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6月20日夜渡海苏轼赏析_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6月20日夜渡海苏轼赏析_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12-14 05:32:42
阅读:

本文乃作者“用明就”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东坡的这首七律,写于北赴廉州,横渡琼州海峡的途中。元符三年正月,只活了二十七岁的宋哲宗一病死了。徽宗继位之初,神宗的妻子向太后“权同听政”,罢去宰相章惇,朝政有了一些变化。对“元佑党人”,已死的追复官职;生者逐渐内迁,苏轼就是在这个转变中于当年五月得到“量移廉州”的朝命的。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轼被放逐远地,作《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尾联受到后人的激赏

苏轼

当初贬官惠州,诗人预感到北归无望,此时更远地放逐到俗耳去,他只好又把家眷留在惠州,惟带幼子苏过前往。到达贬所后,就买了墓地,做了棺材,他已准备着死后便在海岛上埋骨的。甚至这次奉命“量移廉州”,途经澄迈县时,诗人还对自己的内迁信疑参半,曾写下了“余生欲老海南村,常遣巫阳招我魂”的沉痛诗句。然而东坡毕竟还在六十七岁的高龄渡海北归了。《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之作,记录着他所涌起的一阵欣喜和很不平静的心情。

苏轼被放逐远地,作《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尾联受到后人的激赏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开笔点出时间,是夏季深夜的海上景象。首句叙说诗人的昼夜兼程,下句隐喻朝事的幸有转机,一如竟日之风与淫雨,终于停止了肆虐。这就未免高兴得太早了,当时朝延的人事虽有变动,如韩忠彦、曾布取代了蔡卡、章惇为相,基本上停止了对元褚时期的元老、大臣们的公开迫害,但统治集团内部的情况仍然复杂,象察京、赵挺之、童贯等人并未丧失恩笼,耽于晏安和荒淫无耻的宋徽宗与这一类人的臭味是相投的。所以受到奸小妒忌的苏轼的政治命运并无显著的改变。此处所谓的“风雨解晴”,那是由于诗人长期流放在外,尚未深明朝中黑暗内幕的缘故。

苏轼被放逐远地,作《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尾联受到后人的激赏

夜晚海上景象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紧承“苦雨终风”的句意作一反诘,笔势转向回顾一面,生出波折。清人王文诰析本句云:“问章惇也。”但捆党争未已,国事蝴塘的责任全部推给宰相章惇一人,也欠公道。哲宗对于高太后(神宗之母)的干政,早就不满,并由此迁怒到元佑时期用事的大臣,包括自己的老师苏轼在内。哲宗亲政之初,几乎全部罢幽了太后信用的旧人;其间加上吕惠卿、李清臣等的阴险播弄,以致新旧党人的斗争愈演愈烈,内外交困的局面越敷衍越糟,无疑地他们也给云遮月隐的太空“点缀”了黑暗的一笔。

苏轼被放逐远地,作《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尾联受到后人的激赏

哲宗

颔联下句说的:无论广大空间有何风云变幻,都是表面现象,绝不可能改变碧海青天的本质面貌。它隐喻了诗人岭南放逐,不改初衷的坚贞品质。这一句紧承上文,即吐即吞,有气势,又很从容。王文诰析此句云:“公自谓也”。诗人直抒胸臆时,矜持中有凌厉之气。这一联寓情于景,形象鲜明,比喻贴切,语言也流转自然。“空余鲁叟乘样意”一联,是东坡的自谦语。上句用典,以比兴见意。孔子日:“道不行、乘样浮于海。”(《论语·公治长》)孔子又曾要居九夷,别人说那里太鄙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下句“轩辕”,《庄子·天运》篇说:“黄帝张成池之乐于洞庭之野。”此处的“轩辕之乐”,代指中原文化。

苏轼被放逐远地,作《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尾联受到后人的激赏

孔子

颈联的意思是:自己空有孔子当年乘樱的意愿,但孔夫子那样崇高的品德和学问,不过粗通汉族的礼乐文化罢了。其实,孔子并未实践过“乘桴”的诺言。苏轼过海而后,却是做了大量的教化工作,他对当地农业生产现状进行改革,并传播先进文化技术。处于那样艰苦的环境,他竟能穷搜旁求,先后完成《易传》、《书径》、《论语传》等数十卷;写成《志林》这样一部精湛的历史评论和文艺随笔,并按题和完所有的陶诗。颈联诗人的自谦之辞,正是诗人的伟大之处。

苏轼被放逐远地,作《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尾联受到后人的激赏

孔子像

尾联的上句,出自《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前文已简略提到,他没有采取屈原的消极态度,面是把有限的时光和精力献给边疆民族的开发事业和从事文学创作。他唱出了“华夷两梅合,醉笑一欢同”的嘹亮的歌。在诗人平等对待兄弟民族的宽阔限界中,海南岛也为他展开一幅更加璀璨的生活画卷,从而使他看到的风光,接触到的知识,获得的友谊,都是“奇绝”的、纯真的、“开张胸胆”的,它们对东坡晚期的诗歌作品,无论在题材范围,探索深度和语言色彩等多方面都提供了新的艺术营养和创作源泉,他在岛上得到的与他在朝中失去的,两者不可以用世俗的价值来衡量。诗的尾联受到后人的激赏,以为全诗的意境都凝聚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集中概括上,真可谓“神清骨彻,诗如其人”,显出了作者思想升华的高度。它活画出一位“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古代诗人的光辉形象。

参考资料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