优美动人的形象给人以感染,以超越凡尘的境界令人神往。但同时也暴露了它的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它只能给人以幻象,不能给人以实景,只能批判现实,不能指明前途,因此,《牡丹亭》最后也只有以柳梦梅高中状元,由皇帝的一道圣旨来完婚,仍然要借助封建势力来成就他们的婚姻。尽管如此,汤显祖还是封建时代中勇于冲破黑暗,打破牢笼,向往烂漫春光的先行者。《牡丹亭》也成为古代爱情戏中继《西厢记》以来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杰作,杜丽娘已经成为人们心中青春与美艳的化身,至情与纯情的偶像。

往期回顾:

牡丹亭:数百年的浪漫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